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2019-10-21 07:06刘媚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多媒体

刘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教育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是重中之重。因此,要适度、科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可以更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简单易懂的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理解。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轻松愉悦,从而逐渐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情绪,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小故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情感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数字知识的串联的时间,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美妙的学习环境,在悦耳的音乐伴随下,通过老师简明的讲解,让学生有效的将知识进行转换,从而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计量单位中的厘米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让学生发现桌子、书本、教室、铅笔之间的长短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不同的物体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学生对该测量物体长度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为了扩大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下,学生在家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事物,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性。老师在教课之间可以将不同事物的长度,从平面的展示升级为三维动画的自白。也就是时候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时候,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画面,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想象理解。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版的数学知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非常的浓厚,并且对该数学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原本寻常可见的事物可以说话了,例如一双筷子会哈哈大笑,接着向学生发出提问:同学们可以准确的说出我的长度吗?,或者是一个水果刀,也跳起来向学生们发出提问: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那你们知道我的长度吗?等等。在放映完之后,学生还意犹未尽,沉迷在刚才的虚拟动画当中。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很多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对数字课本进行了简答的预习,就会有一部分的学生抢着回答,在测量的过程中用厘米就可以表示这些事物的准确长度。当然还有很多的学生没有理解厘米的定义,那么老师就帮助学生来认识事物的长度定义厘米。为了让小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有更准确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事物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估算。假定一个学生的食指和大拇指跨开之后的距离是6厘米,让学生测量自己签字笔的长度,最后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多的。老师就会反问,签字笔的长度是不变的,但是为什么你们测量的结构不同呢?然后在给学生引出问题的答案,就是由于学生在测量的时候,没有使用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接着给学生讲解关于一厘米的定义和实际长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课后的作业,测量自己的身高的长度,以及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主动的去预习下节课内容,在长度测量的單位中除过厘米,还有那些数学单位的概念。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讲解,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利用三维立体的动画和悦耳的音乐,帮助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交汇下,从而理解数学知识,并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孜孜不倦的求知数学新知识。利用多媒体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定义,转化为简单有趣的动画形式,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更加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很多。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教学之后,在课堂上只是开发学生的思维神经,最后的方式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数学知识的答案,因此布置一些关于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发散性思考问题,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形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改变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多图形和模型,以往数学课后作业都是根据已有图形或手画图形来布置,这种方式能够被信息技术所取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电脑屏幕前准确的做出数学学习的相关图形,增加准确度的同时,还能大量节省时间。另外,还可以组建网络交流群,利用线上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遇见不懂知识及时询问。同时,做线上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性、便捷性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猛.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浅析[J].学周刊,2018(29):139-140.

[2]喻志洋.论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71.

[3]贾国顺,赵美廷.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8(18):26-27.

[4]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名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XJKX18B187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