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10-21 07:42黄燕平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初中语文

黄燕平

摘 要: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灿丽瑰宝和精髓,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但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意境欣赏,学生在文章阅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效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笔者就从品悟文章意境,提炼梳理阅读方法;构建实践课堂,培养学生鉴赏素养;同类对比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异类对比阅读,丰富学生阅读感知四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多有效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围绕着阅读文本,并其进行阅读方法优化,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升的创新型阅读教学方法,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的效果。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能够实现对传统“读——背——默”教学方法的优化、延伸和拓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提升。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既能体会文章意境,又能理解文章内涵呢?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一番研究与论述。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探索的动力,但是语文有些内容晦涩、含义深奥,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吃力,进而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很难主动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喜好创新课堂导入形式,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开良好开端。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时,首先笔者便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视频,在学生欣赏之后,笔者便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其次,笔者依据学生的表现以及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问题向本文靠拢: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我国古代著作《列子》,那么古人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这个故事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笔者通过以艺术性提问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了新课融合教学,由于有了前面故事的铺垫,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本面文章的感悟和学习,再加上艺术性问题的引导,学生便对本篇课文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并主动开始阅读课文。笔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了拓展性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世俗的角度客观的分析《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所反映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深刻领悟文本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对现实问题的描述。

二、品悟文章意境,提炼梳理阅读方法

有效阅读教学运用到古诗词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为了通过多文共现,凸显文本所表现的某个主题,从而使学生领会其中的基本含义和意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者古诗词感情朗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面,沉入意境之中,深刻体悟古诗词的意境,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其次,语文教师需要采用多文本阅读,引导学生从多文本中提炼和梳理共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点带面,有一首诗到一组诗,掌握更多地表现手法、表达形式等,从而为同类古诗词的迁移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词时,笔者就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品悟意境,这首诗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的优美而又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中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感,局部有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样,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笔者通过品悟意境,帮助学生掌握了提炼和梳理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构建声色课堂,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文学是陶冶性情的一门艺术形式,而语文便是其最好的承载方式。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传统课堂往往枯燥无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的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科技化、综合化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录音等形式进行课程的教授,将文章中出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图片的形式展出,播放与歌曲有关的视频,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或影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声色结合的课堂可以使学生融入课文中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笔者就以提升学生会的审美素养为核心。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图片,引出文章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副春日画卷: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日旖旎明媚,花鸟可爱温暖,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品读课文更能激发他们的审美能力,笔者还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笔者会配合音乐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配上鸟鸣以及流水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触来感受春天的真谛。同时,笔者会根据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培养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春天的魅力,一方面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到《春》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通过读写结合、视觉与听觉艺术的融合,全面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声色结合的课堂可以培养审美素养,使课堂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四、构建实践课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構建活动实践的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教学一定要秉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文科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电影,然后鼓励学生写下相应的读后感,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将国学文化与课文中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构建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课堂,像剪纸、剪窗花、书画、中国画、民族乐器演奏等各项文化形式都可以与教学融合和,增强学生的鉴赏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

例如,鉴赏素养的提升是审美素养、文学素养提升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性的进行融合式教学。在讲解《社戏》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以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为核心。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文本教材中社戏表演的场景,并且根据相关影视材料选取了与文章内容类似的影视片段,同时将文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融合进去,为了更加活跃课堂的气氛,也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场景表现出来,让学生品味课文、品鉴中华传统戏艺的精粹。构建活动实践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文科素养。

总而言之,学科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相应专业素养的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与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实力与综合素养。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策略,并且在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英.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3):124.

[2]高本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7(17):42-43.

[3]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154-155.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