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肾关系论原发性高血压

2019-10-21 08:41王晓宇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刺

王晓宇

摘要:临床多从肝风、肝阳来分析高血压的病病因病理和指导治疗。但是高血压病早期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仅以血压升高为唯一表现。笔者追本溯源,从“脉胀”学说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和生理变化,认为与心肾关系密切,拟从“交通心肾法”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脉胀;针刺;交通心肾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218-02

高血压是西医病名,自古中医并无其对应用名。若从证候学角度,因高血压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故医家常将其列为“头痛”“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家多从肝风、肝阳来分析高血压的病病因病理和指导治疗。但是高血压病早期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仅以血压升高为唯一表现,中医病名和治疗又该如何界定?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1]根据这个特点,笔者认为《灵枢·脉论》中提到的“脉胀”与原发性高血压更为贴切,其发病机制和生理病理变化与心肾关系密切。

1脉胀溯源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素问》曰:“脑、髓、骨、脉……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可见脉,即血脉运行血液为主的通道,即为“脉道”。脉的生理表现为“形态中空,内藏精气”,“脉”以通为用,旨在运行血气。

《灵枢·胀论篇》中提到“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脉大坚以涩者,胀也。”此处提到脉压过大引起的脉搏胀满,与高血压颇为相似。明代张介宾做了进一步解释:“脉大者,邪之盛也,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脉坚者,邪之实也,涩因气血之虚而不能流利也。”因气血亏虚而血流不畅,邪实留滞脉道而致血流淤涩,脉管胀大搏坚形成脉胀病。“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厥气在下,营卫留止,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脉胀病是“营卫”病变,即气血病变,气血运行失常为逆,营卫气血留滞而不行,则为脉胀。由此可见,脉胀的病因病机特点即为:“气”不能正常运行,正邪相攻,血液壅滞导致血脉胀满。

2脉胀与高血压的关系

2.1 高血压之西医观

《辞海》中解释血压:“推动血液在动脉血管内流动的压力”。血压的形成机制是在足够的循环血量的基础上,心脏收缩射血提供的血流动力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病实为各种原因致血管压力升高并危及相关器官的全身系统性血管受损的临床综合症。由此可见,血压的形成与动脉壁的弹性、循环血流量和血液的粘稠度密切相关。

2.2 脉胀之中医观

清代叶霖《难经正义》认为“心乃运血之脏,而主百脉,故为君主之官也。”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位列五脏之首。心主身之血脉,血液的流动,循环不休,要靠心气的推动。

“心藏血脉之气,……夫脉者,血之府也。”脉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并约束血液。《脉书》又做了进一步补充:“血者濡也,脉者渎也。”“濡”说明血液有濡养人体的作用,“渎”指出脉是流通气血的水道。《濒湖脉学》云“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所谓“脉胀”指的是由于气血失司,脉道阻塞,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导致脉道胀满,从而导致压力升高。从脉胀的病因病机来看,与高血压的生理病理特点极为符合。脉胀与心、脉、血相关。心气过胜或不足,血液充盈过度,脉管瘀滞不利皆会出现脉道胀满搏坚,形成脉胀。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血压的形成与3个因素有关:①心气充沛。心乃君主之官,相当于“血泵”,“主身之血脉”。“百病皆有气生”,心气不足或心气过胜均会影响“血泵”的正常工作。②脉管正常:脉为血之府,脉道完整且脉管光滑,弹性适度。③血液质量。质优则滋润濡养,量优以脉管充盈为宜,“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心、脉、血构成中医观的血脉系统,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相似。

3脉胀的治疗思路

心主血脉。血液运行流畅的三个条件在于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心脉通畅。而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与血脉通利及血流压力均有关系,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失调与高血压发病密不可分。

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藏精主水,精血互化,精是血液的重要來源之一。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可致肾阴亏虚。肾主水功能减退,可导致水湿内停,影响血脉的充盈和运行。

因此,血脉之根在肾,其动在心。肾气亏虚是脉胀发病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而心肾本身在经络、气血、阴阳、表里、升降等方面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血压形成的3个因素密切相关。

3.1心肾相交是血压稳定的基础

心肾相交首先表现在经络相通上。心在上焦,肾在下焦,络脉相属,经脉相通。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络心,注胸中,交手厥阴心包经,其经别散于心内。此外,“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心属火,属阳,主动;肾属水,属阴,主静。心者在上宜降,肾者在下宜升。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心肾之间这种阴阳升降平衡、阴阳相交之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格致余论·相火论》曰“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心与肾,上下、水火、动静、阴阳相济,使心与肾的阴阳协调平衡,构成了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系。故曰:“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

在脉胀过程中,心气充沛最为重要。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输送全身。若心气不足则运行无力,血流不畅,“气滞则血瘀”,导致脉管不畅,引发脉胀。若心气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火性炎上,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心肾机能紊乱状态,而出现头晕、失眠、脉胀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血可以化而为精,精亦可化而为血。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心起着统帅作用;神主精,精生髓,髓化生清血,肾虚血必亏,肾虚血必瘀。精血之间的相互资生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是血液质量和脉管通利的保证。

3.3 交通心肾调治血压

临床大量研究发现[2],脉管的变化可早于内脏的病变,血管的改变可早于血压的变化。换言之有的病人(尤其是遗传性高血压的病人),往往可先有络病、脉病,后才有高血压。因此早期改善血液供求不平衡,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对高血压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心包络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若外邪侵心,则心包当先受病,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络于手三阳三焦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之效。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 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可以治疗所属脏、腑病变, 同时太溪又为肾经之“输”,肾为十二经生气之源, 故太溪可主一身之元气盛衰。

内关与太溪配伍,属于异经原络配穴,不同于表里经或本经的原络配穴法, 它将原穴与络穴巧妙地配合应用, 使原络配穴的主治病症更加广泛。原络配穴可以调理经脉病症,还可以通过对全身气血流注的干预, 進而调整气滞血瘀脏腑失和等全身阴阳偏盛偏衰。[3]两者合用,一上一下,一气一血,一升一降,具有上下配穴,气血、精血同调的作用,故可交通心肾,调节血压。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5.

[2] 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董宝强,戴俭宇,王富龙.原络配穴与气血流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 21(5):315-316.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