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9-10-21 08:01钱晓敏
锦绣·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钱晓敏

摘 要: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传授给学生正确观察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本就是一门启蒙学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也是该学科的教育目标,科学素养指的是一种态度、思维,是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并不是像知识那样教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的,科学素养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感受,从而逐渐养成的,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观察要领,引导学生全面观察

首先,需要小学生在科学教师的引導下能够明确所要观察的对象。由于小学生非常容易被新鲜刺激的现象吸引,那么科学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性,设计观察活动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可以直接将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科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科学观察,在进行观察前科学教师与学生交流都有谁平时喜欢收集?收集了哪些宝贝?可以在下节课把收集的宝贝带到科学课堂中来与大家互相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观察一些比较稀缺的物品,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直接都体现出来,缩短了无用的观察过程。另外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老师可以倡导学生将各自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收集,以此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平时在班里最淘气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正所谓“利用兴趣吸引学生的观察的注意”。

(二)培养正确方法,养成观察记录习惯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助于促进对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科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时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在给学生们讲《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观察白糖在加热之后的变化,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小学生细致观察,并帮助学生进行记录指导与启发分析。观察实验顺序是这样的:先点燃蜡烛,再使用长柄金属匙取一小勺的白糖,移到蜡烛的火焰上方,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伴随着火焰温度的上升,白糖由事先透明的晶体小颗粒熔解成了半透明状的液体,接着半透明状的液体变成了黄色的液体,之后黄色液体逐渐变成了黑色的液体,并且伴随着烧焦的气味,继续加热,产生烟,最后变成黑色的固体(即“炭”)。由于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变化较快,如果学生观察得不到位,会使观察结果记录不完整,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对实验现象细致地观察后,才能对被观察的对象进行准确的客观记录。由此可见,培养正确观察方法的必要。

(三)增强观察趣味,激发学生描述

科学观察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基础,同时严密的思维又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必要前提。可以看出,小学生的科学观察描述能力与严密的科学思维显然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强科学观察是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描述思维。例如,科学教师在讲授观察蜗牛运动的时候,应该着重引导小学生注意观察以下方面:蜗牛是利用身体的哪个部分来爬行的呢?蜗牛为什么在竖直的光滑物体上爬行不会掉下来呢?蜗牛是如何吃东西的呢?蜗牛是怎么呼吸的呢?蜗牛的呼吸气孔在哪里呢?通过思考以上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脑海里有一定的思路,按照思路可以组织语言,从而积极的对现象展开一一描述。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教师要注重观察的趣味性,杜绝复杂繁琐的封闭性主题。

(四)创设主题情境,培养观察习惯

科学教师在要求小学生在对现象进行观察之前,一定要基于该课的教材理论内容将科学现象相关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观察内容,依据观察目的针对科学现象作出深刻的观察。例如,在讲授《各种各样的花》的一课时,科学教师首先应该为小学生详细介绍每一种花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然后再使小学生对花有完全和不完全花之分的认识,使学生以了解观察内容为前提,再依照所学知识具体观察。由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所学到的观察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小学生通常三分热度,缺乏耐心,图一时观察之快,没有目的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科学教师,要对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起到正确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对不同的观察事物,创设出不同的观察情境,引导小学生要有始有终的观察,并确保观察的准确性,以此加强对于小学生科学观察习惯的培养。

(五)设计观察作业,强化观察习惯

科学教师在对科学观察作业进行计划时,首要任务是确定观察目的,其次科学观察方法要具体;最后是设计理念要将观察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凸显记录与描述的重要性。比如,在教授完《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后,科学教师发现小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十分浓厚,就以此契机布置了小学生根据本课堂中所学习的有关蜗牛的知识,将蜗牛带回家精心喂养,认真观察蜗牛的生活、成长的过程,看看是否与该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一致,并要求小学生写好对蜗牛的观察日记。再例如,教授完《关心天气》这一单元之后,科学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观察作业:让小学生根据课本所学自己动手来制作雨量器与风向标,再借助学校里的百叶箱,建立一个小气象观察站。让学生每天记录观察并向大家公布天气情况,以加深对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了解。通过对观察作业的完成,既可以让小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可以让小学生在科学作业中体会到科学观察的乐趣,促使对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观察作业,创设主题情境,从而强化学生的观察习惯。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运用增强观察趣味,激发学生描述的方法去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有效观察[J].学周刊,2013(09):185.

[2]毛鑫.浅析对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04):54-5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