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19-10-21 06:51曾艳芝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法治道德

曾艳芝

摘 要:法制建设程度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法制、道德教育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现今的教育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中缺乏时效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儿童不能全面了解法制的具体内容,甚至会采取抵抗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 道德 法治 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教学中应该融入法治教育,學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保障其主体地位,进行大力的引导,如果道德与法治在语文课堂渗透的效果优良,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提升,认识到法律与日常生活存在的联系。同时,学生能多维度的了解法治知识,道德观念增强,语文教学具备人文教育的效果,教师需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知识,知晓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分量。

一、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民主、法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其能促进社会健康文明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优良的法律理念,当出现问题时,能够运用沉着冷静的思维来积极地处理各种问题[1]。小学生的认知观念尚未成熟,对待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容易被坏人欺骗,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应与法治教育等深入地结合在一起,校内与校外民主都会大力地发展。语文课堂中具有人文教育的理念,如果运用传统的灌输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被保障,甚至对部分法律知识产生误解的行为,课文是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文中的知识将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的阅读法律文书,掌握恰当的书写方式,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写作叙述文,大量的运用夸张等手法,该手段在文书写作中是不可取的,通过了解各种法律文书,学生的阅读思维将发生变化,掌握不同形式的写作手法,如搜集今日说法的标题,学生会明白标题的写作技巧。此外,各种语文活动促使学生体会法律知识,道德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将提升,产生良好的逻辑思维,法制意识大增,学习效果显著。在通常情况下,语文与法治看似是两个独立的环节,但是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将能够重视到二者交融的作用,思维能力提升,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果在小学时期形成优良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将会提升,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策略

1.根据课文内容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汉字以及各种简单的字句,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深入变革,教师的思想观念应该发生变化,不仅应保障小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而且还需具备优良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念,知晓基本的法律常识。为确保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应该将法治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法制教育虽然具有各种形式的条框,但是还会依赖于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观念,对社会产生的想法,这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产生密切的联。语文课本中的众多内容教育效果显著,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有爱国理念,《詹天佑》文章讲述的是一名爱国工程师,展现出詹天佑浓厚的爱国之情,《彩色的翅膀》阐述的也是爱国情怀,一群边防战士一直驻扎在海岛来守护祖国的安全。借助这些文章,学生的爱国情感会被激发,这类课文的思路清晰,讲述的内容简单,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搜集有关的人物资料,便能体会文章所带来的含义,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2]。同时,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应该增强,如在讲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文章时,课文内容是印第安人对土地所产生的无限眷恋之情,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秉承自然规律,教师可以抛出各种话题,如尾气排放的、产生雾霾的情况,学会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产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学生也应具有保护动物的思想观念,如在讲述《金色的脚印》过程中,描述的主要内容是狐狸母子间的感情,动物界中也会存在各种感情,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被激发,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介绍片,学生了解动物保护的具体情况。并且学生还需重视法律的地位,产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智慧之花》这一文章中,小姑娘借助自身良好的法律意识战胜了不法之徒,自身的利益被维护[3]。学生具有优良的法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能维护自身的权益,当产生突发事件时,也能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免收伤害。教师应详细总结每篇文章中的精华内容,向学生阐述各个文章的道德与法治,最终,学生会掌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法制教育工作被积极实施。

2.丰富语文实践

教师可以运用语文实践的手段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社会新闻的作用效果十分强烈,教师会设置课前一句话新闻的环节,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话语来总结所看到的新闻,在全班面前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提高,对各种事件产生无限的敏感性,对各个社会法治新闻事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课堂中,学生会深入讨论,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应变能力也将提升。还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社会案例来影响学生,学生从不同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形成优良的社会责任感,自身的行为准则都会规范。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应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且应该教会他们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借助课文中的各种素材,摘取出各种有益的行为准则,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提升,对待各种事情产生正确的看法。法治与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入地融合在一起,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思想观念需发生变化,认识到德育、法治教学的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中运用根据课文内容、丰富语文实践的手段来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

[2]李茂民.润“法”细无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8.

[3]毛争艳.趣味课堂,以情激情——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