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探究

2019-10-21 09:55庄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

庄玟

【摘要】  语文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或技巧。通过质疑解疑、朗读感悟、积累运用等途径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能力,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情感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扎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 作文能力 课内课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08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给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所谓的语文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应从一种新的更宽广的教育视角来激发和培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除了有较强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的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必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从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进一步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依靠文本,引导学生以品读为本,增加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语感、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及交际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课内得学法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或技巧。如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如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劳神费心。因此,方法、技巧的提升,就是能力素养的提升。

(一)初读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生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學习方法。在课堂中,要推进课堂的有效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一篇新的文章前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初读课文后,针对初次读文后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这时,教师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真正做到敢问,必问,一究到底,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表现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精练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的文章的中心,它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思考,进行质疑:“鱼儿离不开水,怎么能游到纸上呢?”这问题是学生很想知道的,由课题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打开他们思维的匣子,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如教《万年牢》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万年牢?父亲的万年牢体现在哪些地方?理解“万年牢”成了理解课文重点的突破口。学生通过深入探究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这种自主质疑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得爱读、爱问、爱动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激励、适时的点拨、引导,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二)朗读品味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笔优美的佳作,不仅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各具特色。反复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

如教学《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化的语言?除了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也可联系平时的生活积累,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中,“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学生如单从字面上理解比较困难。但如能通过反复朗读,在文中找出相关描写颜色的句子加以品读体会,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了。

(三)精读感悟

朗读训练到位与否,关系到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思想感悟的提高,也能进一步培养语感,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文中理解“我”爱国情意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文中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也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如“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望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单从字面上理解,很难体会到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体悟文中句子表达的感情,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方面,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中渗透了浓烈的情感:体会到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毫无疑问,这又是人文主义的熏陶。两者是如此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四)诵读积累

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语言艺术、思想感情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理解文章真谛,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指导行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便是这个道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以读为本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杯美酒,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酒香韵味;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对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熟读,也要重视背诵。背诵中心语句,积累精华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益处。注重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减少教师的拖沓分析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让学生能在主动阅读中提高思维及培养情感,享受阅读的乐趣。

(五)归纳得法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一类重视“知识理解”,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一类重视“思维训练”,较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分析,轻感悟运用。而真真正正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要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在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到会理解,会运用,会感悟,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融合。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学习描写桂林水“静、清、绿”的内容:让学生围绕文章“写什么”和“怎样写”,从文中很快找出描写桂林水“静、清、绿”的句子,找出关键字概括了水的特点。在小组交流课文用了什么描写的方法后再进行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课外得延伸

(一)拓展渠道,多读多记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把引导学生读课外的书籍当作一项重要活动来抓。

正所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书起码三十分钟。日积月累,学生在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提高了思维能力。时间一久,学生自然会将从书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落笔时得心应手,恰当加上平时积累的名句,古诗词等,能给文章画龙点睛。为了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并及时写下心得,哪怕是一句话。这样读中记,记中思,读记思三结合,逐渐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不断加强,由被动写到主动写。

(二)嫁接桥梁,乐写善写

投稿或参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的途径。一有机会,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体验写作的乐趣,尝试文章被刊登的喜悦。学生们体验了阅读、写作成功的喜悦,喜读爱写兴致更浓。

授人以鱼仅解一饭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从理解、思维、运用等角度不断地发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扎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郑小青.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小学,2015.

[4]潘君莲.中年段“读写联动”教学策略拾偶[D].浙江温岭市锦园小学,2015.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