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建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9-10-21 05:07刘岩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税额计税税负

刘岩

摘 要:在我国现存地方税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寻找新税源,一方面需要完善现存税种,城建税作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也是题中之意。

关键词:营改增;地方税体系;城建税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并于198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当时规定内资企业和个人都要征收城建税,以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计税依据改为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由地税机关进行征收。而在2016年全面进行营改增,意味着城建税的筹资能力减弱。在我国现存地方税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寻找新税源,一方面需要完善现存税种,城建税作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也是题中之意。

一、城建税的特点

1.税款专款专用。城建税事先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方向,专门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是一种特定目的税。

2.属于一种附加税。其计税依据是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随着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征收同时进行附加征收。

3.城建税的负担水平是根据纳税人所在城镇的规模及其资金需要设计的,规模大的,税率就高一些。这样规定能使不同地区获取不同数量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的维护建设。

以上种种关于城建税的特点都表明城建税有助于调节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所以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98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个条例共十条且自从颁发实施以来就没有对它进行修订过。时至今日,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筹资功能弱化。城建税本身由两税决定,两税的改革会直接影响到城建税,而且在全面“营改增”和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也意味着城建税的减免。当“两税”滞纳时,“两税”可以加计滞纳金,而城建税由于没有实际缴纳而不能加收滞纳金,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城建税的税收规模。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建设、发展需要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现行的城建税的资金筹集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2.收益负担不匹配。城建税的計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属于一种附加税,或者说是一种税上税,其缺乏独立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税种。其依附于“两税”受制于“两税”,两税得到减征或免征优惠,城建税也要同时减免征。这使得城建税的负担与收益相脱节,有明显的不合理性;从微观层面来讲,处于同一个地区的企业享受同样水平的城市建设质量,而且增值税和消费税本身存在行业税率的差异,使得不同行业的纳税人面临的税负存在差异。

3.税率相差太大不利于纳税人公平竞争。当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城市建设,政府部门制定了差别税率。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城乡区域范围一直处于频繁变化之中,相邻的企业虽享受同等的公共设施,却因经常变化的区域范围采用不同税率,而导致期间间的城建税税负悬殊,此外,两税本身就存在的税率差异再加上彼此不同的优惠政策,更使得原本享受同等市政建设但区域划分不同的企业间产生较大的城建税税负差异,造成纳税人认为税负不公平、不合理。

三、改革建议

1.修订计税依据。根据“收益与负担相适应”的原则,对城建税的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两税”税额,建议改为以纳税人应缴的“两税”税额计算征收。可以避免因“两税”减免、拖欠等情况而使一部分享受了市政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不负担城建税的问题出现,及防止地区间税负过分悬殊,又可以使城建税具有更加稳定合理的来源,以保证城乡市政建设的有序进行。

2.合理设计税率。税率的设计要公平、科学、合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对公共资源的耗费不同,制定不同的税率,承担不同的税负。

3.明确减免税政策。《条例》中并没有单独规定城建税的减税、免税等内容,应适当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减免税审批权,建立城建税独立完善的减免制度。如果按照规定缴纳城建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相关程序,可以申请减免税。

4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城建税是一项有其特定目的的税种,存在已久并且将会长期存在,这与特定目的税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特定目的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开征的临时税种,就此而言,城建税与特定目的税相悖,有明显的收费痕迹。目前,对于城建税的监管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应该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从源头上禁止挪用城建税的行为,并且要规定一定的惩罚力度。

猜你喜欢
税额计税税负
年终奖税收优惠再延两年
年终奖缴税将有大变化
新个税政策下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筹划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 相关计税项目的影响及纳税筹划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破解出口货物退(免)税会计处理难的思路及要领
2010年上市公司税负榜:消逝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