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19-10-21 08:35李彬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内涵习近平

李彬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西方现代化建设实践正反两方面成果的总结和反思,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态观点合理成分的吸收和借鉴。其核心要义包括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广义的生态论、泛在化绿色生态治理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应对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治理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内涵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了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的主张已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系统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理论特征,是全面认识这一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不管是和平问题,还是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中。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带来全球经济社会巨大变革;另一方面,人口问题、能源危机、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世界环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从国内背景来看。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的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短缺凸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承载力快到极限。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解决了长期困扰和突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生态环境呈现向好的方面发展态势,但是也不可否认,要想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倍努力。习近平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应该包括的目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呼应、反映了时代发展诉求,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三、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其生存条件需要依附于自然界,而作为社会存在物,人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将自然变为自身活动的对象和工具,从而使自然界变成自己“无机的身体”。所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肉体和精神与自然界的联系所反映的正是自然界与 其自身的联系。“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自然界的解放与人类社会自身的解放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人类社会自身内部矛盾解决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相应解决了。所以要求我们在处理生态问题时要从宏观上分析问题,从大局着眼,从体制、政策上来协调人地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态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他指出,西方工业文明是人类的陷阱,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所以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资源取之以时、取之有度,强调应用宏观视野、树立全局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四个面向

(一)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产生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习近平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其本质在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观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据时代之需,逐渐改变以往的“黑色发展”“浅绿发展”的生态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路子。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将绿水青山作为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理念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原则。

(三)“最严”制度的生态法治观

保護生态环境不是一蹴而就、阶段性的事业,而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制度和法治正是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外在约束力。我国生态问题顽疾的解决究其根源在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习近平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四)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责任观

保护生态,改善生态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深 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破坏前者的后果必然会引起后者发生病变。他强调生态环境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不仅会阻碍社会经济领域的良性运转,更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习近平在工作中非常重视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环境和民生放在同向发展的位置上。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勇敢直面挑战、虚心听取民意,多次表达了为捍卫民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决心,他在青海考察工作时强调,“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也一样需要以生态实践为支撑,所以全社会应通过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在人人出力、日积月累的条件下建成我们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0.

[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邢台市生态环境局)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内涵习近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标题党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