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湾—西河口成藏控制因素及油藏类型研究

2019-10-21 15:36彭晓清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控制因素物性油藏

彭晓清

摘 要: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烃坳陷的东北部。虽然长6含油普遍且油层厚度相对较大,但油层产量差异悬殊。油层含油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受控于油层物性的好坏。

关键词:油藏;控制因素;物性

油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沿河湾~西河口地区已开发的长6油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三种,一是沉积环境、二是储层物性的变化,三是构造变化。

1 沉积环境的控制因素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烃坳陷的东北部。根据资源评价,有效烃源岩在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9的各油层组中均有分布,且以长7油层组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大范围的生油层,油源充足。沿河湾~西河口地区长6、长3层中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体中的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平原相水上分流河道微相中的储集砂体,紧临生油岩且砂层厚度大,是形成油藏最有利的储集体。

2 储层物性的变化因素

虽然长6含油普遍且油層厚度相对较大,但油层产量差异悬殊。油层含油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受控于油层物性的好坏。由研究区岩芯分析渗透率与试油产量关系图可以看到,渗透率大于1.2×10-3μm2,试油产量大于10t/d,渗透率在1.2×10-3μm2~0.4×10-3μm2,试油产量在10t/d~5.0t/d,渗透率小于0.4×10-3μm2,试油产量小于5t/d。另外,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有明显的负相关,从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可以看到,渗透率大于1.2×10-3μm2,含水饱和度小于48%,渗透率在1.2×10-3μm2~0.4×10-3 μm2,含水饱和度在48%~57%,渗透率小于0.4×10-3 μm2,含水饱和度大于57%;从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平面图可以看出,渗透率越小,含水饱和度越高。

3 构造变化因素

在长6油层组中,受差异压实作用的控制,鼻状隆起与砂岩主体一般相伴生,因此,鼻状隆起对岩性油藏的油气富集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部位油气富集程度也较高,含水较低,在构造低部位,油水分异差,油井试采含水较高。

4 油藏类型

由于不同层系存在圈闭特征、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差异,油气富集规律各具特色。根据对已开发油藏的控制因素解剖分析,长6油层组主要以岩性油藏。

沿河湾~西河口地区长6油层的发育和时空展布,主要受到沉积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带的控制,根据对沿河湾~西河口地区长6层含油与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带的分析,长6油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砂体发育、绿泥石薄膜胶结为主的高渗区。

王窑长6是研究区比较典型的岩性油藏,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砂体发育、绿泥石薄膜胶结为主的高渗区。共探明含油面积222.4km2,石油地质储量12753×104t。2004年在本区部署建产,截止目前已钻井65口,单井平均解释油层16.2m,平均电测孔隙度12.9%,渗透率1.5×10-3 μm2。试油24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15.4t,日产水7.3m3。投产24口井,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3.5t,含水29.0%,目前该区已建成产能1450×104t。是已成功开发的大型亿吨级特低渗透岩性油藏。

5 总结

上述两类油藏平面上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概括来讲有以下三点:

Ⅰ、长6油藏,自西向东平面分布呈现带状特点。从油气运移的观点来看,研究区位于生油坳陷的北东东方向,由于储层发育,油气运移过程中可就近聚集,从而使油藏分布沿生油坳陷边缘表现为环带状特点。

Ⅱ、油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似“等间距性”。这与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洼地相间排列的沉积格局有关。

Ⅲ、长6油层组中,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油藏含油性变差趋势明显。这与成岩相带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成岩相研究,研究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浊沸石、长英质和碳酸岩盐胶结作用加强,储层面孔率大幅下降。受构造、储层物性的影响,长6油藏自西南向东北,表现出含油饱和度降低,含水饱和度上升,开发初期含水较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海红,韩永林,李健,等.西峰油田白马—董志长8储层综合评价[J].低渗透油气田,2004.

[2]朱国华.成岩后生作用对砂岩储层储油物性的影响及其他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1980.

[3]刘丽丽,魏玉萍,等.靖安油田长6油藏成藏规律及扩边潜力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控制因素物性油藏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低渗透油藏C02吞吐选井条件探讨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探讨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优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主要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