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9-10-22 03:3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7期
关键词:吲哚稳定型持续时间

姚 瑶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综合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一种冠心病与急性心脏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症状,此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临床上通常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但伴随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日益增多,临床需探究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十分必要[2]。为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一期间收治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氯吡格雷治疗前提下加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部患者都满足《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相关标准;全部患者或家属都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将出血倾向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等充分排除;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比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63.52±17.78)岁;疾病类型:劳力型、恶化劳力型、静息型、梗死后型、变异型分别有18例、32例、8例、7例、3例。实验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在47~81岁,平均年龄(64.23±17.63)岁;疾病类型:劳力型、恶化劳力型、静息型、梗死后型、变异型分别有19例、34例、6例、6例、3例。两组疾病类型等资料的处理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患者进到医院后,对患者并的病史准确记录,并指导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血脂测量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等。基于此,对比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113514,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与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治疗,每次300 mg阿司匹林,每天1次;随后停用3 d,在3 d后改为每次100 mg阿司匹林,每天1次;首次氯吡格雷剂量为300 mg,第2天改为每次75 mg,每天1次;实验组实施吲哚布芬(国药准字H20051083,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每次选择200 mg吲哚布芬,每天两次,3 d后改为每次100 mg,每天2次;氯吡格雷的服用方法与对比组相同。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等。

1.4 统计学分析:按照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计量资料(如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分别表示为(%)、(),检验用χ2、t,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的降低程度优于对比组(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1%(3/68),明显比对比组患者的23.52%(16/68)低(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和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体积增大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也可能和局限性痉挛有关,这类现象通产极易引发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正常供血和供氧系统受到不良影响,负荷骤增,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冠状动脉不稳定闭塞或者出现狭窄,最终引发心绞痛出现[3]。临床通常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可对前列环素中的丝氨酸乙酰化活性有效抑制,感染血小板生成血栓素,进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使微循环得以改善[4]。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凝集阻滞剂,对二磷酸腺苷有选择性的抑制,使其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明显减少,防止血栓产生,对受损细胞有修复效果。

国外有研究显示:吲哚布芬对体内合成的TXA2的抑制效果高于阿司匹林。也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倡导耐受性与出血安全性高于阿司匹林[5]。吲哚布芬可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效果。氯吡格雷联合吲哚布芬,可使血小板活化与聚集作用明显降低,使血栓的出现与移动明显减少,对体内内源性纤维溶解作用的发挥有促进作用,促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改善,使心肌缺血表现充分减少,对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控制效果,延缓心绞痛发作时间,使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进而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猝死率明显降低。另外,两种药物联合还可以使心电图指征充分改变,使不同类型心脏事件的出现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6]。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的降低程度优于对比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1%,明显比对比组患者的23.52%低,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猜你喜欢
吲哚稳定型持续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吲哚骨架7位的羟基化研究
金属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饰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