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2019-10-22 13:01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呼吸肌血气肺泡

236700利辛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安徽亳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病时表现为气流受限和慢性气道炎症。当COPD进展至终末期,一旦发生急性加重,可产生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多、黏膜水肿等,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疲劳,肺通气功能障碍,引发呼吸衰竭,出现氧气供应不足和CO2潴留,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改善COPD 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是治疗的关键[1]。常规药物治疗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增强呼吸功耗,加重呼吸肌疲劳的风险。无创呼吸机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增强气体在肺泡内的弥散,减少吸气做功,缓解呼吸肌疲劳[2]。

资料与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2~84岁,平均(67.8±7.1)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4~87岁,平均(68.2±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经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测确诊为呼吸衰竭;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意识障碍、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化痰、平喘等。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取半卧位,面罩吸氧,吸氧浓度3~6 L/min,调整好固定带,选择S/T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初期设置吸气压力8~12 cmH2O,之后按2 cmH2O的速度进行逐步递增,直至达到18 cm H2O,设置呼吸频率15次/min,呼气压力4~6 cmH2O;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参数,确保血氧饱和度超过90%;当病情好转后,逐步降低参数,减少通气时间,直至完全撤机[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呼吸及心率恢复正常,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肺功能明显好转;②有效:患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呼吸及心率减慢,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肺功能有所改善;③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未改善[4]。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气分析、肺功能各指标水平,包括PaO2、PaCO2、pH、SpO2、RR、HR、FEV1、FEV1/FVC,评估呼吸功能改善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见表2。

讨 论

COPD因小气道塌陷或阻塞导致通气障碍,肺泡内残气量增加,同时支气管炎症会破坏肺泡壁,引起肺泡弹性降低,肺排气功能减弱,肺泡孔体积变大,肺泡间隔断裂,又相互融通,形成气肿囊腔。随着病情进展,肺组织弹性进一步降低,肺泡间血流量减少,肺泡壁无血液灌流,生理无效腔气量增加,肺内弥散面积明显缩小,血流与通气比例失调,换气功能紊乱,引起缺氧和CO2潴留,继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导致呼吸衰竭[5]。

以往临床治疗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多采用呼吸兴奋剂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这些方法容易造成呼吸肌疲劳,增加呼吸功耗,且有创机械通气创伤大,耐受性较差,还容易引发脱机困难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无创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调节气体在肺泡内的分布,改善通气障碍肺泡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和气道内压,促进肺泡及间质内的渗出吸收,调节血流/通气比例。同时具有漏气补偿和流量同步触发的作用,吸气时能克服气道阻力,减少肺胸廓弹性回缩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无效死腔量,改善呼吸肌疲劳,而在呼气时可防止小气道阻塞和肺泡塌陷,减少肺内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提高气体在肺内的弥散效果[6]。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各指标水平,提高肺内气体弥散能力,提升血氧含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相比,P<0.05。

组别 n时间 PaO2(mmHg) PaCO2(mmHg) pH SpO2 RR(次/min) HR(次/min) FEV1(%) FEV1/FVC观察组 50治疗前 52.57±8.32 71.12±6.45 7.22±0.06 79.48±4.51 28.73±3.34 106.13±7.48 40.62±4.11 43.79±3.98治疗后 78.69±7.38 52.36±4.43 7.35±0.10 94.37±3.09 17.56±2.57 86.24±6.03 65.02±7.83 65.76±7.68⋆对照组 50治疗前 52.64±8.92 71.50±6.16 7.21±0.04 79.24±4.38 28.96±3.29 105.89±7.53 40.35±3.92 44.04±4.09治疗后 63.27±8.03 60.25±6.74 7.28±0.07 88.12±3.56 25.41±2.78 91.87±5.76 56.74±7.29 60.93±6.84#

猜你喜欢
呼吸肌血气肺泡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训练对卒中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