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中美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基于区分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视角

2019-10-22 07: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9期
关键词:市场占有率显性生产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合作中,服务业经历生产环节分割并逐渐与制造业相互渗透[1]。由此可见,制造业国际贸易对服务业国际贸易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2],因此,本文将从区分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美国各自国际竞争力的特点,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郑吉昌,周蕾提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指标[3],Koopman和其他学者提出的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DVA)指标[4],形成评价体系,对中美两国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MS)公式如下:

其中i代表产业,r代表国家,MSir表示r国i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Eir表示r国i产业的出口额,Eiw表示世界各国i产业的出口额。

2.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公式如下:

RCA_DVAir值大于1,则说明r国i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数值越大,表明显性比较优势越大,反之则相反。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由OECD-WTO提供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TIVA database),涵盖了1995年到2011年各国各行业数据。并采用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表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划分。服务业类别划分及TIVA行业代码如表1所示:

表1 增加值贸易数据库(TIVA)中服务业行业代码与名称

三、全球价值链下中美服务业竞争力比较

(一)中美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表2 1995年~2011年中美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情况表

由表2数据分析,可知中美服务业近年来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如下:

第一,美国服务业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要高于中国。第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中,美国内部的非生产性服务业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国则是生产性服务业高于非生产性服务业。可知,在一国内部,美国的非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中美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比较

表3 1995年~2011年中美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情况表

对表3 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中美近年来显性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表中两国服务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都大于1,说明中美两国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进步并不明显,仍落后于美国水平;而非生产性服务业在显性比较优势上却保持于美国的优势,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国内增加值。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增加值比较优势三个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整体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美国服务业的竞争力要强于中国的服务业。美国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要优于中国。

第二,与美国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侧重量的扩展,忽略质的提升;而非生产性服务业稳固了竞争力中质的优势,但量的发展却远滞后于美国。从竞争力量的角度出发,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近年来大幅度上升,与美国之间差距不断缩小;而非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进步则相形见绌,仍远滞后于美国水平。从竞争力质的角度出发,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进步并不明显,仍落后于美国水平;而非生产性服务业在显性比较优势上却保持于美国的优势。

本文根据中美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制定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嵌入的便利化政策,促进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得其创造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应注重竞争力中质的提升,大力支持创新创造,新兴科学技术的研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增加,实现其竞争力质的提升。

第三,非生产性服务业应侧重竞争力中量的扩展,我国可以从成本控制,产品的多样化设计等角度出发,扩展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猜你喜欢
市场占有率显性生产性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