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最好,找寻幸福的教育生活

2019-10-23 02:24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成员语文老师

本刊记者

记者:王老师好!请您先简要介绍下“润智语文”名师工作室,好吗?

王丰:您好!我们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3月。当时,我获得“兰州市城关区名师”称号已经有6年多了,而且也获得了特级教师称号,有很多市区的教师都想参加我组织的教学活动。于是,我和李天喜、李瑾、张婕、郝玲、王彩霞、戴韬等老师商量后便成立了工作室。工作室成立的那天,没有鲜花,没有嘉宾,没有排场,就在我所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我宣布了工作室的誓词、活动原则、发展目标,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室五年工作规划。当时,报名的学员来自兰州、定西、白银、金昌等地,有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红山根小学、伏龙坪小学、五泉小学、一只船小学、嘉峪关路小学和平凉市灵台县朝那学区街子小学等10余所学校的60余名语文教师成为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成立后,我们确立了“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做足“三个最好”,找寻幸福的教育生活。

记者:“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相互支撑、共同成长”,这是工作室发展的目标,那做足“三个最好”具体的内涵是什么呢?

王丰:做足“三个最好”具体是指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成员要做最好的自己,成员之间要做最好的支撑,工作室要做最好的教学。

记者:您和工作室成员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呢?

王丰:首先,我通过每次活动时的宣誓活动,让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对工作室拥有自信。

我们工作室的誓词是这样的:“我是‘润智语文工作室教师,我相信我自己,我爱我自己,我有无限潜能,我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将秉承‘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相互支撑、共同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

活这一理念,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支撑,做最好的教学。”每次集体开展教学研讨时,工作室成员总会宣读誓词。我认为,“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一个比一个“更好”将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所以,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迎来一个个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誓词意在激励每一位成员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带着饱满的热情参加活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和我一起探索教改,进行实验,努力做最好的自我。作为领衔人,我立足课堂,倾心钻研,超越自我,出版了个人专著《生命因课堂而精彩》,提出了“挖掘‘润智核心价值,展现语文教学特色 ”“话题体验作文”等教学主张。在我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围绕“润智”内涵,积极进行研究,出版了《润智语文:话题体验作文训练教程》等六本专著,为“润智语文”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撑。

郝玲老师赴甘肃舟曲支教后,出版了个人专著《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展示了舟曲灾后重建的感人场景,总结了舟曲教育心理援助的有效策略,實现了自我心灵的

重塑。

朱宁老师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提前读写实验”项目,大胆探索,出版了《润智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提前读写实验研究》,实现着自己的教育价值。她多次与深

圳南山、山东淄博的老师进行交流,并赴宁夏固原、广东深圳等地进行现场实验培训,得到了郑飞艺、张鹏、徐冬梅等国家项目专家的好评。

张婕、苟晓琰老师进行着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好书推荐、亲子阅读、读书漂流、组建书友队、“十大读书人物”评选……这一系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她们二人还受邀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并获得了中央电教馆整本书阅读VCR作品大奖,真正实现了走出兰州、走向全国的自我发展与超越。

郭玉梅老师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发展”这一课题,认真阅读《插班生林可树》,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促进了班上3名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她以此为基础,创作出版了叙事小说《润智个案:聆听花开的声音》。她的分层教学、爱心关注、勤劳呵护,使一个面临瘫痪卧床的学生利用助行器在学校完成了正常学生的学业,得到了兰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专家的高度赞许。她的壮举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

记者:看来,在您的引领下,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超越着自己,争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您又是如何引导工作室成员相互做“最好的支撑”呢?

王丰:在平常的工作室活动

中,我常常这样引导每一位成员:“‘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不但灾难中的人要互相支撑,和平中的人也要互相支撑,只有互相支撑,才能有生存空间。我们工作室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互相支撑。”于是,支撑理念便成了工作室成员合作探究的工作理念。大家在互相支撑下不仅增进了友谊,更收获着成功,体味着幸福,享受着快乐。

王倩老师要参加全国课堂教学比赛,她选定的课题是《她是我的朋友》。可是试教后,她陷入了迷茫。于是,每一个成员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供她参考。王老师一个月进行了七次磨课活动,最后以“读写”言语训练点为主的设计参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张婕老师要参加全省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大赛有知识问答、朗读、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等内容。一听这么多内容,张老师一下子不知所措,工作室便成立了辅导团。我和李瑾、何晓英、苟晓琰组成试题组,编制各种知识问答题让张老师复习;潘泽凉、朱宁、郭玉梅组成听课组,反复听课,并进行评议指正;钟立娟、周慧、李敬菁组成才艺朗读检测组,进行评议指导。在团队成员的支撑下,张老师不负众望,在比赛中获得了全省一等奖。

钟立娟老师要去北京参加教学研讨,出差期间班上的学生怎么办呢?工作室李敬菁、苟晓琰等老师主动提出分担钟老师的教学任务,让她一路安心学习。这种协助支撑早已成了团队成员的一种常态与习惯。

正是在这种支撑中,培养了工作室教师强烈的团队意识,大家彼此帮助、彼此依存、彼此共进。我们也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人好不算好,每个人好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正是在这种最好的支撑中,我因同伴的进步而愉悦,享受着其中的幸福。

记者:是啊!“一个人好不算

好,每个人好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最好的支撑目标和效果。那么,您又是如何引导工作室成员做最好的教学的呢?

王丰: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五泉小學有泉水精神,一只船小学有扬帆精神,宁卧庄小学有农耕精神,朝那街子小学有虔诚的朝拜精神,这些精神的核心价值都饱含着执着地坚守教育的本真,在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我专业的提升。

我从这共同的核心价值出发,确立了工作室的研究方向:进行“润智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其核心价值是: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相互支撑、共同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行动原则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研究的内容包括:润智精神的挖掘、润智课堂的构建、润智教研的推进、润智活动的开展等内容。

围绕“润智教学”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润智语文”工作室团队成员,聚是一团火:齐聚在一起,共同商讨交流,思考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问题,寻找践行润智教育的行动策略。散似漫天星:回到自己的学校,利用齐聚时获得的智慧进行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倾心打造最好的教育,努力争做润智教育的践行者。

经过几年的实践,“润智语文”名师工作室构建了“先学、后导、精讲、精练”的润智语文课堂、“三点六线”阅读教学和“话题体验作文”操作模式,构建了“主题教研沙龙+主题课例研讨”的“体—线”式多维语文教研推进模式,形成了“主题节活动+完美教室建设”的多元语文活动推进模式。

近年来,工作室应邀加入了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联盟、全国校本德育联盟、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实验校、全国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前读写项目实验校、全国语文少教多学课题实验校、全国情境教育实验校。工作室成员多次在江苏、北京、广西、辽宁等地的教学比赛与观摩课活动中做教学展示,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次,

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论文80

余篇。

在这点点滴滴的收获中,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受着艰辛,品尝着成功;挥洒着泪水,体验着幸福;传递着思想,播种着希望……

记者:“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支撑,做最好的教学。”面对未来,希望“润智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您的引领下,继续扬起“润智”的风帆,一路跋涉,收获硕果。

王丰:谢谢!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寻找幸福的教育生活,继续抒写幸福的教育诗篇。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成员语文老师
两只挂钟
我家的新成员
老师,节日快乐!
课题组成员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