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9-10-23 04:08乔春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课程学科

乔春兰

2016年9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终于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體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此基础上,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相关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散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可以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古诗文教学涵盖了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所有要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的语文课程理念为前提,以古诗文的最大优势,也即利用所选文本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浸染学生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是,在当前的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高中的古诗文教学并未能真正全面地践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Q017年版)》中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为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考试试题和教材没有非常明显直接的联系,加之高中学科众多,学生学业繁重而时间精力有限,多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够浓厚,投放的时间精力打折,古诗文的考核主要落脚在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解释重点词、翻译句子及内容理解。古诗文教学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似乎走进一段低潮期,老师们更多注重于这些基础知识的培养,学生也是疲于应付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却失去了对古诗文深厚文化内涵的探寻和美感的感悟提升。

为了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真正发挥“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的不可代替的优势”,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迫切需要作出一些探索和改革。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之奠定坚实的古诗文基础,切实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渗透语文学科素养。

1.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通过诵读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增强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诗文亦如此,且因为古人在创作时讲究作品形式的优美和韵律的和谐,时至今日,认真读来依然朗朗上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获得对文字美的感知,增强其规范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老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给学生示范;也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观摩,学生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切实调动学生,使其真切感悟文字的魅力,由衷爱上祖国的文字。

2.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内容之美、情感价值之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流传至今的古诗文蕴含着先人智慧的精华,虽然世殊时异,但是其中的情感价值之美依然能引起今人的强烈共鸣。《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对自由的向往,读来令人激情澎湃:《归园田居》让人在忙碌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生出对田园生活的热切期盼;《矢豆歌行》激励着炎黄子孙惜时进取,让有限的生命进发出无限的光芒;《定风波》告诉我们人生总有风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带领学生感知品味古诗文的深厚内蕴,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

3.师生互动,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新课堂模式下,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完成。古诗文教学也应按照新课堂的模式进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热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赋予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时代内涵,创造力也得以逐步提升。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古往今来深受华夏儿女的喜爱。近年,央视策划的一系列文化益智类节目带动全民重温古诗文经典,再次掀起了全民诵读古诗文的热潮。正视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语文学科素养,将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深受中国优秀古诗文熏陶的学生将会成长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建设者!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文课程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超学科”来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