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9-10-23 07:59张随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劳动教育小学

摘    要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家庭、社会中,劳动被不同程度地弱化,成为教育的“短板”。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日常劳动、家庭家务劳动、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途径,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 劳动教育 实施途径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但不容乐观的是,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被不同程度弱化,劳动教育缺乏系统规划,劳动课程不能有效实施,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技能缺失,劳动成为教育的“短板”。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改变劳动教育不到位或者缺位的现状,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让劳动课堂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对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让课堂成为重要阵地,对劳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劳动课程,实施到位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按照意见要求学校课表上也都安排了劳技课,但实施情况却大打折扣。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的劳动课被边缘化,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劳动课程无计划、无考核,上课时敷衍了事,走走形式,甚至常常被语数英等主课挤占。要想改变劳动课程形同虚设的现状,必须做到三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制度约束到位、课程实施到位。学校要确立劳动课的地位,把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章立制,认真实施,科学考核,严密管理,保證劳动课程的课时和上课质量。

2.培养师资,加强教研

师资队伍薄弱是制约劳动教学有效开展的一大因素,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能胜任劳动课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定期组织劳动课老师培训学习,理解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学方法,灵活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有效组织教学。积极开展劳动课教学研究活动,学期初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开展教学。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策略。定期举行劳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交流等教学研讨活动,历练教学技能,提升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实践,知行并重

实践性是劳动课的基本特点,动手操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劳动课教学中要防止“纸上谈兵”,要注重实践操作,做到知行并重。比如,“钉纽扣”,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材料,课堂上示范讲解后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劳动技巧。又如“学种花”,课堂上进行实践练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教会方法,课后布置学生在家里完成实践作业。知行并重,锻炼动脑动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收获。当然,安全意识不可忽视,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划伤、碰伤等安全事故。

4.科学评价,提高质量

要想保证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规范与评价。结合实际制定《劳动课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从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实践指导、学生能力提高等方面对老师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使教师教有标准、学校评有尺度,规范教学行为,准确评价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制定《劳动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劳动成果等要素,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高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劳动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校内日常劳动与家务劳动相结合

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把校内日常劳动与家务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劳动”做起, 在校能完成值日扫除等日常基本劳动,在家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

1. 校内日常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值日扫除是学校的日常劳动,是培养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等良好劳动习惯的基本途径。第一,通过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明白积极参与并做好值日扫除等日常劳动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树立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通过明确要求与示范演示进行劳动技巧指导,如:如何扫地、拖地、抹桌子、擦黑板,值日生之间怎样相互配合,使用劳动工具要注意什么,如何做好安全保护等,让学生学会劳动。第三,日常劳动要确保人人参加、人人有岗,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实行值日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处理突发情况、做好值日情况记录。值日组长可采取轮流制,为每个同学提供锻炼机会。第四,开展劳动评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综合劳动态度、劳动质量、互助协作等表现,小组内评比“最佳值日生”,小组间评比“最佳值日小组”,树立标杆,正向引导,提高质量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等,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第五,正确对待劳动,不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不用“免劳”来奖励学生,不在学生面前歧视劳动,避免学生形成轻视劳动、厌恶劳动、逃避劳动的思想,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劳动是一件光荣、快乐的事,从小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正确劳动观念。

2. 家庭家务劳动,历练生活技能

家务劳动是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孩子适应未来独立生活、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家务劳动能力与习惯需要从小培养[2]。学习至上、重智轻劳、家务代劳,是当前中国家庭普通存在的现象。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使家长成为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校同盟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凡事预则立,开展家务劳动要有计划性,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分梯度设置家务劳动作业,分别制定一至六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作业清单,从低到高,难度逐次增加,以便于形成序列性。家务劳动作业可分为必做项目和自选项目,必做项目是基本要求,自选项目鼓励倡导学生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作业以学生自主完成为基本方式,由家长负责指导、监督、检查、评价,通过家务劳动联系卡记录反馈学生在家劳动情况。现代信息平台是开展家务劳动的神助攻。近期要开展什么家务劳动,具体安排与要求,需要家长做好哪些配合指导工作,通过学校网站、校讯通、班级微信群等信息互动平台,家长可以一清二楚,示范、指导、督促,并把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拍成视频和照片即时上传至微信群,相互观看、点评、加油、点赞,进一步鼓舞了孩子们进行家务劳动的干劲儿。定期举办家务劳动比赛,比一比谁是家务劳动小能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历练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激发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三、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实践的物质保证,因地制宜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多方联动建立社会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

1. 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搭建劳动实践平台

劳动基地是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重要场所,结合校情开辟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基地,如:花草树木管理养护基地、蔬菜粮食作物种植园、小动物养殖园、手工劳动小作坊等,搭建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劳动、个个经受锻炼,无一例外成为劳动实践基地的主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以开展捡拾垃圾、喂养小动物等比较简单的劳动;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亲自参与种植、浇水、施肥、除草、治虫、收获等各种劳动实践。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品尝艰辛,体会甘甜,既能磨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又在与花草树木及小动物的和谐共处中培养爱心,学会尊重珍爱生命。

劳动实践基地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劳动实践,还可作为课程资源与各学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成为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载体。如:在参与葡萄种植的劳动过程中,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记录葡萄生长过程;针对葡萄叶子被虫子啃咬开展研究性学习,找到问题根源及解决办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科普小论文;用画笔生动勾画葡萄,用相机拍摄葡萄的美丽瞬间,用数学知识计算统计葡萄产量收成;收获季节隆重举办葡萄采摘节,品尝分享劳动成果。种植、观赏、研究、习作、绘画、摄影、计算、采摘贯穿一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成为鲜活的教材、开放的课堂,带动了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诞生了一个个“种植小能手、小小研究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劳动实践平台,增大了校园活动空间,丰富了校园生活内容,增添了校园生活情趣,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开心乐园[3]。

2.建立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

社会是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广阔课堂,广开渠道挖掘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机会。协同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在学生中组建“志愿服务队”,利用休息日自觉担当“社区小义工”,打扫小区卫生死角,清理墙面“牛皮癣”小广告,清除绿化带中白色污染品,尽己所能,服務他人,服务社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植树节时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义务植树劳动,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意识,在劳动锻炼中感受参加公益劳动的快乐。与附近农村、农场相互协作建立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农田、果园、蔬菜种植基地等广阔空间,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农业生产,干农活,知农事,体农情,在热火朝天、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劳动中深切体会劳动的艰辛不易和丰收的喜悦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土地的情感。依托工厂企业建立工业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研学与劳动体验,感受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报效奉献社会的志向与情怀。此外,可以与社会各行各业建立密切联系,让学生转换角色进行职业体验,理解社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在劳动中充分绽放生命活力。

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期,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S].2015.(教基一[2015]4号,2015年7月20日).

[2]  李红莲.为“劳动育人”织起生活之网[N].中国教育报,2018-11-7(005).

[3] 张随学. 劳动实践基地:师生诗意栖居的开心乐园[N].中国教育报,2013-3-6 .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劳动教育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