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感受中美的历练

2019-10-23 14:30蔡小燕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幼儿活动

蔡小燕

【摘   要】  “美”是幼儿音乐实践活动发生的根源。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借助图谱感知、通过乐剧想象、诉诸律动创造。通过“美”的音乐化活动,让幼儿深度感受、体验。美之共鸣、生命之解放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旨归。

【关键词】  幼儿活动;音乐感受;美的历练

美是艺术的源泉。作为幼儿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音乐具有感受性、弥散性,其情感特质、优美节奏能给幼儿增添情绪,促进幼儿智慧发展。尤其对小班幼儿,音乐更能激发其活动兴趣,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对于小班音乐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关注幼儿在音乐中的美的感受、体验,关注幼儿美的想象、联想等。正是在音乐感受中,幼儿获得美的历练。

一、在图谱中发展幼儿感知力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音乐是主体内心生活的显现。”对幼儿来说,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聆听欣赏活动,都离不开其感性经验的支持。尽管幼儿经验很单薄,但却是幼儿音乐感受、体验的内在支撑。音乐对幼儿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有时,幼儿对音乐节奏、旋律比较感兴趣,但却不能记住一些简单歌词。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的歌词却是幼儿所不理解的。如何发展幼儿感知力?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图谱助力幼儿感知。

在小班音乐律动游戏《一只小小鸟》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自己制作图谱,用“鸟儿”表示歌词“一只小小鸟”,用“白云”表示“飞在蓝天下”,用“翅膀”表示“一对儿小翅膀”,用“树”表示“飞到小树上”。幼儿根据图谱,很容易记住歌词,还能随着音乐做动作。一些调皮幼儿,还自己创造图谱。他们将“小鸟儿”改成“小花狗”“小花猫”“猪猪侠”“嘟嘟熊”等。其中一位幼儿根据自己的“猪猪侠”,创编了这样的歌词:一个猪猪侠,来到幼儿园,两眼黑黝黝,专打小怪兽。图谱将幼儿带进了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促进了幼儿感知力发展。幼儿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借助图谱,幼儿想象自己为音乐中的角色,从而感受音乐内涵,体验音乐情感。对音乐美的感受与体验让幼儿变得敏感了。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图谱使用应有一个逐步撤除的过程。图谱是为了促进幼儿感知与记忆,当幼儿对音乐旋律、歌词等熟悉后,教师应引导幼儿逐步摆脱图谱,让幼儿随乐而动。如果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过度依赖图谱,就会被图谱所牵制,从而出现幼儿歌唱、律动不和谐、不流畅现象。

二、在乐剧中发展幼儿想象力

作为一种高级审美,想象的本质是创造,而创造能产生一种美的自由。幼儿音乐学习通常以“音乐剧”形式展开,因为音乐剧能活跃音乐活动氛围,让幼儿形成美的想象。尤其对小班幼儿,因为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影响。枯燥的学唱往往让他们生厌,而融入几张图片,引入一段表演,讲述一段故事,开展一场游戏,就能让幼儿形成强烈情感共鸣,从而打开幼儿心扉。

比如在小班音乐《别吵,小宝宝睡了》活动中,幼儿唱歌时都是“直着嗓子唱”,由此破坏了音乐的原本意境。如何让幼儿唱歌声变得轻柔,让幼儿能较好地把握好“轻”“柔”唱法?笔者给幼儿发了一个毛绒绒的布娃娃,于是,幼儿纷纷将布娃娃想象成自己的孩子,模仿妈妈在摇篮时的哼唱,在“抱布娃娃”、“哄布娃娃睡觉”过程中,纯粹的音乐演化成“音乐剧”。一时间,幼儿歌声轻了很多、柔了很多。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俯下身子、低头亲娃娃的脸。通过创编音乐剧,激发了幼儿唱歌激情,吸引了幼儿主动融入到音乐剧角色之中。

干巴巴的唱歌,往往会让幼儿失去唱歌兴趣。而结合音乐内容,将幼儿表情、动作、道具、服装等元素融入其中,创编音乐剧,能让幼儿音乐活动真正“活”起来。音乐剧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想象性等特质,应当成为幼儿音乐活动内在质素。在音乐剧中,幼儿能感受、体验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乐的深层意味。

三、在律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当我们看到襁褓中的婴儿能跟随有节奏音乐摆动手臂、蹬腿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律动的力量。律动以其基本元素的流动性而让人无意识地跟随它。所谓“律动”,也就是有节奏的动作。在音乐活动中,就是幼儿用身体、打击乐器等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方式。律动能表现音乐速度快慢、力度强弱、音调高低,律动尊重幼儿想象、表达,释放幼儿内在情愫。

《小毛巾》是一首童谣,歌词朗朗上口,主要教育幼儿早晨起床后洗脸要洗干净。整首歌谣一共分为三段,每段第一二句都是重复的,“小小毛巾爱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充满了内在节奏感。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分发毛巾,让幼儿和着音乐节奏洗眼睛、洗鼻子、洗嘴巴。部分歌词是递进式的,如第一段的“还跟耳朵亲亲嘴”,第二段的“还跟耳朵、还跟脖子亲亲嘴”,第三段的“还跟耳朵、还跟脖子、还跟眉毛亲亲嘴”。这样一种回环往复的歌唱,契合幼儿生命律动。在音乐节拍中,幼儿除伴随音乐做洗耳朵、脖子、嘴巴等动作外,还增添了踏脚、走路等动作。幼儿努力将音乐力度、速度、音色等与运动时空、能量等要素融合起来,从而深度感受、体验律动节拍的稳定、连续和均匀特质。正如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律动是体验音乐的第一载体,是一种特殊力量,律动是音乐的外在表现。

在原本性音乐理念中,音乐是与语言、动作等融为一体的,而将这些元素融为一体的手段就是节奏。柯达伊深刻指出,节奏形式及其表现力是让各种分散的音乐要素等融合起来的一种内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律动是幼儿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基础。

音乐的最高境界不是技巧,而是心灵感悟。对美的共鸣、对生命的解放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旨归。幼儿是天生的音乐家,对美的感受、体验决定了幼儿对音乐世界的把握深度。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角色之中,激活幼儿感知,放飞幼儿想象,让幼儿在美的历练中获得成长、享受。

【参考文献】

[1]马晓菲.音乐活动中美的思维历练[J].江苏教育,2018(3).

[2]杨立梅.音乐律动活动与幼儿节奏感的培養[J].幼儿教育(教师版),2012(2)﹒

[3]张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运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2).

猜你喜欢
幼儿活动
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意义与实践
巧创系列游戏情境优化幼儿活动的研究
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运用的有效途径分析
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策略探析
活动区因素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冲突的影响分析
有效提高幼儿活动安全性的一些策略
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充分开掘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潜能
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初探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幼儿活动间隙管理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