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乐学氛围,叩开思维之门

2019-10-23 14:30张正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乐学策略

张正军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本文主要从构建共融共生的外部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等角度阐述初中数学乐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初中數学;乐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对众多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是趣味横生的,他们往往认为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因而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要融入“乐学”的理念,要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去不断探索,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产生追求真理的热情。

一、构建共融共生的外部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要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学习状态,产生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借助于小组合作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也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与竞争得到不断增强,他们的优势得到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其表达能力、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在分享、争辨中有所收获。但部分教师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有思维含量,都要让学生去讨论,这样的合作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有所提升。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知识得到分享、观点得以交锋、错误得到修正,从而形成彼此依赖、共荣共生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媒体不能将丰富的信息及时地呈现出来,现代媒体的使用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搭建抽象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当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时,学生就会感到知识枯燥难懂,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知识之中,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如在苏教版七上《图形的运动》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看笔尖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线、汽车驾驶室的雨刮器来回刷洗玻璃上的雨水时形成一个面的动画,使抽象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能触手可及,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化。

“教无定法”,教师要因生施教,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在苏科版八上《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教者可以让学生针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增减性、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等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一次函数所具有的性质。如果学生的认知基础一般,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找出一次函数所具有的规律。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表面上看是授受关系,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学习中彼此分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不独霸课堂的话语权,要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也可以运用小游戏、小故事等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师生之间是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教师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思想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教师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困惑、学习中遇到的阻碍,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引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突破学习障碍。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趣点,创设乐学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调动他们的学习机智,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价值,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勾股定理》,教者向学生讲述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的地砖中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的数量关系引出勾股定理,驱使学生投身于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学习中,教者向学生呈现海上日出的视频,学生将太阳视作圆,将海平面视作直线,让学生直观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使知识变得形象化。

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遇到阻碍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智力的发展。在“乐学”课堂中,当学生遇到拦路虎时,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困境,寻找学生不愿学的原因,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帮学帮助他们突破困难,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循序渐进,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克服心理障碍,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不好高骛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提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条件,如何将未知条件转化为书籍条件,不断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乐学”理念,构建共融共生的外部环境,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教”与“学”相得益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波.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乐学情境[J].素质教育,2008.

[2]林详飞.浅谈快乐学习与注意力集中的结合[J].快乐教学,2013.

猜你喜欢
乐学策略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我的手机在哪?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苦读”还是“乐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