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寺

2019-10-23 15:57宗贺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性观念

摘要:佛教寺院与公共艺术空间有这共通之处,其也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佛教寺院是以佛教思想观念为支持,搭建面向公众的宗教场所,其佛教思想的普世观念,位置环境,佛教艺术作品,公众的参与活动,面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态度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合作等都体现了其场域的公共性。

关键词:观念;寺院场域;公共性

中国佛教寺院已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下面以西安市蓝田县悟真寺为例,分析佛教寺院的公共性。因为此寺具有典型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现在宗教活动和民间活动氛围浓重,所以以此寺为例分析。

一、悟真寺的起源

悟真寺是由佛教思想观念为内核而修建地面对大众的宗教场域。既然是面对公众,其观念也必须是与大众息息相关并为大众所接受。中国佛教,自西汉哀帝时,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佛教的中心思想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佛教思想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恼,一切苦痛源于人类的贪、嗔、痴,但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方法可达到涅槃境界,了脱生死轮回,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悟真寺是净土宗祖庭。净土宗为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宗派,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然而,在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行,教人向善的同时还吸取了中国本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二、悟真寺的环境

(一)地理环境

悟真寺的地理环境从物理空间和心里空间上都对这一公共场域的公共性起到基础性作用。首先,物理空间上寺院所在位置适当远离世俗社区,其位置与世俗社区若即若离微妙的距离感强化了寺院的神秘感,既体现了这一宗教场域的特殊性,又能更好的发挥这一宗教场域的公共职能。然后,心理空间上主要是人们面对世俗社区和山水风景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人们从繁杂的世俗社区来到风景秀丽的寺院,心情自然会放松下来,身心愉悦,放下在世俗社区产生的压力或烦恼。再听到悠远舒缓的钟声,看到建筑在山林中浮现,心灵得到初步洗礼,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为接受佛教观念和参与寺院活动埋下伏笔。

(二)内部环境

从寺院门口进入院内,宗教氛围扑面而来,给人以多重的感官体验,引人入胜,给人带来强烈的参与代入感。首先佛教美术给人带来视觉上震撼,在各种图像打开了人们对佛和涅槃境界的想象空间,至此所有的行动都有了仪式感。佛教美术为佛教观念输出服务,具有明确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不同的造型风格,以至于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应,更好的理解佛教思想观念。如寺院门口两尊健硕有力,气势威武的雄狮增加了寺院的庄严肃穆之感。门口大殿内两侧的四大金刚,高大威猛,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身形大小,仰视观之,其双目怒视,手持法器,其压倒性的力量感预示着佛法不受侵犯。善人观之,有安全感,恶人观之,有威慑力。佛像则慈眉善目,线条微妙流畅,形体柔和饱满,体态庄严沉静,给人以亲近感。其微微前倾俯视众生的姿态象征着普度众生的佛教观念。再看佛教故事壁画,姿态各异,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具有宣传宗教故事的功能。当看到看到虔诚的合十跪拜,或许愿,或赎罪,或解脱都在香的烟雾中诉说。當听到钟声、木鱼声和诵经声,所有喧嚣都回归寂静。当触摸已经包浆的石刻,所有愤懑都变得温润。当走在古树下,感受时光的沧桑,领悟人生的意义。等等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使你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其中去。

(三)文化环境

佛为虚相,当你参与其中的那一刹那,佛则是实在的,存在于你的一念之间,在这一念之间,自身与观念融为一体,也成为这一场域的一部分,从而在此观念启发感化引导下,参与这一场域的公众,成为有着共同观念的公共群体,同时公共群体不断强化其设定的观念。公众的参与是此宗教场域公共性的最好的体现。在参与这一宗教场域的过程中完成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佛教观念成了这一公共群体之间的潜在联系和精神桥梁,并支配着公共群体的生活方式、处事方法、行为习惯等等方面。

该寺院的建造物资来源,初建时是奉诏兴建,也就是由国家出物资兴建。如今的寺院功德碑上有明确记录,由政府和民间资助为主,其公共资金的投入,也明确体现了悟真寺这宗教场域的公共性。

三、寺院公共集体活动

除去寺院本身日常的宗教活动外,每年的正月十五至二十五,都会以悟真寺为机缘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从而促进了该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庙会活动不仅是寺院宗教场域的延伸与拓展,而且是其公共性更加全面的体现。庙会活动包括社火、戏曲、集市、餐饮娱乐等项目。其思想观念也超出了佛教思想观念范畴,加入了丰富的道家、儒家思想和世俗精神文化,如道教神话故事、君子圣贤、孝道故事、爱情故事、因果报应故事等等教人向善有着积极思想的历史故事,广为民众喜爱。因为其思想观念同样具有公共性,也同佛教思想追求真、善、美有共通之处,所以面对庙会的各种文化项目表现了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了佛教思想观念和寺院宗教场域的公共性,从而使这一公共场域更有活力,在观念的输出与输入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作者简介:宗贺,现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共性观念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钓鱼的观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从“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探索中国红十字会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
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什么是观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