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不同形态肺部病变中的应用及并发症评价

2019-10-24 05:25高秀峰李志典夏勇惠黄友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诊断率气胸肿块

王 慧,高秀峰,李志典,夏勇惠,黄友明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肺部病变其影像学复杂多样,很多疾病常表现为“同病异影、同影异病”,因此很难根据影像学特点明确诊断。特别是近年来肺癌、肺结核等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对临床非常重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因其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已成为肺部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方法穿刺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病变形态是否对其有影响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89例CT引导下肺穿刺患者资料,男64例,女25例,年龄19~87岁。炎症型病变定义为实变影,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片状高密度影;结节/肿块型病变定义为肺实质内局灶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致密影,<3 cm为结节型,≥3 cm为肿块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资料和穿刺过程相关资料[n(%)]

特征n结节/肿块型组(n=67)炎症型组(n=22)年龄/岁 <603219(28.36)13(59.09) ≥605748(71.46)9(40.91)性别 男6452(77.61)12(54.55) 女2515(22.39)10(45.45)吸烟史 有6147(70.15)14(63.64) 无2820(29.85)8(36.36)病灶大小/cm <33732(47.76)5(22.73) ≥35235(52.24)17(72.27)病变位置 上叶4943(64.18)6(27.27) 中叶22(2.99)0(0.00) 下叶3217(25.37)15(68.18) 多叶65(7.46)1(4.55)体位 仰卧位3631(46.27)5(22.73) 俯卧位3829(43.28)9(40.91) 侧卧位157(10.45)8(36.36)进针深度/cm ≤42214(20.90)8(36.36) >4,<64333(49.25)10(45.45) ≥62420(29.85)4(18.18)合并COPD 有5244(65.67)8(36.36) 无3723(34.33)14(63.64)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60岁以上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病灶位于大血管附近时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便明确是否有穿刺禁忌,同时术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诊疗流程及风险,并签署穿刺知情同意书。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 64排螺旋CT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Bio Pince同轴套管活检针,外套管17G,活检针18G,美国美创医疗器械(上海)。

1.3.2 穿刺方法 分析CT所示病变的位置和大小,预先选择合适体位及穿刺点,并将金属定位器粘贴于穿刺点处,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及行进路线,以穿刺点为中心行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麻醉至胸膜层,麻醉满意后插入定位针,根据预先选定的角度进针至预定深度,再次行CT扫描,以明确定位针是否到达病灶位置,如存在偏差,则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定位针的角度、深度,直至定位针位于病灶内,此时拔出针芯,接上活检枪进行活检,通常活检2~3 次,病灶较大时增加活检次数,将获取的组织标本固定于4%稀甲醛内送病理学检查。术毕再次进行CT扫描,以确认是否存在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病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效率比较 炎症型组22例患者,其中恶性肿瘤5例(22.73%),主要为肺腺癌;良性病变14例(63.64%),主要为结核和炎症;穿刺失败2例,未确诊1例(4.55%);其穿刺成功率为90.91%(20/22),诊断率为86.36%(19/22)。结节/肿块型组67例患者均取得有效肺组织,其中病理报告恶性肿瘤43例(64.18%),主要为肺腺癌和鳞癌;良性病变20例(29.85%),未确诊4例(5.97%);其穿刺成功率为100.00%(67/67),诊断率为94.03%(63/67)。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和χ2=0.494,P=0.482)。其他情况详见表2。

表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

病理类型结节/肿块型组(n=67)炎症型组(n=22)恶性病变 435 肺腺癌244 肺鳞癌120 小细胞癌20 转移癌40 淋巴瘤01 间皮瘤10良性病变2014 结核125 肺炎46 炎性假瘤20 机化性肺炎12 真菌11诊断不明41穿刺失败∗02

注:*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术后两组均出现了出血和气胸并发症,但结果显示两组间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血胸、感染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其他并发症。大多数气胸为少量气胸,而出血多为肺内出血及痰中带血,临床均无需特殊处理,经卧床休息、吸氧后很快完全吸收。详见表3。

表3 不同病灶穿刺活检后并发症比较[n(%)]

并发症结节/肿块型组(n=67)炎症型组(n=22)χ2P出血 肺内出血6(8.96)5(22.73)1.7680.184 喀血2(2.99)1(4.55)1.000∗气胸 少量气胸6(8.96)4(18.18)0.6400.424 胸腔穿刺抽气1(1.49)0(0.00)1.000∗ 胸腔闭式引流1(1.49)0(0.00)1.000∗

注:*Fisher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先前发表的关于CT引导下肺穿刺的文章中对炎症型病灶的应用价值阐述相对较少。炎症型病变多为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质地较结节/肿块型病变松散,穿刺活检时切割到的组织多为细碎组织,标本量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病理诊断需要;此外因炎症型病变组织疏松,激发穿刺枪后所遇阻力较小,穿刺针行进可能更远,通常会切割到远处正常的肺组织,引起穿刺失败,因而认为炎症型病变的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低[1]。本文22例炎症型病例中20例取得有效肺组织,穿刺成功率及诊断率分别为90.91%和86.36%,尽管在构成比上低于结节/肿块型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炎症型病变同样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本文中炎症型组依靠病理最终确诊4例肺腺癌,1例淋巴瘤,5例肺结核,1例机化性肺炎,1例真菌感染,5例炎性改变。由此可见炎症型病灶中组织类型多样,多种细胞混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病理诊断的难度,从而降低了病理的诊断率。但临床依据病理结果,可对确诊肺结核、真菌感染患者予抗结核、抗真菌治疗,确诊肺癌患者依据分期制定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对病理诊断为炎症细胞浸润的患者予停药出院随访。由于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避免了误诊、漏诊以及治疗上的盲目性,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由此可见对炎症型病变及时拓宽思路,积极获取有确诊意义的组织标本,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CT引导下肺穿刺值得在肺部炎症性病变中推广。本文中1例诊断为真菌感染,但未能明确真菌类别,5例诊断为炎性改变,但不能提供病原学,因此对于炎症型病灶在获取组织学标本时,如有诊断条件可同时送检涂片、特殊染色及组织培养以提高病原学阳性率,更有效指导临床治疗[2]。

结节/肿块型病变多是由细胞增殖形成的,质地多较实、硬,穿刺切割时通常可以取得完整的组织条,这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足够的标本,使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更高,这点与本文相符合。本文结节/肿块型组的67例中,有43例恶性肿瘤,恶性比例为64.18%,常见病因为肺癌,符合文献报道[3-5]。有研究[6]认为病灶大小对病理诊断率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认为>3 cm的肿块型病灶病理诊断率会下降,因为较大的病灶有时会出现密度不均,病灶中央缺血坏死、空洞形成等导致穿刺切割到无效组织概率增高。本文未就结节、肿块的大小进行深入研究。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然而经皮肺穿刺毕竟是有创操作,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本文中并发症共26例,占总例数的29.21%,主要为气胸和出血[7-9],其中出血14例(结节/肿块型组8例,炎症型组6例);气胸12例(结节/肿块型组8例,炎症型组4例)。大多数气胸为少量气胸,临床无需特殊处理,经卧床休息、吸氧后很快完全吸收;仅2例气胸造成肺压缩﹥30%,其中1例行胸腔穿刺抽气术,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出血多为肺内出血及痰中带血,未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尽管炎症型组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较结节/肿块型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其他并发症,如血胸、感染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因此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无论在炎症型病变还是结节/肿块型病变中均是安全有效的。

本文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病变位置、穿刺体位等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经本文分析,气胸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进针的深度、是否合并COPD;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进针的深度。由此可见,穿刺针在肺内行进的深度是气胸和出血发生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0-11]。穿刺针穿过肺组织越多,针道长度越长,出现出血及气胸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在穿刺时要最大限度地选择最短的穿刺路线。本文中显示合并肺气肿或肺大泡的患者气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本身合并肺气肿或肺大泡的患者容易发生气胸,因此在进行肺穿刺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开有肺气肿或肺大泡的部位,减少和避免气胸的发生。此外有研究[7,12]发现穿过胸膜次数越多,气胸的发生率越高,这是因为穿刺次数越多,胸膜损伤增加,从而诱发气胸。本文中所有病例均使用同轴定位针,一次穿刺成功后可以多次取材,避免了反复穿越胸膜,因此降低了气胸发生率。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炎症型病变中的穿刺成功率和诊断率与结节/肿块型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同时也比较了炎症型组和结节/肿块型组术后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多数气胸和出血无需进行特殊治疗,由此可见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不同形态病变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诊断率气胸肿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