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外循环后回收机血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9-10-24 07:51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杨梅刘超李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回收机异体体外循环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杨梅 刘超 李洁

近年来,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不断增多,其中体外循环是指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至体外,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气体交换,调整温度并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导致体外循环过程中利用自体血液回收来防止异体输血量的应用随之增多[1]。但越来越多报道显示回收血液中抗凝、负压吸引及离心等操作均可能对红细胞造成伤害,甚至造成血浆成分丢失,应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2]。曾有报道表明,离心过程中可能丢失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等,加上回收时利用肝素抗凝,因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3]。但临床上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我院展开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规体外循环后回收机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研究组男8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2.84±1.20)岁,体重45~66kg,平均体重(52.47±1.24)kg,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双瓣置换术4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3.07±1.15)岁,体重45~65kg,平均体重(52.90±1.17)kg,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双瓣置换术3例,其他4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附表 比较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变化

入选标准[4]:①均属于我院择期心脏手术患者。②资料齐全,意识正常,能够配合研究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5]:①合并精神类疾病、文盲或者沟通障碍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器官功能异常、严重并发症者。③使用肝素或者其他抗凝剂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洗涤后自体血液回输,在常规体外循环结束后,采用美国进口的CELL SAVER 5/5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机血,洗涤后回输给患者,使用鱼精蛋白对肝素进行拮抗之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约在150秒(基础值),若血红蛋白水平依然低于80.0g/L,为研究组患者先行输入自体红细胞,无效后再输入异体红细胞。对照组:采取机体直接回输,在心脏手术常规体外循环结束后,直接回输剩余机血,当使用鱼精蛋白对肝素进行拮抗之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约在150秒(基础值),若血红蛋白水平依然低于80.0g/L,输注异体红细胞。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前、体外循环中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两组胸腔引流量、异体血用量,分析常规体外循环后回收机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统计系统,其中计量数据通过±s表达,利用t检查,而计数数据通过百分比表达,利用χ2检查,当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变化 两组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结束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但两组其他时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见附表。

2.2 相关指标情况 研究组胸腔引流量(250.36±12.45)ml、异体血用量(3 5 0.8 4±1 4.0 3)m l 均低于对照组(351.03±14.52)ml、(622.37±15.87)ml(P<0.05)。

3 讨论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不断完善进步,重大手术及创伤急救发生率逐渐增多,导致临床外科用血日益增多,血源日趋紧张,尤其是稀有血型的供血较为困难,加上异体输血费用昂贵,甚至可能带来血源性疾病产生的风险[6]。因此自体血液回输被提出,被受到临床及患者的广泛认可。

机血是指体外循环停机后,管道中及人工肺储血罐中仍保留部分血液,大约有300~800ml,由于这种血液中包含较多肝素及人工心肺机运行中因循环管道挤压产生的细胞碎片,输注后可能造成出血不止,术后引流管持续性滴血,为了保证红细胞压积而不断追加输血,反而增加了库血输注量,因此常规体外循环后回收机血已经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临床选择有效回收方式成为关键。我院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结束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但两组其他时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胸腔引流量、异体血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可有效减少胸腔引流量,降低异体血用量,保障患者身心安全,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避免血源浪费。洗涤后自体血液回输是指手术结束后,体外循环剩余的机血经过洗涤后,可有效去除其中的肝素及细胞碎片,形成新鲜浓缩的红细胞,在术后立刻输注给患者,与临床上成分输血较为相似,并不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也不会造成引流管出血不止现象,有效防止血源浪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常规体外循环后回收机血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减少引流量及异体血用量,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回收机异体体外循环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电池回收机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二)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3种残膜回收机的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EPO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供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