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B超引导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和开放性手术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劣差异

2019-10-24 04:55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524400林德进康永胜唐云峰李华强宋东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肾镜尿路弹道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524400)林德进 康永胜 唐云峰 李华强 宋东霞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主要临床症状是绞痛及血尿,常并发梗阻、感染,导致肾积水甚至尿毒症,严重损害患者的泌尿功能[1]。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发生明显的改变,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发病率为1%~5%,每年新增200万患者[2],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品质。目前,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开放性手术,但存在手术创伤大、结石清除率低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缺点,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取得理想的疗效[4]。本文从我科室选取了42名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s)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手术操作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21 64.59±11.83 44.25±7.91 6.88±3.63对照组21120.43±16.5770.37±9.76 12.51±4.0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中女9例,男1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7.43±8.31)岁;结石平均直径(2.71±0.43)cm,平均病程为(1.98±0.47)年;观察组中女8例,男13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7.23±9.14)岁,结石平均直径(2.79±0.51)cm,平均病程为(2.16±0.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直径及病程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B超、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及双肾CT检查确诊为上尿路结石;②结石直径>2cm,具备手术指征;③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实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②不耐受手术或手术耐受性差;③严重肥胖患者;④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⑤2周内服用抗凝药物。

1.4 方法 两组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均予常规硬膜外麻醉,采取截石位。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于患侧第11或第12肋处切开取石,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给予B超(美国GELOGE-500)引导下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后改俯卧位,利用超声定位后穿刺目标部位,成功后置入导丝,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通道,置入肾镜寻找结石,最后利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弹道与超声将结石粉碎吸出。常规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后3d拔出肾造瘘管,1~3月后拔出双J管。

1.5 评价指标 ①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治疗后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结石全部清除;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大块结石基本清除,仅残留细小结石;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缓解或加重,结石大小及数量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

1.6 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结石清除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2.21±0.47)d明显低于对照组(6.35±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90.5%)高于对照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95.2%)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发热、出血、感染及尿外渗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9.6%)明显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上尿路结石患者治疗方式的优劣评价,关键在于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的对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结石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表明B超引导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能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具有确切的疗效,并且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在于:超声引导为无创检查,对尿路的结构、结石的部位及手术器械的位置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快速清除视野中的血絮,使视野清晰可辨,避免了盲目操作而造成尿道的损伤[5],该治疗方法结合超声碎石与气压弹道碎石,操作灵活,同时使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同时,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击碎后再联合负压吸引将粉碎的结石吸出,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

综上所述,B超引导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易操作、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肾镜尿路弹道
弹道——打胜仗的奥秘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一维弹道修正弹无线通信系统研制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消除弹道跟踪数据中伺服系统的振颤干扰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