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辅助干预效果研究

2019-10-24 04:56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李雅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稳定型肝素次数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李雅丽

近几年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措施为低分子肝素[1],具有持续和快速抗血栓形成功效,生物利用度高,可让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延长半衰期时间,降低出血危险性。使用安全且方便,为进一步提升疗效,护理措施则发挥着辅助性作用,对疾病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分组重点讨论优质护理的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讨论,依据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45例vs研究组45例)。患者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药物禁忌症、精神疾病、近期胸腔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5~76岁,平均为(65.4±1.1)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5~77岁,平均为(65.6±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含用药操作、健康教育、入院指导等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①监测病情:护士需定期记录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并检测血压,评估胸痛状况,确保用药剂量和比例合理,及时处理不良反应。②腹部护理:因注射低分子肝素药物的位置较为特殊,注射前则先确保操作技术精湛,并落实无菌要求,回抽无血,则可缓慢注射,避免损伤局部组织,拔针后适当压迫,评估注射点有无感染和出血等症状。③心理干预:护士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并讲解疾病特征和知识等,降低患者心理负担,用正向心理疏导、合理安慰、转移注意力等心理学方法稳定其情绪,勿大悲大喜,提升其依从性。

1.3 指标判定 记录其镇痛剂使用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发作次数等,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比较心绞痛症状指标( ±s)

附表 比较心绞痛症状指标( ±s)

症状发作次数(次/d)研究组 45 1.43±0.78 7.74±3.65 11.12±2.13 4.21±2.11对照组 45 2.28±0.91 11.49±3.86 15.28±3.57 5.46±2.13 t - 4.2636 4.7352 6.7128 2.7967 P - 0.0001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次)硝酸甘油使用量(mg/d)症状持续时间(min)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出现急性冠脉阻塞加重后,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干扰新城血小板黏附。与稳定性心绞痛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更为剧烈,症状作用时间和发作频率均较为长久,严重者静息状况下也可发病,引发缺血性恶性心脏病[2]。常规治疗仅给予降脂与降糖药物,降压、硝酸酯类药物、无创吸氧等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未从病因上根除。目前,抗凝首选药物之一则为低分子肝素,效果突出,稳定斑块形成,预防心肌梗死。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可提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保治疗安全。因低分子肝素具有一定特异性,需护士密切监测出血倾向和生命体征,并积极纠正负性情绪,辅助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质护理具有优质性、高效性、整体性,护理中通过精湛操作技术和细微的人文关怀,让患者接受最优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建议临床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辅助性提升治疗疗效,降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症状发作次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肝素次数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