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9-10-24 04:56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刘静王莹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射血心肌病延续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刘静 王莹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原则均分成A、B两组,A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3.5±4.9)岁;B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4.1±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应用常规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和稳定出院心态,指导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和做好康复计划,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CT等常规检查。B组应用延续性护理:①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总负责,安排数位工作经验丰富和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作为成员。组织小组成员做好延续性护理培训,包括延续性护理实质和操作、随访技巧等内容。制定和编写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相关评估信息表格。②基础延续性护理。注意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患者术后用药的宣传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述服药后的反应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定期复查。避免心肌耗氧增加,限制患者体力活动,严重的要绝对卧床休息[1]。③饮食延续性护理。依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保证患者摄入的营养丰富均衡。培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摄入,保持食物的清淡和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④延续性追踪随访。出院前留下患者联系方式和告知患者护理科室电话,由护理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开始一个月每周一次,后五个月每半个月一次。认真听取患者的陈述并予以记录,通过沟通交流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执行力。开展专题健康讲座,以短信的形式通知患者参与。借助手机互联网交流形式,建立患者微信群,向患者推送缺血性心肌病相关信息,及时解答患者的提问。

1.3 评价指标 应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对患者心功能康复进行评价,Ⅰ级:心脏射血分数(EF)>50%,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12mmHg,休息时心脏指数(CI)>2.5L/(min.m2);Ⅱ级心脏射血分数(EF)40%~50%,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12mmHg,休息时心脏指数(CI)2.5L/(min.m2):Ⅲ级:心脏射血分数(EF)30%,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12mmHg,休息时心脏指数(CI)2.0L/(min.m2);Ⅳ级:心脏射血分数(EF)20%,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12mmHg,休息时心脏指数(CI)1.5L/(min.m2)。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舒适度进行测评,SF-36量表因子包括情感、一般感情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内容。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舒适度越高。

2 结果

2.1 经过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心功能康复等级明显更优,SF-36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等级对比[n(%)]

附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

2.2 经过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SF-36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指将护理从医院“延续”至家庭,延续性护理让护理时间和护理范围均得到了有效深化。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患者的术后护理计划进行整体安排。一方面,延续性护理让患者正确地了解自身“缺血性”的病情特点,在出院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另一方面,延续性护理让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享受专业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心功能预后效果[2]。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经过护理后,应用延续性护理相较于应用常规护理,心功能康复等级明显更优,SF-36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射血心肌病延续性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射血分数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