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理论的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

2019-10-24 05:13尹立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淮扬旅游区大运河

□尹立杰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涉及沿线8个省(直辖市)、25个地级市,纵贯南北,沟通东西,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江苏段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宿迁、淮安和徐州8个城市,囊括河道遗址、名人遗址、古典园林、古村古镇、工业遗址、主题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多元化遗产资源,且数量丰富,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保护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环境,彰显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统筹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旅游发展,形成联合开发、联合促销、客源互补的区内旅游目的地体系,将有效推动江苏实现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1]。基于此,本文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现状,探索城市旅游合作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点-轴系统理论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点-轴系统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是由中国学者陆大道在1984年首次提出[2]。他认为“点”是各级区域中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地,轴是在一定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地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产业带[3],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有点到轴、由轴到面的过程。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汪德根,陆林等(2005)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为例,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地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4]。李红波,张小林,李悦铮(2011)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确定其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在此基础上构建“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5]。程晓丽,祝雅雯(2013)在综合分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测算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6]。鲁小波,陈晓颖(2018)建议未来东北区域应该采用“核—主轴”、“星—次轴”、“节—网格”、“点—外链轴”的多层次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和五带、三团的东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体系[7]。

二、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区域旅游结构布局

(一)重要旅游节点界定。结合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的旅游收入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情况、交通状况、空间布局确定两级旅游节点城市。大运河(江苏段)共包括三段运河,分别为中运河、淮扬运河及江南运河,横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江南运河段沿线城市旅游收入、资源禀赋、客运周转量均明显高于淮扬运河段和中运河段沿线城市,但由于距离较远,苏州、无锡等城市旅游难以辐射到宿迁、淮安、徐州等城市。江南运河段沿线城市中,苏州旅游收入最高,资源禀赋最高,旅客周转量最高,是一级旅游节点城市,常州、无锡、镇江为二级旅游节点城市;淮扬运河段[8]沿线城市中,扬州旅游资源禀赋、运河旅游知名度、旅客周转量大于淮安,是淮扬运河段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淮安为二级旅游节点城市;徐州是中运河段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宿迁为二级节点城市。

图1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旅游收入、旅客周转量、资源赋存量对比(2017年度)

(二)大运河文化景观轴。以大运河为轴线,串联江南运河、淮扬运河、中运河三大旅游区,以苏州、扬州、徐州为一级旅游节点,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凸显资源特色,打造运河文化,并辐射其他城市。串联各市运河旅游资源,打造运河文化水上旅游线路和陆上旅游线路,并辐射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带。

(三)点-轴系统结构下形成的三大旅游区。

1.江南运河文化旅游区。以苏州市为一级节点中心,包括无锡、常州、镇江城市。以体现苏式生活为特色,依托江南运河、平江路、山塘街、宝带桥、虎丘塔、清明桥、红梅公园等资源,挖掘吴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发展遗产观光游、都市休闲游、文化体验游、主题公园游等旅游产品,再现苏式生活。

2.淮扬运河文化旅游区。以扬州为一级节点中心,包括淮扬市。扬州市依托淮扬运河、刘堡减水闸、盂城驿、邵伯古堤水工设施、邵伯码头、瘦西湖、天宁寺行宫、个园、汪鲁门住宅、盐宗庙、卢绍续住宅,融合扬州历史文化、园林文化、渡口文化、邮驿文化,再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唯美景观意象。淮安依托码头古镇、河下古镇、漕运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府署、白马湖、运河文化城等资源,融合漕运文化、盐商文化、淮扬美食文化、玉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再现繁华“运河之都、漕运之都”的景观意象。

3.中运河文化旅游区。以徐州为一级旅游节点中心,包括宿迁市。结合运河文化城、洋河酒厂、妈祖文化园,发挥“黄金水道”的功能,融合两汉文化、徐文化、彭祖文化、酒文化、楚文化、妈祖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等,开发旅游产品,将徐州市打造成为把徐州打造成为大运河江苏段旅游枢纽和重要节点,培育中运河郊野文化景观带。

三、结语

本文基于“点—轴”理论,在对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区域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现状充分梳理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布局。结合沿线城市的旅游资源赋存量、旅游交通条件、旅游经济条件,确定苏州、扬州、徐州为一级旅游节点城市,无锡、镇江、常州、淮安、宿迁为二级旅游节点城市。应当充分发挥大运河的资源串联功能,开发水上及陆上旅游线路,打造运河文化景观带。依托运河资源,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形成三大运河文化旅游区,分别为江南运河文化旅游区、淮扬运河文化旅游区和中运河文化旅游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等,进一步增强发展全域旅游的整体功能,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包容发展。

猜你喜欢
淮扬旅游区大运河
淮扬狮子头
精工细作 淮扬雅味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行走山东
恋他成瘾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淮扬佳肴大烧马鞍桥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