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在外务工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心理健康的作用

2019-10-24 11:20彭淑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入选者心理健康状态

□彭淑梅

临床研究表明,人工流产可对女性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尤其对于未婚者身心损害尤为严重,多数入选者存在焦虑、抑郁、羞耻感等消极心理,影响治疗和预后[1]。调查研究表明,在实施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中在外务工未婚女性占一定比例,由于其经济条件差、生育生殖知识缺乏、安全感差,在不良心理状态方面较本地女性更加严重,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2]。通过加强对在外务工未婚女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手术预后具有显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人工流产的在外务工未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为未婚先孕,初次行人工流产手术,符合手术适应症,存在焦虑、抑郁状态;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者、体质较差不满足手术要求者、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入选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为21~26岁,平均年龄为(22.13±1.26)岁,孕周7~10周,平均(8.15±0.31)周;对照组年龄为20~26岁,平均年龄为(21.85±1.31)岁,孕周7~10周,平均(8.17±0.33)周。两组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入选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建立统一的计划生育手术资料、术前女性生育与生殖知识健康宣教、手术的流程说明、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解读、简单心理疏导、术后用药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

(三)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入选者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

二、结果

(一)两组入选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入选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入选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入选者临床疗效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入选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二)两组入选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入选者消化道综合征、人流综合征、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人工流产指妊娠10周内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是终止意外怀孕的主要手段,安全性较高,但临床实践表明人流围术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

籍春燕等[4]的研究指出,人工流产所致的应激反应不仅是术中可能发生的多种出血、感染以及并发症风险,更重要的是对女性心理状态的应激。临床研究表明,人工流产所致的心理应激主要为围术期焦虑、抑郁、羞耻感等消极心理,部分状态严重者可丧失治疗信心或者产生自闭症,严重影响手术的实施以及手术预后[5]。其中在外务工未婚女性在未婚人流女性中不良心理状态尤为严重。

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护理理念,结合多年护理经验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第一,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婚育情况、流产次数、文化程度、人流相关知识掌握度等,根据其心理状态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第二,语言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和成功率,加强患者对人流手术的正确认知,逐渐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感,赢得患者信任。第三,心理诱导。通过语言巧妙转移患者注意力,根据其心理状态逐步诱导患者进入适合的麻醉状态,提高患者痛阈值,达到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的目的。第四,行为干预。采用深呼吸的心理放松疗法,帮助患者进入完全松弛的状态,利于手术实施,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感。第五,抚触治疗。术中配合四肢肌肤抚摸和按摩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第六,术后护理。协助患者整理衣物,搀扶其进入休息室休息,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以及术后注意事项、避孕方法、如何正确面对性行为等指导,疏导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总之,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在外务工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心理健康和预后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入选者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状态联想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及青少年血压高值人群 饮食结构的影响分析
走在“动力电池”的研究路上——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周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