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 748例脾胃病健康状态辨识浅谈中医健康管理

2019-10-25 03:46黄小燕何友成
福建中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食积病态气机

黄小燕 ,林 平 ,2,高 远 ,潘 玮 ,何友成 ,王 琦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脾胃优势特色学科,福建 福州 350122;3.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

脾胃病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与大数据结合以促进中医现代化,值得我们探讨。中医状态学认为状态是健康认知的逻辑起点,并立足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思维原理,提出整体、动态、个性化把握健康状态,是维护健康的关键[1-4]。本研究依据中医状态学理论,与福建省内不同区域的8家医院协作,采集1 748例脾胃病表征参数问卷,对相应的状态进行辨识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十三五”《中医内科学》[5]中脾胃系统疾病“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等中医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8~70周岁。

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病变;② 精神病患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福建省级及其各地市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脾胃病患者。采集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泉州市中医院、泉州市德诚医院、晋江市安海医院、福鼎市医院、宁德市中医院。

1.5 采集及分析方法 遵从全面、规范、准确的表征参数采集原则,运用传统中医四诊采集方法、现代实验室检验以及其他信息获取途径对表征参数进行采集,完成《脾胃病表征参数采集表》问卷,结果经单人录入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后进行双人审核数据,避免结果偏倚。运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将采集的资料进行量化,得出健康评估结果后对相应的状态辨识进行分析。系统根据状态要素的级别判断具体的证型:由Ⅱ、Ⅲ级要素组合而成的状态名称为显证,为已病态;由Ⅰ级状态要素组合而成的状态为前证,为欲病态;所有状态要素的评级均为空,则为未病态[6]。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特征选择,运用困难度分析、反应特征分析、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逐步辨别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实现。

2 结 果

2.1 性别分布 见表1。

表1 性别分布

2.2 年龄分布 采集病例人数,40岁以上,占72.1%。见表2。

表2 年龄分布

2.3 疾病分布 见表3。

2.4 中医状态分布 见表4。

表3 疾病分布

表4 中医状态分布

2.5 欲病态的证型分布 见表5。

表5 欲病态的证型分布(前7位)

2.6 已病态的证型分布 见表6。

表6 已病态的证型分布(前7位)

3 讨 论

3.1 欲病态潜在病理信息 “欲病”之说,源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其指出重视养生防病和欲病早调,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研究结果提示脾胃病的主要“欲病”潜在病理为“气滞、湿阻、食积”,若能及时并且合理的对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3.1.1 气滞 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周流全身,运行不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气机阻滞不通,称为“气滞”。常因社会环境、生活节奏,导致压力负担增加,情志不畅,而致气机郁滞;或喜食肥甘厚味,助生痰湿,阻遏气机;或过食生冷,空调冷袭,则寒湿凝滞,气机闭阻;或过劳伤阳,运行乏力,气机无法调达。中医治疗常施以理气、行气、降气之法,涉及脾胃、肝、肺等脏腑,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越鞠丸、香苏饮、木香顺气丸等。饮食调摄以少食肥甘厚味及寒凉生冷之品,日常养护以调养阳气为主,适时锻炼,保暖避风寒。喜、怒、忧、思、悲、恐和惊等精神情志变化,均可影响气机,使脏腑功能失调,生活中受到各种压力的困扰在所难免,经常出现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可采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移情易性法、运动移情法等及时调节不良情绪,以恬淡虚无为最高境界,平素可行太极拳、八段锦、足浴等促进全身气机调畅。

3.1.2 湿阻 福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多山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冬温较高,最冷月平均低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年降水量丰沛,故有“南方多湿”之说。湿邪之分,有外湿,有内湿。前者或因气候潮湿,或因居所地势低洼、环境潮湿等;后者或因多食油腻、嗜酒、饮冷等,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且易于转变及兼夹。内湿与外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互相影响:外伤于湿,循经络内合于脾,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脾为阴土,性喜燥恶湿,若脾虚不运,湿邪内生,“同类相感,同类相召”,也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生活起居上,注意改善工作、生活的潮湿环境,保持贴身衣物的干净整洁,并可于衣柜放置芳香僻秽的香囊等。饮食上忌食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忌饮凉茶,此类食物均易生湿强阳,损伤脾胃;平素可饮用芳香醒脾、和中化湿的茶饮,如荷叶陈皮茶。体育锻炼和功法导引上,适当的运动锻炼可增加脾胃运化功能,脾胃健运,则湿无所生;同时也可配合传统功法调畅气机,以恢复和促进脾胃正常升降功能,如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治疗上,在制定治法及中药方剂方面,常施以健运脾胃、理气化湿之法,常用方剂有藿香正气散、二陈汤、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在针灸方面,多取脾经、胃经等本经腧穴及募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并常配合温针灸、隔姜灸等灸法,或根据时令进行养生保健,如三伏灸,即为冬病夏治的典型治疗方法,备受推崇;在推拿方面,常配合经络循行或穴位进行点按弹拨。

3.1.3 食积 民以食为天,人以水谷为本,位于人杰地灵之福建,依山傍海,地广物博,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内陆山高水寒,嗜好辣椒山珍,沿海傍水而居,盛产海鲜。福建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珍馐佳肴众多,形成独具一格的“闽菜系”。但福建人面对美食的诱惑,需警惕“病从口入”,因为饮食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物的受纳、传导、消化、吸收等功能都是由脾胃共同完成。暴饮暴食如饮食过量,或短时间进食大量食物,或经常进食过多食物,或过食生冷、肥甘厚腻,超越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脾胃运化功能,饮食难以消化,宿食积滞于胃肠,阻滞气机,腑气通降不利,加重脾胃负担,水谷精微难以吸收与输布营养脏腑,发为食积。食积之证,一来积久不治,导致疾病,五脏损之;二来食积易郁而化热,聚集生痰,变生他病。

饮食节制是脾胃病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治疗上常施以消食导滞之法,常用方药有保和丸、枳实导滞汤等,主要用药有麦芽、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等。预防保健上应膳食平衡,饮食以时,饥饱适度,细嚼慢咽,食勿过饱,以八分为宜,亦可少食多餐,不宜偏嗜,三因制宜,重视食忌,适当运动。亦可配合针灸、推拿以消食健胃,如劳宫穴、大陵穴、内关穴、足三里等。

3.2 欲病态与已病态的关系 欲病态主要由于病理产物充斥人体,出现阴阳偏颇,但还未涉及具体脏腑。而已病态主要是病理产物已经伤及胃、脾、肝、肾等相关脏腑,引起脏腑的阴阳失衡、尤其以胃气滞为主,兼夹痰、湿、虚寒等。治疗上,应重视理胃气,结合健脾气、通腑气、疏肝气、宣降肺气,共同调理全身气机。立足气机的同时,亦注意化痰湿、温中、疏肝等治疗方法。

已病态病性以实证居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提示现代社会环境复杂,压力、饮食、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现代脾胃已病态患者,已不像李东垣时期因战乱而食不果腹,以虚证多见,盛行补益。现多因欲病态“气滞、湿阻、食积”进一步发展,因实致虚,虚实夹杂。治疗上,应以泻实为主,结合补虚,标本同治。

欲病态发展到已病态是一个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通过状态辨识,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掌握欲病中证的偏颇,判断其存在的风险,适时适当地加予中医调理或养生调摄,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认清已病状态,合理进行中医治疗,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

3.3 治未病的中医健康管理理念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变化,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如何进行欲病诊治,提高诊断的预见性是当今中医学者们所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尝试运用中医状态辨识的理论指导临床诊治。中医将健康状态分为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三类,在未病态和已病态下人体处于“阴平阳秘”和“阴阳失衡”的状态,而欲病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传统的四诊八纲临床辨证方法不能满足欲病诊治的需要,运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能准确反映当前机体所处具体状态,判断存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施予适宜手段,进行治疗和预防。欲病态可以根据阴阳偏颇的特定状态进行干预,防微杜渐;已病态可以根据阴阳失和的状态采取某种治疗原则,使机体重新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脾胃病是目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长期的健康管理是防治脾胃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脾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所提示的严重程度无对应关系。现代医学疾病诊断体现其器质性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中医状态理论辨识体现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我们也曾从理论上分析中医状态与慢性脾胃病的相关性,认为其对功能状态的准确把握,能在脾胃的诊疗和防治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7]。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状态辨识这一新观点和新手段,对脾胃病健康状态进行分析,能为其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从而给予合理的健康指导和中医调理。

猜你喜欢
食积病态气机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食积病证治汇补❋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