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荣光一刻

2019-10-25 08:45钱晓虎
雷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方队官兵部队

钱晓虎

三军雄列,旌旗飘展。历史将永远记下这一时刻:公元201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次走过天安门广场,用一场庄严、威武的阅兵式,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向新中国70华诞献上了最隆重的祝福。

礼炮轰鸣,战歌嘹亮。为了这荣光一刻,从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到陆、海、空、火箭军等军种机关,从军委机关到基层班排,从科研岗位到一线战位……受阅部队受命集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辛,胜利完成了这场我军历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每一个神圣的时刻,都会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深深的印迹。这里向读者报告的,就是官兵們在阅兵村训练、生活的细节故事。

一流的阵容背后是无限的忠诚

陆军方队的主体,来自陆军82集团军“铁军旅”。

“铁军旅”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叶挺独立团”,这是我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军魂发源的地方”。

军魂,是人民军队的命根子,是强军兴军的不变基因。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牢记习主席嘱托,做献身使命的好战士!这是受阅部队所有官兵的共同心声。

从1999年开始,连续5次参加阅兵,陆军某师一级军士长丁辉,绝对算得上受阅官兵中的“兵王”。

这次阅兵,第4次担任方队“头车”驾驶员的丁辉,却比首次受阅时还激动,训练时长、考核成绩都在方队中高居第一,“拼了这把老骨头”成了他的口头禅。就在1年半前的2018年1月3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并视察了丁辉所在的部队。

“没想到习主席亲自走进我们的训练场。”丁辉说,习主席当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他都记忆犹新,终生难忘。习主席视察后不久,丁辉就登战车、入战位,随部队展开了为期10个多月的驻训,连过年都在野外训练场,创下该师驻训时间最长的纪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是全军官兵坚决听党指挥、坚定维护核心的一次集中宣示。”连续两次担任受阅方队将军领队的李广泉少将深有感触,无论是踊跃报名参阅,还是一丝不苟严训,都是官兵们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护航时战风斗浪,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战位上;阅兵训练时追求极致,睡觉用绳子绑住双腿矫正姿势……来自海军某旅的中士王小寒,今年刚随芜湖舰执行完为期半年的护航任务,一听说有阅兵任务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她在请战书中写道:不出国不知道祖国的强大、人民军队的强大、人民海军的强大,我是共和国女兵,我要用最美的英姿向祖国说,我爱你!

“与我们训在一起的将军是最美的。”来自火箭军某旅的上等兵曹佳文,在阅兵日记中的一句话道出官兵们共同的心声,全军部队中呈现的官兵一致、风正气顺的生动局面,在阅兵部队中更加彰显。

来自某医院的李武强是一名新转改的文职人员,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一样充满着获得感:工作岗位更贴合专业,各种待遇得到充分保障。李武强的双胞胎哥哥李文强曾在朱日和沙场受阅,脱下军装的李武强一度感到遗憾。当得知要组建文职人员方队参加阅兵时,李武强毫不犹豫报了名。为了能上场,他强化训练,整整瘦了15公斤。

负责某工程课题研究的军事科学院某基地工程师刘常青,做梦也没想到作为科研人员也有机会参加阅兵。在阅兵训练场,他遇到了来自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大家一边训练一边开展科研交流,许多课题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事实证明,通过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更具发展活力。我们要珍惜点滴时间,搞好军队科研工作,用优异成绩向习主席汇报。”刘常青说道。

来自第74集团军某旅的上士王锐,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刻: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到部队调研,就登上了他驾驶的战车。“战士们睡觉冷不冷?能不能洗上热水澡?连队伙食怎么样?”王锐说,这些年,习主席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亲切的举动,永远定格在基层官兵心中。这次阅兵,王锐驾驶新型战车接受检阅。他动情地说,统帅与士兵心连心,士兵就甘愿为党分忧,为国赴死。

一流的装备背后是胜战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器装备的水平,代表了一支军队的实力。

阅兵,最受世人关注的是装备。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蔡志军谈到,阅兵庆典将集中展示7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和军队建设巨大变化,参阅装备均由中国制造,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比重占了40%——

32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580台(套)装备,160余架飞机,特别是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整建制装备,歼-20、运-20、直-20飞机量产列装,“东风-41”横空出世……此次阅兵,“国之利器”密集呈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装备体系已傲然屹立,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已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曾4次受阅的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张德磊说。1984年,该旅受阅装备东风5号战略导弹作为“镇场之宝”,揭开了我国战略核导弹部队的神秘面纱。2009年之后的历次阅兵,该旅受阅的核导弹方队,都是“压轴”出场,次次震撼世界。但今年,该旅所在方队却失去了“压轴”的地位,因为威力更强大的新型核导弹东风-41已经列装部队。

“阅兵场上不‘压轴,但走上战场,我们‘压得住阵。”该旅参谋长杜海有着火箭军人特有的胆气。

利剑在手,更要剑法一流。这些年,手持大国长剑的受阅官兵们,时刻不忘肩上担负的神圣使命,磨砺制胜“剑法”,为挖掘装备的最大潜能,他们把自己逼到极致,先后创造了首次长时间跨区野外驻训、首次核导弹旅独立发射、首次千里机动实弹发射等纪录,荣立集体二等功。

阅兵阅器,更阅胜战能力。透过日新月异的受阅装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全军官兵牢记习主席嘱托,狠抓备战打仗,苦练精兵劲旅的练兵图景。

“‘米秒不差是阅兵训练的高频词,现在更是部队日常训练的标准。”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副师长朱廷超,已经是第4次担任阅兵教练,他所在师一年四季驻扎在野外训练场,阅兵方队抽组人员装备后,直接从驻训场开赴阅兵训练场,成为打头阵、当先锋的“铁甲先锋”。

由西藏军区某旅抽组的轻型装甲部队,是全军驻守海拔最高的新型合成部队。从祖国西南大门到北京天安门,参阅官兵跨越4000余公里长途机动而来。他们驾驶的15型坦克,信息化程度高、重量轻、防护能力好、攻击力强,适合山岳丛林、高原高寒地区作战,是国产坦克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被官兵亲切地称为“黑豹”。

作为陆上参阅方队过后的第一个空中梯队,陆航突击梯队的受阅阵型紧贴实战,分侦察警戒、火力突击、运输、护航5个中队,用“尖刀”的战斗姿态,诠释着敢打必胜的决心。特别是直-20通用直升机首次亮相本次阅兵,能将陆军力量快速投送到热点地区,并形成突击作战能力,是陆军航空兵部队转型发展的新锐力量和强大依托。

空军轰-6K型轰炸机列装后,部队围绕远程进攻、空中精打等核心作战能力,从难从严苦练精飞,远海飞行从最初的1年4次,到现在的1月多次,让空中“战神”真正成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国家战略安全的“王牌”。

一流的风采背后是不变的血性

血性胆魄,历来是人民军队的胜战法宝,也是我军部队的特有优势。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受阅官兵牢记习主席的殷切重托,将阅兵场变成红色基因的传承课堂。

在陆军方队采访,记者能隐隐感到一股“气”,在推动着官兵不断勇敢向前、追求卓越。

“‘铁军的字典里没有‘认输二字,真上了战场,即便是倒下,也要往前倒下。”作为陆军方队兵龄最长的队员,翟向选对这股气的理解,那就是“不畏强暴、不惧任何强大敌人的革命精神,是面对枪林弹雨考验向死而生、英勇决绝的顽强斗志,是风雨如磐、泰山压顶、困难重重时的勇敢担当。”

兵龄15年、年龄33岁的这位老兵用自己的阅兵路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当初报名时,战友们就劝他:“老翟,你都这把年纪了,这种任务就别去了。”但他还是毫不犹豫报名。可一到训练场,教练员就给他指出一堆问题,脖子不正、走路不稳、脚尖上翘……

血性如刀,不磨则不快,不砺则无锋。翟向选的回答就一个字:练——

训练基础差,他就加班加点,一天只睡5个小时;生物钟被打乱导致消化不良,每顿只吃几口米饭;军姿训练,强忍腰痛一站就是2个小时;瞪眼训练,坚持十分钟不眨眼,泪流满面。

几个月下来,他体重骤减近20斤,训练成绩不断提升,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大家亲切地叫他“最拼老兵”。

“当年,我军靠‘钢少气多打败了‘钢多气少的敌人;今天,我们‘钢多了,‘气要更足!”气从何来?将军领队、陆军第83集团军政委唐兴华说,除了光荣传统教育和日常环境熏陶外,他特别注重在大项任务中磨砺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弘扬“三个不相信”的英雄胆气: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人民军队的血性胆魄,闪耀的正是这种必胜信念的光芒。”

这种气,要抓住关键时候去砥砺。在“刘老庄连”的战士徐将理眼中,阅兵训练就是这样磨砺血性胆气的重大时刻。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受阅,由于训练基础较弱,为练好出枪动作,右手虎口处被一次次磨破,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战友问他:“你训练这么拼,图个啥?”

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在这里就是刘老庄连的代表,就一定要像当年82勇士那样,为了胜利战斗到底!”

“海上先锋艇”“白刃格斗英雄连”“勇猛顽强英雄团”“铁锤子团”……在各个受阅部队,随处可见英雄的战旗。“一面战旗一个魂,战旗身后有传人。”对于空降兵某旅下士程强来说,“黄继光英雄连”就是最鲜艳的战旗。

11年前,汶川地震第2天,空降兵某旅的15勇士空降震中。当时年仅12岁的程强看到救援官兵打着的红旗上写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深受触动,萌生了梦想的种子。在救援部队撤离时,程强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如今,程强如愿以偿当上了空降兵,还成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但在阅兵训练中,他因“O”形腿严重,面临淘汰的境地。

1999年国庆大阅兵,“黄继光班”第31任班长余国防,在阅兵训练时被铁钉扎入脚跟,仍咬牙坚持训练。如今同样面对考验,程强没有服输,利用背包带、矫正器,硬生生将腿“掰直了”。

“我是黄继光的传人,我要用实际行动向习主席报告,无论是在阅兵场还是战场,黄继光精神都没有失传!”程强说道。

“阅兵既是阅人,更是育人。”来自武警北京总队的崔晓伟已经是第4次执教阅兵训练,他见证了一茬茬官兵从阅兵场成长。每次阅兵,崔晓伟都要组织受阅队员参观老班长张思德纪念馆,学习继承“张思德精神”,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基因融入血脉。

“通过阅兵训练,官兵们政治更加成熟,素质更加全面,作风更加过硬。”崔晓伟介绍说,自己所在部队许多人都有多次受阅经历,如今他们大都成为部队的训练标兵、业务骨干,还有多人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新征程,战鼓响,党率领我们重整行装,强军目标给我们前进方向,主席训词给我们无穷力量……”通过阅兵村采访的点点滴滴,我们欣慰地看到:一支换羽新生的人民军队,正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高歌迈进、一往无前!

篆刻作者|袁成兰 彭青松

猜你喜欢
方队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值得回味的阅兵亮点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胜利日大阅兵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雄壮的方队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