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精神崛起

2019-10-25 08:45倪素香叶青
雷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建活动榜样文明

倪素香 叶青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从70年前建立新中国,到41年前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再到如今昂首迈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唱响了精神崛起特别是道德崛起之歌,使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整体告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形象,成为蒸蒸日上的“东方巨龙”。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砺人间是此峰

一个国家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领域全面开花,迎来满园芬芳。

引领人民从精神上崛起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加强、日趋完善。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夕出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提出,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又将这一倡导再次强调。虽然那时还没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确切提法,但毫无疑问,“五爱”已经包含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此后,全国性的大扫盲、科学技术的大普及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和有效推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总体上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成果丰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谋划部署,更加注重以高尚的精神教育人、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以丰润的道德滋养人。为精神上“補钙”,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以修德立身,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历来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习近平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当前,全党正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这是一个大党领袖对于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殷切期许,更是一个大国掌舵者对于构筑精神力量的格外注重。党和国家由此展开的加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日益配套的制度规范,不断引领着亿万中华儿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气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优秀文化教育成果层出不穷。这70年,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和手段不断丰富,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目前已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70年,我国文化产品层出不穷。1956年,党明确提出发展文化、繁荣文艺的“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界和文艺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进入新时代,不仅网络文学、网游与动漫等新的文艺形式层出不穷,传统艺术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这70年,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公众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道德模范竞相涌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思想道德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榜样和先进集体,公众的道德文明水平也不断提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无论老人还是孩童,都能跟着节奏哼唱几句,这首20世纪60年代的歌曲,时至今日依然激励着我们学雷锋、做雷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全国又涌现了一大批像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劳模赵春娥,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张华,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袁隆平、屠呦呦,解放军英模韦昌进,身残志坚的朱彦夫等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进入新时代,道德模范更是层出不穷。在2013年表彰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中,“90后”就高达24位;2015年表彰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共有62位;2017年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共有58位;今年9月5日表彰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也有58位,还有257位获得提名奖。

旗手前引路,亿众续长征

环境美了、人心暖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走过的70年,是实践丰富、成果丰硕、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的70年。

“旗手前引路,亿众续长征。”70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崛起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也是我国实现精神崛起的组织支撑和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无处不彰显着党的先进性,以及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做的不懈努力。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的制约和督导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报告为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还指导出台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法律条文,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相继颁布,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出台,则为文化服务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娃娃抓起,坚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是确保我国精神崛起的重要条件。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党和政府一直有计划、有步骤地借助学校文化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培養的重点对象。此外,在汇聚着各行各业的社会大家庭里、在作为社会“细胞”的万千小家庭中,文明氛围的营造、文明素养的培育一刻也没有落下。党和政府通过发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人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促使人民学习和领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从而自觉投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加强媒体舆论宣传与引导、树立榜样并发挥其带头作用,也是我国实现精神崛起的必要路径。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大众传媒积极宣传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全社会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此外,大众传媒还通过曝光违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违反社会文明公约的群体和个体,对社会成员的言行进行监督,引导社会舆论风向,让公众在反面典型身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一个个模范的故事,就是一颗颗饱含爱心的种子,就是一缕缕洒向心田的阳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老阿姨”……70年来,我们党一直重视发挥榜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挖掘和宣传不同领域的榜样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向榜样致敬、向榜样学习,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进而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每一位道德榜样的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都以实际行动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真情大义。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点亮自己,照亮一片天空。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发挥榜样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是弘扬精神文明正气的需要,更是引领更多群众投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必由之路。

总之,新中国辉煌的70年,不仅是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70年,也是精神文明冉冉崛起的70年。新中国全民道德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后,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以无数凡人善举绽放出耀眼的道德光辉,积淀起国家在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的从容底气。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在光荣与梦想汇聚的伟大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赋予国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气质,鼓舞中国人民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创建活动榜样文明
漫说文明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文明过春节
都匀市委离退局(市老年大学):督查民族团结示范进机关工作
对不文明说“不”
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
文明歌
发挥基层人行工会作用 构建和谐基层人行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