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2019-10-25 08:44宋柏杉孙启才
健康人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血钙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宋柏杉 孙启才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导致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行性变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升高的骨骼代谢性疾病。通俗的来说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骨头内骨组织量减少的疾病。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以腰背痛最为多见,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后疼痛常常加重。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身高改变、驼背、骨折、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腰背痛和感冒、胃肠炎一样常见,因此早期的骨质疏松症常常被人忽略。而当发生驼背、膝关节挛缩、骨折、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往往疾病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并且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毛病,因此它往往被年轻人自动忽略。那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什么?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年人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骨质疏松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有不同的原因,而缺钙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以下两种: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人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常常是因为由其他疾病引起。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疾病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素可以调节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当他分泌过多时可以导致钙从骨组织内流失。糖尿病可导致维生素D减少,同时可导致骨营养障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除此以外,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骨质疏松症。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同时常常发生于年轻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单纯补钙远远不够,更需要针对其原发病采取治疗。最后一种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便排除骨质疏松。那么患者在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后需要做什么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明确诊断后又该如何治疗?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腰痛、身高改变、骨折等。

对于老年人最为危险的是骨折。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在不被患者感知的情况下引起骨折,比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 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而这种轻微的骨折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检测及治疗。患者在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后需要完善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指标检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骨量测定,最常见的是使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EXA法)进行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的用处不仅仅局限于诊断骨质疏松,还能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 DEXA 法检测某一部位所产生的辐射量十分低,仅有拍摄一次胸片3.3%,一次定量 CT 的1%,对人体的伤害十分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如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及绝经后女性以及罹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特殊内分泌科疾病的患者。更为特殊的是哺乳期及怀孕期女性,身体钙质流失较大,必要时需要行骨密度检测。由于DEXA法辐射量很低,对孕妇及胎儿影响较小,因此部分孕妇建议在怀孕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补钙。

对于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便于了解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变化,并以此来评价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此类患者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很多人完成骨密度检测后自己看不懂报告,在骨密度值报告中T值是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一般正常人的T值都在 +1~ -1之间。如果患者的T值在-1 ~ -2.5之间,那就说明骨密度值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此时无法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如果T值低于-2.5,那就说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此时患者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容易出现骨折等并发症,需要患者格外小心,同时还需要患者通过服用适量的药物治疗。但是骨密度值并非越高越好,骨密度值过高代表骨质内钙质较多,骨质过硬,同时骨的脆性增加,也会导致骨折的发生。当患者骨质疏松诊断明确后就需要明确是否有明确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如患者有原发疾病,在补钙及维生素D的同时还需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原发疾病,那么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补钙。但是骨质疏松地治疗并非单纯地吃钙片,而是综合地补钙治疗。其目的是提高患者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一般來说,绝经前妇女和70岁前男性每天需要1000~1200mg的钙,绝经后的妇女和70岁以上的男性每天需要1200~1500mg 的钙。维生素D与钙吸收息息相关,2010年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800~1000 IU的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口服钙片、维生素D外,还需进行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适当的活动,纠正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防摔倒等。

患者在口服钙片的过程中常常有以下顾虑:钙补多了是否会导致结石的形成?血钙指标正常后是否还需要继续补钙?有骨质增生的患者还能补钙吗?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疑问。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胆囊结石以及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不一致。肾结石的形成与尿钙增多相关性较大,过量补钙可导致肾结石,因此易发生肾结石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及尿钙水平。评估补钙效果的最佳指标为骨密度值,血钙正常并不等于骨骼中的钙量正常,人体可以通过激素调节血钙水平,部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发生骨折,其血钙水平仍可正常。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常出现钙异位沉积,即骨刺形成。补钙可以纠正人体缺钙状态,从而减少骨刺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刺形成的患者仍需补钙治疗。

当然我们仅仅简单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病因以及诊疗的基本知识,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我们真诚地建议您不要忽视小毛病,必要时请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猜你喜欢
血钙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不同血钙浓度的新生儿凝血功能分析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