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否记得我"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调研

2019-10-25 07:36徐韵婷方轶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7期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调研

徐韵婷 方轶

一、调研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对国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具有经济开发价值、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艺术文化价值,还具有科学认识与指导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价值。

天津市作为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8年,天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0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0项,共有42名国家级传承人。天津市建立“非遗”保护中心,围绕基础调研和濒危项目的口述整理,积极探索和示范“非遗”保护工作路径;创造条件,不断提高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保护意识;加强制度化建设,为“非遗”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天津市“非遗”的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现实困境:经费投入不足、保护机制不完备;发展不平衡,部分“非遗”发展良好、部分“非遗”相对滞后;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乏人,专业人才缺乏......

二、调研目的

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仍有较大调研空间。“你可否记得我”暑期调研团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中的先进与不足之处,为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

2. 人物访谈

四、调研概况

2019.7.2-7.7:

调研团成员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搜集有关杨柳青年画及其他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2019.7.7:

调研团成员来到杨柳青古镇的玉成号画庄,采访了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人霍庆顺老先生并进行视频录制。(霍庆顺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之一,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采访时,有幸遇到为了宣传杨柳青年画前来采访霍庆顺老先生的电视台,老先生讲解了关于杨柳青年画的“前世今生”。

在采访中,霍庆顺老先生很高兴调研团成员们对年画感兴趣,为团队成员讲述了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提到了解放后到现在党和政府对杨柳青年画发展的支持。聊到年画的未来时,老先生说道:“在全国来讲,知道年画的还是不多,懂年画的很少,创作年画的更是寥寥无几。”在政策上虽然有诸多支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兴趣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非遗”的光芒也随之暗淡,不为人所知。

采访结束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周围的环境,参观并拍摄了杨柳青年画馆陈列的一系列文献和经典的杨柳青年画,并在杨柳青年画馆进行了图片、文字资料的拍摄和记录。

2019.7.9-7.20:

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了有关“非遗”传承看法与前景的问卷调查,线上和线下共收集了300余份问卷并进行了问卷分析,较好地了解了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看法,收集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和建议,明白了新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与我们息息相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帮助。

2019.7.15:

调研团成员进行了关于相声的调研。基于相声分布广、发展史较复杂等特点,我们选择了网络。我们首先了解了相声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其次我们通过贴吧,论坛,微博等收集網友,相声爱好者和老相声艺术家对相声发展、未来等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最后我们也查找了近年来国家或地方为保护相声及其他“非遗”项目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人民群众自行开展的传承类文化活动。

同时,调研团成员也对京韵大鼓的起源、发展、各位名家的代表作等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很轻易地发现,与相声相比,京韵大鼓虽然也作为“非遗”的典型代表,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经受着更多困境的考验。

2019.7.19:

调研团成员来到天津古文化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参观。深入了解了泥人张、相声、京韵大鼓等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们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都有了进一步了解。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介绍和实物展示,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介绍过于简单,实物展示也有些敷衍,这一点是亟待加强的。从中可以看出,天津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不够重视。

五、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兼顾线下问卷(约50份,进行线上录入),共收到有效问卷305份。统计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对象三分之二左右为大学生,三分之一为中学生与中老年人;调查地区以天津市与江苏省为主;调查对象以女性为主;受众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人们似乎对于“非遗”的了解情况良好,近88%的人一般了解或非常了解。但实际情况是,大家并不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下一题中,96%的人认为“非遗”包括传统手工艺,93%的人认为包括传统礼仪节庆风俗,86%的人认为包括表演艺术,83%的人认为包括传统美术,56.7%的人认为口头表述与传统为“非遗”,只有28%的人认为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是“非遗”的一部分。正确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73.4%的人知道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主要对象:杨柳青年画。参与本次问卷填写的有将近70%是天津人。由此可见,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大。

60%的人愿意参加关于“非遗”的宣传和活动,37%的人则表示看情况。32.8%的人对“非遗”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54.7%的人则认为发展的前景一般,而有12.5%的人则不看好。可见,民众对于“非遗”更偏向观望态度。

96.7%的人认为“非遗”当地居民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58.4%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设相关“非遗”课程,而36.4%的人认为要看情况而定。大部分人对“非遗”的保护更多依赖当地,并比较支持“非遗”进校园。

大多数人认为相关节目、纪律片和旅游项目是宣传的较好方式,广告和新时代的动漫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而纸媒确实已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网上的信息比较杂,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以看到,58.4%的人认为大众的意识不够,50.1%的人认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40%的人认为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冲击。而这三方面都需要政府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大众的“非遗”传承意识,建立相关保护机制,实物保护和文化保护兼顾。

对于相关政策,73.1%的人没有了解过十九大以来支持“非遗”的政策,这表明不仅政府应当加强宣传,而且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有责任和担当去努力进行“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在问卷的最后,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宣传”被提及的次数非常多,很多人也认为政府要给予更多支持,应该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年轻人的作用很重要。

六、思考与建议

“你可否记得我”暑期调研团前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方式搜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并参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思考和讨论确定研究对象为极具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相声和京韵大鼓。中期,进行杨柳青年画、相声和京韵大鼓的起源、发展、特点等等资料的收集,然后实地考察研究对象,采访“非遗”传承人。此外,还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调查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区的人们对“非遗”的认识与态度。后期,调研团总结实地调研的过程和收获,进行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分析对比不同“非遗”发展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背后原因,为天津非物质文化发展提出建议。

在杨柳青年画、相声和京韵大鼓中,京韵大鼓的发展形势相对来说最为严峻。它的传承主要是口传心授,用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京韵大鼓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少传统曲目,因传人稀少,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保护。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演出形式的多样化,京韵大鼓人才的流失与转行情况十分严重,用师傅带徒弟的古老方法,人才培养缓慢。

而与京韵大鼓相比,相声的发展则要好得多。相声是一种可塑性强,演出形式多样的娱乐项目。在电视普及的时候,它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互联网普及的时候,它加入了综艺的行列。正是因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相声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这也是其他“非遗”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农耕文明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的民间文化已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商业行为的侵蚀等,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严重威胁。调研团在分析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后,与其他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总结出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传承人保护机制不完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普遍“高龄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不少体弱多病;二是后继乏人。由于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很少有人愿意学,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三是缺乏基本保障。传承人的艺术创造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生活困难,工作条件艰苦。如果政府不能给予他们有力的扶持和资助,仅靠“热爱”维系的创作活动肯定是难以长久的。

2、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一是经费投入机制未建立,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来源单一;二是传承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少身怀精湛技艺的老艺人,大多年近古稀,精力不济,有的传承人生活经济来源无保障,缺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明显影响其向后人传授技艺的积极性;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传承基地和传承点,加上“非遗”项目多数难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传授、学艺均难以为继。

3、缺少文化自觉

有些“非遗”保护工作只做表面文章,重申报、重数量、重开发;轻保护、轻质量、 轻管理,导致部分传承人权益得不到保障,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不高;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处于无人继承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建议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津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如何切实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發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

(1)要加快制定、出台保护“非遗”的规章。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明确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投入机制等,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要有效、有序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只有健全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经费保障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前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资助。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赞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

2、建立健全管理和运作机制

(1)健全保护机制,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式,逐步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为“非遗”保护奠定基础。使“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逐步规范化、系统化。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类别,深入研究每一类项目不同的保护措施,分门别类制定保护与传承的指导意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完善教育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焕发时代的活力。

(2)加强“非遗”保护的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非遗”的保护传承首先是人的保护传承,努力使“非遗”项目在民间有厚实的群众基础。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邀请传承人进校园表演、传授,使校园发挥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对青少年教育的熏陶基础作用。目前杨柳青年画传承人霍庆顺先生与天津大学共同开设了一门选修课,选课人数爆棚,受到一致好评。

(3)尊重、关怀传承人。应落实好国家有关 “非遗”传承人每月可获得补贴的政策。关注和尊重传承人的现实需求,给传承人营造一个适合传承的环境,让传承人在传承自己挚爱的技艺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存状况的改善。

3、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非遗”的传承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将传播传统文化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促使具特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要旅游业相结合,比如某处景点、内容或旅游纪念品。

(2)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等方式,科学、全面、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方式和形成立体的保护生态两个方面去活态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1)报社、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遺产,宣传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观念。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促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让民众广泛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来,使“非遗”得到传承。真正做到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在保护中共享保护成果。

(3)天津市近年来已经着手收集“非遗”保护工作的录像、录音、文字等各种资料,建立“非遗”保护档案库,将各种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归类。应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数据库,为下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利用好博物馆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向人们提供一个接近地方民俗、回眸地方历史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学校、社会组织等达成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展览、宣传,使“非遗”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4)公众参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天津市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参与、全民保护。特别是要发挥各类教育、文化机构的文化传承使命,譬如:完善与丰富天津古文化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对“非遗”的介绍,增强相关文化场所的吸引力。培养中小学生、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

作者简介:

徐韵婷, 1999,女,天津,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杨柳青年画调研
牛年画牛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年画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缸鱼年画之旅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杨柳青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教学设计之《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