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28 02:48袁秀梅孟丽莉鲁俊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牡丹江亚型缺血性

袁秀梅 孟丽莉 鲁俊华 李 威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护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4.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等,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根据患者致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 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因此成为神经科等科室预防和治疗工作的重点[1-3]。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和进步,经多项医学研究证实,巨噬细胞分泌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可参与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而炎性免疫反应又在缺血性脑卒中实践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可加剧脑水肿等症状。本文以此出发点,对MIF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2018 年11 月在我院神经科治疗的101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2)经头颅CT 或MIR 确诊;(3)首次发病患者;(4)均采取药物溶栓治疗。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恶性肿瘤或其他重度疾病或功能障碍患者等。将以上患者纳入脑卒中组,其中男52 例,女49 例。患者年龄42 ~71 岁,平均(58.2±5.6)岁。以TOAST(Trial of Orgl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41 例,小动脉闭塞型患者32,其他型患者28。 为了便于比较,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86 例纳入健康组。其中男49 例,女37 例。年龄38 ~70 岁,平均(57.7±6.3)岁。两组患者或成员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

1.2 检测方法

空腹取血5mL,取上层血清冷冻存于温度为-80℃的冰箱汇中,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MIF 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30305),酶联免疫分析仪购自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型号为AIA-2000 ST(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 第3400592 号)。具体检测方法如下:将样本取出并在冰上缓慢融化。按实验操作要求将样本倍比稀释,每个孔中加入空白对照等,带侧孔设置复孔,使用封板胶纸将反应孔封住。放置室温环境2h 后,弃掉胶膜及孔内的液体,清洗缓冲4 次,然后在每个孔中刚加入检测抗体,将反应孔封住,室温放置2h。弃掉胶膜和孔中液体,清洗缓冲4 次。在各个孔中加入标记链霉亲和素,将反应孔封闭,室温放置30min。弃掉胶膜和孔内液体,清洗缓冲4 次。再次加入标记链霉亲和素,在避光室内放置20min至变色。最后每孔内加入终止液,测量数值[5-8]。

1.3 观察标准

(1)以脑卒中组和健康组作为分析对象,比较两组患者MIF 水平检测结果;(2)以脑卒中组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亚型分类的不同,分析不同亚型患者MIF 水平检测结果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对各组患者检测结果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组与健康组MIF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脑卒中组与健康组MIF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如表1 所示,可见脑卒中组MIF 水平检测结果数值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MIF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2.2 脑卒中组各亚型患者MIF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脑卒中组各亚型患者MIF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如表2 所示,可见各亚型脑卒中患者MIF 水平检测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组间比较方面,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MIF 水平检测结果,高于小动脉闭塞型和其他型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比较,t=2.371,P=0.012;与其他型患者比较,t=2.341,P=0.014)。

表2 脑卒中组各亚型患者MIF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如据2017 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已经高达1300 万[9]。根据脑卒中患者的致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 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10-11],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科等科室治疗工作的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典型的症状包括突发性的眩晕、肢体麻木、力弱和失语等,且病情进展十分迅速[12-15],即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多数患者也会出现脑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从而对后期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其前期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6]。

MIF 是一种内分泌免疫物质,分子量约12kDa,与趋化因子比较,其缺少N 末端的半胱氨酸,相应的MIF 归类为趋化因子样功能趋化因子。MIF 产生于活化的T 淋巴细胞,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如当体内某一器官细胞活动出现异常后,会将这一信号反馈至内分泌-免疫网络,随之产生出移动因子并作用在巨噬细胞上,使巨噬细胞快速移动到不正常细胞活动的区域,将其吞噬[17-18]。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MIF可参与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而炎性免疫反应又在缺血性脑卒中实践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可加剧脑水肿等症状[19]。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MIF 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Inacio 等[20]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MIF 可加重神经功能的损害和加速神经元的死亡;Wang 等[21]经临床工作证实,处于急性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血浆MIF 水平明显升高,且MIF 水平检测结果越高,症状和后期康复难度越大。

因此我院将MIF 水平的检测结果与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相关性研究,经过研究结果发现以下问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IF 水平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由此说明,MIF 可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各个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MIF 水平检测数值最高,且高于小动脉闭塞型和其他型患者。因此在未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将MIF 水平的检测作为一项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牡丹江亚型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