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优势铸特色
——2019微生物肥料企业走访调研纵深行(河北站)

2019-10-28 03:02中国农资黄敏河北报道
中国农资 2019年39期
关键词:复合肥河北原料

《中国农资》记者 黄敏 河北报道

9月27日-28日,中国农资传媒、北方农资周报以及北京农媒人、新农资360等自媒体与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推广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调研团队,深入河北微生物肥料企业调研走访,了解微生物肥料发展及企业发展现状,开启微生物肥料企业纵深行活动。《北方农资》传媒总编辑田原、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孟庆伟、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吴江等参加调研。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部分区域经销商、服务商、中小型复合肥企业悄然转型。他们结合自身资源调整定位,凭借自身整合能力、借助当地原料资源,形成了各自鲜明独特的优势产品,并成功转型。

调研组在赛元河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冀东陪同下(右二)参观生态厂区。

退出“红海”重出“江湖”

当国内一线复合肥品牌逐步形成,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脱颖而出。他们根据自身优势调整发展定位,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原有营销渠道,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夹在厂家和市场中间的代理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由于没有自身产品,加之缺乏大型复合肥品牌背书,在国家生态战略和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也重新调整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河北西马伦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正是经过市场历练,走上了一条微生物肥料发展道路。在采访中,西马伦总经理卫朝俊告诉记者:“我们2009年上马复合肥,但是做了5年复合肥之后,觉得自身品牌、产品都不占优势。我们看到了有机肥、生物肥未来的市场,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全线转型。2016年,拿到了微生物菌剂液体、颗粒、粉剂的许可证,开始专心做生物肥料。”

发展生物肥料甚至生物水溶性肥料产品,同样也是河北邢化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秉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顺势转型的结果。总经理王振乐告诉记者:“我们2004年开始复合肥料生产,这几年通过摸爬滚打交过一些学费,也有失败的教训。”近几年邢化、秉天也成功转型生产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以颗粒为主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并发力用于果树上和经济作物使用的肥料产品,开拓水溶性肥料渠道。

市场洗礼促使部分企业不得不盘点自身资源,审时度势,适时退出原有市场,借助特色产品重新占据市场。可以说,由于复合肥市场的逐步饱和,也带动了部分区域企业转轨生物肥料。

河北沃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民认为,复合肥市场饱和,加之企业自身在专家技术力量上有很多生物肥储备,特别是中国土壤现状也表明对于生物肥的需求,为此,沃鑫公司开始转向生产生物有机肥。

作为河北最大的高塔复合肥企业,中仁集团的复合肥生产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升级。他们从2017年作为首批进入化工园区企业,中仁集团不仅做大做强自身优势高塔产品,并在原有优势基础上不断升级产品。“中仁集团以高塔系列复合肥为主,但是,2018年年底开始重点推广添加黄腐酸钾和有益菌的复合肥产品,通过在肥料表面增加涂层,将有益菌添加到复合肥产品中。”中仁集团副总经理赵冲军说:“通过一年试验后效果很好,尤其在盐碱地上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公司整体销量突破25万吨。”

借势发力特色产品

适时调整发展方向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但是能否成功转轨决定于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

中仁集团副总经理赵冲军(右四)与调研组成员在厂区。

赛元河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冀东提出,企业不能盲目扩展,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定位和发展。“赛元利用‘蒙牛’生产高端产品而引进新西兰奶牛的粪便,这是我们企业比较大的一个优势。”同时,他们还针对一些特殊作物添加需要的菌种。“也就是可以做到定制肥料。”李冀东说,“我们可以根据土壤状况、测土数据以及土样情况,包括作物生长状况结合农科院专家的建议,按照这样的方式定制肥料,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他们根据使用烟草企业副产品研制开发的具有驱虫效果的特色肥料,效果明显,为老百姓提升了经济附加值,也保证了驱虫效果的自然属性,更成就了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行业广泛提倡畜牧业粪污处理形成闭环的背景下,各企业不能将废弃物处理的责任推向社会、增加废弃物处理的社会负担。可以说,赛元在这一点上确实踩准了“点儿”。

未来,“赛元”还将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将健康理念融入农产品生产前期的种植行为,引导农民的种植理念与农业需求的逐步接轨。对此,赛元河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敏告诉记者:“‘赛元’目前的建设速度和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赛元’将在加强生产线配套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对于终端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此,他们与衡水农广校合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食宿,针对新型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从源头培养农户树立高效、绿色的种植理念,对种植环节、用肥环节进行规范。

在借优势发力特色产品这一点上,卫朝俊颇有同感。“2016年定位在生物肥之后,2017年我们微生物肥做全水溶产品,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滴灌、喷施、节水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调整结构,基本上往水溶性生物肥料上发展,走出了市场差异化之路。”卫朝俊说,“在差异化市场路上,我们更看重的是我们是这种产品模式的领先者,且我们的销量也获得了突破。”

这些企业借助自身资源渠道和原料来源定位产品,发展自身优势产品,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生物肥料企业发展之路。

原料把控重在自律

通过调研走访记者发现,在微生物肥料对于生产源头的原料把控重在自律。

卫朝俊表示,西马伦一直注重质量,本着对市场负责任的态度,绝不打擦边球、投机取巧,使自身的市场稳步发展。“我们和菌源品牌企业合作,在多次地方抽检过程中,含量合格甚至超含量。”邢化总经理王振乐说:“企业刚开始定位的时候,明确不用鸡粪、牛粪,这几年原料正在不断优化,主要用当地玉米胚芽油经过吸附、脱色、压榨之后的副产品加工。再有,我们和当地氨基氰氨酸这些特色产品加工的副产品作为原料,此外还有加工果汁的下脚料。这些原料富含有机质。”

李冀东也表示:“我们有很好的原料来源优势,就是蒙牛乳业牧场的副产品。他们生产高端牛奶的品质和普通奶不一样,他们喂的饲料都是来自他们承包的上万亩土地,饲料的来源是国外进口,保证了咱们原料的稳定性和品质。同时,包括激素含量和其他的重金属含量多低于同类产品,也就是原料把关非常严格。”

在行业专家呼吁下,企业对于原料中的重金属、抗生素等成分给予了关注,减少了对于畜禽粪便的使用,特别是依靠品牌养殖企业的副产品保障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原料品质。

但是,记者发现,微生物肥料的原料把控重在自律,仅凭上游产品品牌、加工工艺水平作为保障,还难以进行监管。同时,原料来源千差万别,对于一些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没有统一的量化数据作为依据,“做良心产品”成为微生物肥行业的真实写照。

张利民认为,目前生物有机肥市场比较大,但是市场也比较乱。“市场鱼龙混杂,需要大的平台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效果。特别是目前有机肥门槛比较低,原料参差不齐,监督缺失。原材料含量复杂,重金属、抗生素等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认为,尽管国内对于微生物含量检测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相关部门对于菌种筛查、种群分类和定性的工作有待跟进。同时,国家应当建立监测机制,形成对菌种后期在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做到过程监测,防范生物危害。此外,这些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培育中国微生物肥料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为微生物肥料企业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复合肥河北原料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