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10-29 04:08风,曾增,李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权重矩阵

周 风,曾 增,李 龙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问题提出与相关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意识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知识文化教育,通过教育训练,让学生掌握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团队组建和市场营销等知识、技术和方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申请、课题教学模拟演练、创业孵化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新型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尹琳珊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大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机制要具有可执行性,但未构建出明确的指标体系[1]。蒋德勤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考核的衡量标准,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控制途径,强调了个别评价部分重要性[2]。谭晋钰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从制度建设、教学体系、文化氛围、管理组织和评价反馈五个部分进行评价[3]。沈杰等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资源的投入和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价,未构建具体指标体系[4]。朱桂英等从环境、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三个方面构建包含社会、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但未明确每个层级指标所占的权重[5]。朱娴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该从课程体系和基地建设两个模块进行构建,其中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实践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但未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6]。周燕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要紧密围绕政策、课程、平台和师资等六个方面[7]。综合上述可知,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CIPP模型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层次指标权重值,得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期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实际规律,客观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确保评价体系指标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再基于层次分析算法得到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值,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2 系统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指标体系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明确指标内涵和意义,从多角度构建出多层次结构分明、易操作和执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2.3 动态性原则

由于高校面临的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教育教学体系也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地根据外在环境变化和发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3 初步构建评价体系

CIPP模型是美国学者Stufflebeam,D.L.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CIPP模式是由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四个流程评价构成,是决策导向评价模型,在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8]。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知识储备、提升能力等过程中,需要高校在一定环境背景下,对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过程把控、成果评价等进行一系列整合,与CIPP模型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和一致性。构建评价体系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和评价。

其中,教育背景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氛围和环境,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环境。校内环境条件主要指标有创新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中心数、创新创业讲座数和孵化器数。区域环境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外在环境,主要包括高校所在地区政府对本地区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力度和城市创新创业活跃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主要是指对资源投入和高校资源配置能力,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投入、经费投入力度和组织保障三个方面。教师队伍投入以教师职称结构、教师规模和类型等为测度,具体指标包括授课教师数、高职称授课教师比例和“双师型”授课教师比例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是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和学生实践经费投入力度。制度保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支撑,选择课时数和安排学分作为衡量指标。教育过程评价是教育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通过及时监控有效反馈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情况,主要选取教学计划和实践安排两个指标,其中教学计划属于课程教学范畴,具体可划分为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安排属于行动能力评价范畴,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发展水平衡量指标。

教育成果评价是一种结果反馈评价,为新的教育方案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主要包括社会效益和创业效果。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体现,包括创业园累计毕业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创业率和就业率之比,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三个量化指标。教学效果是成果在学校层面的体现,包括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数、比赛获奖数、社会声誉、知名度和杰出创业校友数。通过CIPP模型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进行契合性分析,利用CIPP模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梳理,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CIPP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4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简称为AHP,是美国学者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对比和归一化等运算得到权重,能够有效避免人为赋值的随意性和复杂性,保障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在评价体系权重赋值过程中应用的比较广泛[9]。为了保障所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具体步骤如下。

4.1 构建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咨询,以判断两两指标的重要程度,针对出现较大差异的项目,则采用德尔菲法重新对专家反复咨询,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改,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判断表,具体判断矩阵如下:

4.2 指标权重计算

(1)判断矩阵归一化

矩阵归一化公式为:

(1)

利用公式(1)对矩阵A进行归一化计算如下:

(2)按行求和

(2)

(3)归一化处理

(3)

4.3 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过程中,N阶矩阵λmax和N相等时,矩阵具有一致性,否则矩阵则不具有一致性,差距越大,不一致性就越大。当λmax≠N时,再判断C.R.是否小于0.1,C.R.0.1,可以认为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和说服力,否则,需要重新构建对比矩阵,进行不断调整,直至达到一致性检验要求。

(4)

(5)

(6)

根据公式(4)可以得到矩阵A的λmax值。

=4.059 79

通过查表可知,4阶矩阵R.I.=0.89,根据公式(6)得到:

由于C.R.=0.022 39小于0.1,因此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值具有可信度,所以评价指标一级权重值具有可信性。

w=(0.08,0.56,0.23,0.13)

同理,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标体系中其他指标权重值如下:

A(w)=(0.08,0.56,0.23,0.13)C.R.

=0.022 39<0.1

B1(w)=(0.83,0.17)C.R.=0<0.1

B2(w)=(0.28,0.59,0.13)C.R.

=0.005 30<0.1

B3(w)=(0.75,0.25)C.R.=0<0.1

B4(w)=(0.67,0.33)C.R.=0<0.1

C1(w)=(0.23,0.12,0.65)C.R.

=0.003 548<0.1

C2(w)=(0.33,0.67)C.R.=0<0.1

C3(w)=(0.16,0.30,0.54)C.R.

=0.008 82<0.1

C4(w)=(0.23,0.12,0.65)C.R.

=0.001 84<0.1

C5(w)=(0.25,0.75)C.R.=0<0.1

C6(w)=(0.17,0.39,0.44)C.R.

=0.017 57<0.1

C7(w)=(0.11,0.31,0.58)C.R.

=0.003 53<0.1

C8(w)=(0.16,0.30,0.54)C.R.

=0.008 82<0.1

C9(w)=(0.09,0.25,0.18,0.48)C.R.

=0.040 32<0.1

通过利用CIPP模型初步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值,最后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CIPP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由表2可以看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成果和教育背景,其中教育投入和教育过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背景虽然所占权重值较低,但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作用仍是不可或缺。在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中,教育背景评价要素中,校内环境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校要重点创造校内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教育投入评价要素中,经费投入占有较重要地位,经费投入力度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在教育过程评价要素中,由于教学计划能够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占有较大权重。在教育成果评价要素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占有重要地位。

5 建 议

基于CIP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排序结果,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需要着重做好下几个方面。

5.1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投入直接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展的水平,因此,首先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物质投入和师资投入力度,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中高级职称授课教师比例和双师型创新创业授课教师比例,优化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和规模,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场地、机器设备和信息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实践教育条件。另外,高校需要加大实践平台建设和学生实践经费等投入力度,构建以校内创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咨询中心为载体,全方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以激发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兴趣和动力。

5.2 推进教育体系改革

课程建设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从培养目标、课程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教学规划方面,设立专门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或者部门,建立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规划,并将创业实践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方面,首先做好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和实践学分方案,通过规划和实施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动灵活,富有创意且不拘一格,鼓励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教学方法方面,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并重,多设置模拟训练和互动环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智慧课堂,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3 加强教育联动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知识传授、模拟训练和创业孵化等三个部分。在知识传授环节,通过经营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知识传授措施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优化学生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模拟训练环节则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孵化环节是实践平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高校通过运行三个教学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联动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依托课程教学、创业模拟训练、创业项目和相关比赛,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学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实训和成熟项目孵化等建立梯形教育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教育体系支撑和保障。

6 结 语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展和提升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CIPP模型契合性进行分析,构建出基于CIP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期能够帮助高校更好考核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另外,高校也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客观实际,持续优化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权重矩阵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矩阵
矩阵
矩阵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