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艺术的前世与艺术观念的今生

2019-10-30 03:01张凯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变革

张凯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几乎将架上绘画和空间雕塑的艺术语言形式发挥到了极致,但无论怎么发展,都只是“量”的变化而无法产生“质”的变革。观念艺术的产生在艺术史上几乎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它以“反绘画”的名义,宣告古典艺术的“过时”,而让波普、行为、装置、概念这些带有观念性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流。每个人对于观念艺术与艺术的观念性都有不同理解,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观念艺术,艺术中的观念有哪些意义与可行性分析,才能更好地在艺术道路中发挥它的特点。

关键词:观念艺术;艺术观念;变革

观念艺术的诞生揭示了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要挖掘人的想象,提升人的创造潜质,塑造人的思想,而不仅是对观念一词在字面上进行简单与庸俗化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观念艺术诞生前的历史以及观念艺术的发展过程、杜尚之后的现代艺术,探究观念艺术与艺术的观念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与可行性,为从事艺术的人在中国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启迪的思想。

一、观念艺术的前世

观念艺术起源于西方,在这个流派诞生之前,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一直都是造型艺术或者架上绘画。从最开始古人在岩洞土壁上以最原始的意识形态创作壁画来展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到中期开始盛行以生动写实为主的各种古典主义和宗教绘画,人们在艺术创作中一直遵循自然特有的客观规律。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艺术领域全球公认的一次大的创新,这场艺术领域的发展改革背景源自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和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对于宗教的权威性开始持有怀疑态度,不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艺术家开始崇尚科学,高度赞扬人与自然之美,肯定人的价值。这个时期的艺术本质由神变成了人,开始有了主观意识,不过还未脱离写实主义,画面表达过于直白,仅仅是肉眼所看到的真实空间。艺术家们在作品完成之前无法去深入理解与想象他们的作品。

就算是开始发挥主观能动的印象主义,也早已被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派所取代。艺术家们的创作这个时期开始不只是观察事物本身,而要表现为画面赋予的主观精神,更为注重形合、线条、色块与体面,开始个性化处理,艺术形象不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依画家自己的构想来呈现,力图表现不因时间而改变的“永恒”。马蒂斯在展出他的新作《马蒂斯夫人像》时,遭受了无情的批评,有些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既不遵循客观规律也毫无形式美感,质疑他为什么要将女性丑化。马蒂斯表示,观者所看到的并非一个客观的人,而是一幅用观念创作的画。相较于仅从绘画技法造型评论的人来说,马蒂斯已经将自己的观念融合在了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后来出现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超越前人,不断地在画面中变形。直到最后抽象主义终于远离了现实的生活,艺术家们开始强调“行动”而非“绘画”。他们不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甚至人们已经连基本的概念都看不出来了。艺术的发展开始由幼时的“懵懂”走向了青春的“叛逆”。

二、观念艺术的发展

观念艺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苏联人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宇宙。美国越战之后反战示威横扫全美,女权运动、民权运动此起彼伏,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30万示威群众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可以说观念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革命”艺术。

观念艺术第一次被广泛认同,是1967年美国艺术家索尔·勒维特在《艺术讨论》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观念艺术的短评》文章中的提及。美国音乐家亨利·佛林特在自己的文中最先开始使用了观念艺术一词。在当今不断追求变化的时代,具象与绘画的表达被提炼到了一种极端的态度,无法再寻找到新的出路,寻求突破和改革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必要线索。“绘画走向衰亡”“艺术已然枯萎”的声音在西方艺术界甚嚣尘上,对于艺术发展该去往何方,争论也越发激烈。

法国艺术家马歇尔·杜尚是第一个对当代艺术给予解释,并将艺术从概念技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艺术家。英国艺术史学家赫伯特·里德把西方19世纪中开场的“实验艺术”,称为当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进行的。可以这样说,观念艺术初见端倪是从杜尚开始的。他将散漫各异却重点明确的物件与媒介当成艺术,创造出一种共通的空间与材料的形式语言。1917年,美国当时正在举办“独立艺术家协会展”,杜尚将一个从店铺买的男用小便池的现成品作为艺术并起名为《泉》放入了美术馆当中,人们将杜尚这个戏谑的行为放大为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在杜尚之前,很少有人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但《泉》颠覆了这一切。1963年,美国Pasadena艺术博物馆举行杜尚首次回顾展,197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又举行他的大型回顾展,自此杜尚的地位完全建立起来。

在继承杜尚把“日常”等同于“艺术”的道路上有三位身体力行的艺术家:美国艺术家约翰·凯奇把日常声音作为音乐,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四分三十三秒》。这一乐曲的乐谱,是几条标有时间长度的直线。他把听众引入第四空间——时间,领悟出音乐中的休止无声可以导致思想境界的转化。劳申伯格把日常物品作为艺术品,1952年展出《擦掉了的德·庫宁素描》,自此开始了对抽象表现主义的背弃,也展现出区别于波洛可、德·库宁这些大师的独辟蹊径的愿望。库宁汉把日常动作作为舞蹈,据说他一辈子都在跳舞,他创作的舞蹈不需要音乐伴奏,也不需要固定的节拍,只需看到无意识的随意动作,仿佛是偶然发生的事件。

19世纪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说过:“成百上千的人都能用嘴谈话,但只有一人能用脑思考。成千上万的人能够用脑思考,但只有一人能用眼观察。”语言是观念的物质媒介,通过自己的观念来看待艺术创作,取消了造型艺术具象的表达,甚至是拥有这些技法的作品本身,同时鼓励艺术家运用新兴的材料与科技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突破了艺术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界限。观念艺术是观念比美术作品更为重要的艺术,艺术作品的外观并不重要,虽然依旧需要视觉形式的呈现,但无论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它必须始于观念。

三、艺术的观念性

观念艺术认为传统艺术的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将艺术局限在外观形态的一般审美趣味上而显得大众化,开始失去艺术的意义以及它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意象。除此之外,观念艺术家也认为造形本身无法让观念和意象一目了然。观念艺术并非是将一堆概念性的理论强加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的观念也绝不能泛泛而谈。所谓“艺术观念”并非艺术家直观横向的想法或要表达的意图,而是纵向的艺术创作思考的过程,艺术思想观念并不局限于在图纸上的表现,它像一个转动的轴承,经历着缓慢而不可的发展,并在不断实验和反复中通向现代艺术发展的“未来”。观念艺术的内核是艺术的观念,后来出现的当代艺术都继承了要有观念性这一特点。

观念艺术之前,艺术作品对媒介使用没有太大的突破,而将其媒介归类于绘画的颜料和雕塑的石头。一幅画作、一件雕塑,都要经艺术家的手来进行实际创作。人们在继承与传递旧事物时既想以传统做基础将其发扬光大,也无法打破自己的思想去重组。美国艺术家索利·莱维特说过“观念是创造艺术的机器”,自观念艺术兴起之后绘画已不是评判艺术的唯一标准,观念大于形式,甚至超越形式的范畴,开始鼓励观众用新的思想方式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物。艺术中的观念性像是“在抽离的独立空间中的前进道路”,最终达到让阅读者、观察者、描述者能够积极思考的目的。艺术家借助艺术中的观念性走出自我,让观众了解他们世界里所展示的景象,而不仅仅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空谈。

四、观念艺术的未来

观念艺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舶来品,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当初带有现代社会标签的东西,或是我们主动从西方学习引进,或是被动被帝国列强用坚船利炮给我们送过来。艺术的发展同样如此,在艺术领域,需要一批现代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积极探索。从之前注重技法与造型,到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挖掘这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观念艺术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涌现出一批如艾未未、蔡国强、森达达、朱青生等当代艺术家。观念艺术突破了昔日人们传统的对艺术的理解范围,是约瑟夫·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理念的最好解释。艺术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才能拥有的东西,而艺术家也开始热衷政治、有社会责任感,艺术已经从象牙塔走下来融入了这个社会,目的在于鼓励观众开拓眼界、启迪思维、提醒观众透过现象看本质。自杜尚的第一件观念艺术作品《泉》——现成的小便池签上自己的名字便成了艺术品开始,观念艺术就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即艺术的反动。

五、结语

观念艺术是对艺术发展的一次大的革新,它所给人的启示是艺术作品需要观念思想,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艺术家做特定的观念艺术。观念艺术超越艺术的范畴,鼓励观众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反思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因而观念艺术有明显的对于哲学的思考。现在的社会中,艺术家所做的当代艺术早已将观念凌驾于一切形式之上,也许他们做的不一定是观念艺术,但作品一定会拥有艺术的观念,这对今后中國的当代艺术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常莉.杜尚与观念艺术[J].文艺生活,2016(8).

[2]唐晓兰.观念艺术的渊源与发展[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3]郭锐.存在与自由:再议“纽约画派”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意识[J].美术观察,2019(2).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我在发现并探索变革
一汽变革大幕开启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明确变革愿景和收益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未来CIO的分量必将越来越重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