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中涅槃题材图像研究成果评述

2019-10-30 03:01李云张嘉宁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像

李云 张嘉宁

摘 要:涅槃题材图像是克孜尔石窟中佛传故事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随着佛教东传,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发展,并逐渐丰富。涅槃图像经中亚传入中国,在克孜尔石窟中广泛分布,数量众多并自成体系,学术界对其研究成果颇丰。文章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作一回顾与评述。

关键词:克孜尔石窟;涅槃题材;图像

“涅槃”,梵语为Nirvāna,原意是“吹灭”“清凉”“平静”。说一切有部把“涅槃”描述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的状态,将“无上涅槃妙果”称作修行的最高境界。

就涅槃题材图像发展过程來看,公元1世纪以前,在古印度巴尔胡特和山奇浮雕中是以塔为比喻手法来暗示涅槃;贵霜王朝时代的公元2世纪左右,在坎达拉佛教艺术中初现了表现释迦牟尼入灭的图像。涅槃题材图像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发展,并逐渐丰富。此类图像在新疆克孜尔石窟中是佛传故事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并自成体系。贾应逸谈到克孜尔石窟艺术视涅槃题材为重要内容的原因时指出:这与龟兹人长期信仰说一切有部、把“寂灭”“解脱”看作人生的理想归宿有关。克孜尔石窟现存涅槃题材图像的洞窟共53个,主要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后,诸天人、弟子等哀悼的场面。涅槃题材系列图像主要包括的情节有: 行雨大臣送佛渡恒河、阿阇世王闷绝复苏、佛履三道宝阶降还、度善爱乾达婆王、苏跋陀罗先佛入灭、无余涅槃、天乐举哀供养、密迹金刚哀恋、荼毗、分舍利、断五趣轮回、提婆达多砸佛、树神举哀、第一次结集、法身常住等。

本文通过对涅槃题材图像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及评述,为进一步梳理该图像的发展变化及体现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做前期准备。

一、涅槃题材图像整体研究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先后有俄国、瑞典、日本、德国、法国等“探险队”来新疆考察,非法从新疆挖盗掠走大量珍贵文物。仅克孜尔石窟被德国探险队剥去和损坏的壁画就达500余平方米,其中不乏有涅槃题材壁画。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涅槃题材图像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为认识古代新疆、探索克孜尔石窟佛教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初,主要由外国学者对克孜尔石窟涅槃题材图像进行研究。20世纪中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对其经典及图像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都有着进一步的开拓。当前对克孜尔石窟涅槃题材图像的整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与经典的对照、图像的构成及图像的比较这几个方面。

(一)图像与经典研究

随着学术的发展和视角的拓宽,有关涅槃题材图像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其图像所据经典的探讨是较为重要的方面。石窟艺术中的图像皆是依据经典绘制,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图像与经典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克孜尔石窟艺术中的涅槃题材图像体现的是说一切有部的思想。印度学者Rajeshwart Ghose Grace S.L.Wong认为克孜尔地区所掌握的是说一切有部的《大般涅槃经》,由此经典决定了壁画主题与图像的选择;并参照图像讨论了《大般涅槃经》的主要经本及相关衍生经文,为研究其涅槃题材图像的原始文献资料提供了参考。李瑞哲的《新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与小乘佛教》一文中对佛涅槃有关的部分画面进行了经文对照,同时将《长阿含经·游行经》和《大涅槃经》相比较,指出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焚棺、收舍利方面与大乘涅槃的含义有所不同。赵莉认为佛涅槃的事迹主要记录在《长阿含经·游行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在《增一阿含经·八难品》中有简略记述,主要体现了说一切有部的思想观念。并用《长阿含经·游行经》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对克孜尔石窟中的涅槃题材图像综合排列起来进行对照叙述,较为系统地针对图像及其所对应的经文进行了解读,为研究系统的涅槃思想体系提供了帮助。

也有学者认为克孜尔石窟艺术中的涅槃题材图像中除含有说一切有部因素外,也含有其他派别因素。朱英荣举例说明了图像与大乘经典的联系,指出其反映了当地大小乘佛教相并流行的现象,为研究大小乘流传的情况提供了部分依据。何恩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分期新论补证》一文中提到了昙无谶带着《大乘涅槃经》到达了龟兹和甘肃地区,为研究涅槃题材图像所据经典的对照提供了新思路。郭萍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剺面”图像进行了解读,认为其中有粟特袄教的存在。刘芳、鲍丙峰、屈钰丽在《新疆克孜尔壁画中佛陀涅槃图探讨与分析》一文中,同样举了克孜尔石窟中划面、划胸的举哀弟子,认为其反映了北亚游牧民族的萨满因素,并以涅槃佛身后的火焰背景为据,认为其含有袄教的文化因素存在,但在其涅槃图像中是否存在祆教、萨满因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二)图像的配置研究

涅槃题材图像是克孜尔石窟中佛传故事画的重要内容,并大量出现,对其图像配置的研究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瑞哲指出克孜尔石窟中多数大像窟和中心柱窟的后室塑、绘涅槃像的配置情况,说明本地非常注重对涅槃的表现,并探讨了从中心柱窟的主室到后室的参拜顺序:从主室开始,绕中心柱窟右旋行走,出后室观主室前壁弥勒这一程式。任平山则认为不是所有的图像都按照这一顺序安排,一种现象是后甬道空间不够,该题材图像就画在左右甬道;另外一种现象是左右甬道呈对称方式绘制佛塔或供养人,对主室和表现涅槃题材区域作了划分,不存在完全绕中心柱旋转的图像配置。日本学者宫治昭对克孜尔石窟中的涅槃图像构成做了系统的分析,将其图像构成分为了四个程式,并举例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图像的比较研究

宫治昭在《涅槃与弥勒的图像学》一书中对涅槃图像在极其广大的地域范围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印度、中亚为中心,东及中国、日本,揭示了涅槃、弥勒图像的传播发展状况,探讨了佛教中有关死(涅槃)与生(弥勒)的问题。此外,他的《关于中亚涅槃图的图象学的考察——围绕哀悼的形象与摩耶夫人的出现》一文通过对巴米扬、克孜尔、敦煌的涅槃图像研究,找出它们与犍陀罗、印度涅槃图像的差异,以探明中亚涅槃图像的特征,并对中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其中对图像细部变化的探讨主要涉及涅槃经变中拔发剺面、刺心剖腹等哀悼场面与摩耶夫人出现等内容。

国内学者贾应逸对克孜尔与莫高窟的涅槃题材图像从图像构成、演变趋势及所据经典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两地图像在内容、形式、风格上的日益分流,对研究两地佛教艺术及相互关系也有重要意义。刘永增在《敦煌莫高窟隋代涅槃变相图与古代印度、中亚涅槃图像之比较研究》中,将莫高窟隋代第 427、295、280 窟中的涅槃变相作出全面探讨,并将其与犍陀罗、巴米扬、克孜尔石窟中的涅槃图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差异,这些涅槃图像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于亮在《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中涉及到了克孜尔石窟与巴米扬石窟中的涅槃图像对比,通过对比可看到涅槃图像在向东传播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发展。

二、涅槃题材图像个案研究

关于涅槃题材图像的研究不仅限于整体的研究,也有对于个案的研究。当前对其图像的个案研究主要有单窟图像研究、单组及单个形象研究这几个方面。

(一)单窟图像研究

早在1984年,朱荣英就在《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新1号窟》一文中对克孜尔新1窟的涅槃题材图像及涅槃塑像进行了探讨,并引据经典与其进行对照。阳艳华在《克孜尔石窟186窟壁画艺术研究》中认为186窟后室及甬道中的塔中坐佛对确定石窟的分期具有一定价值,并推断186窟是克孜尔繁盛期转向衰落期的过渡窟。姚律对克孜尔38窟中的涅槃题材图像进行了较为整体、细致的分析,其中对涅槃图中的火焰身光对图像配置的影响做了推论,认为在克孜尔中心柱窟涅槃图像中,对于如何配置焚棺、八王争分舍利及佛塔,与其火焰因素有关。贾应逸对克孜尔第114窟壁画图像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后甬道后壁所描绘的荼毗和第一次结集图像内容与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后分》和《大智度论》的叙述相吻合。雷启兴在《龟兹早期壁画研究——以克孜尔117窟为例》中对克孜尔第117窟中的三层壁画进行了辨识,指出主室后壁第二层壁画中有涅槃图像存在,并对第二层图像进行了风格划分,同时对三层壁画风格的转变进行了探析,通过对壁画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壁画风格的演变。

(二)单组及单个形象研究

对于单组及单个形象的研究,在多篇文章中有所涉及。赵莉的《龟兹石窟“解脱观”研究——以“无余涅槃”图像为中心》一文中分别对15种涅槃题材图像进行了经典的对照。李瑞哲在《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一文中对“阿阇世王闷绝复苏”“荼毗”“须跋陀罗先佛入灭”“度善爱乾闼婆王”“第一次结集”“无余涅槃”等几组图像进行了研究。于亮的《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一文中对“阿阇世王闷绝复苏”“八王分舍利”“第一次结集”这三组的图像构成进行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部分涅槃题材图像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姚士宏的《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阿阇世王题材壁画》一文对克孜尔石窟中“阿阇世王”题材图像与内地石窟差异性、图像所处的位置及为何独现于克孜尔石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指出了龟兹佛教的发展与整个佛教发展的情况是一致的,即先小乘后大乘的模式。于向东从“变文”“变相”入手,探讨了克孜尔第205窟阿阇世王闻佛涅槃图像与唐代“转变”之间的关联。姚睿的《观者的目光——浅议克孜尔第205窟〈阿阇世王灵梦入浴〉》一文以该题材图像为切入点,结合窟内其他图像,以观者的角度对阿阇世王形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较为新颖。申展桥在《六世纪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北齐墓室壁画岩彩比较研究》一文中,对克孜尔第205窟的“焚棺图”进行了研究性临摹,并对其技法进行了分析。霍旭初在《龟兹乾闼婆故事壁画研究》一文中对照经典解读克孜尔石窟中“度善爱乾闼婆王”图像。满盈盈在《克孜尔石窟中的游牧艺术元素》一文中认为乾闼婆及其眷属这一图像中很有可能含有游牧民族的婚恋方式因素,但是,该观点还需进一步对照经典,进行综合性考证。杨淑红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佛塔》中指出“佛塔”图像形式的演变受时代及当时文化的影响。万熹、杨波在《论克孜尔石窟涅槃佛像的笈多风格》一文中,认为涅槃图像从整体身形、姿态上看,更加接近印度笈多艺术的风格。

三、关于涅槃题材图像的其他相关研究

(一)图版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一系列画册、图录,其中包括《中国新疆壁画全集》第1—3卷、《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第1—3卷、《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宝典》第1—3卷、《西域美术全集7龟兹卷·克孜尔石窟壁画》第7—11卷。这些画册在记录图版的同时又对涅槃经变附有或简洁或系统的论述,极具学术价值。

霍旭初、祁小山编著的《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中,用中、日、英三种语言对克孜尔石窟中部分涅槃题材图像进行了简要论述。马秦、范书财编著的《龟兹造像》、冯斐编著的《龟兹佛窟人体艺术》也收录了部分克孜尔石窟中的涅槃题材图像。

(二)著述类

国内对于克孜尔石窟中涅槃题材图像的相关著述較少,大多是概述类,包括朱英荣、韩翔编著的《龟兹石窟》,朱英荣、王建林编著的《龟兹石窟漫谭》,赵莉编著的《龟兹石窟百问》,李裕群编著的《古代石窟》,陈钰、何奇编著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故事精选》,周菁葆编著的《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等著作,都对克孜尔石窟中部分涅槃题材图像有收录。

四、总结及展望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整理来看,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在整体研究上,结合图像与经典的对照方面及图像配置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克孜尔石窟中的涅槃题材图像为参照,进行的比较研究为学界开阔了研究视野。但从美术与美术学的角度及跨学科研究角度所做的研究略显薄弱,有待进一步的开拓研究。

在个案研究方面,虽克孜尔石窟中存在大量的涅槃题材图像,但对单窟、单组及单个图像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尚有部分涅槃题材图像或因规模较小、情节简单,或因画面漫漶,而未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针对性研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版类的著作为学者研究涅槃题材图像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图像资料,但在对图像的解读上,仍有部分细节有待考证。著述类著作大多是概述性地对克孜尔石窟中涅槃题材图像进行描述,国内暂时没有对其图像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门著作。

涅槃题材图像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本土化的发展。因此,在比较研究的领域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空间。

综上可见,对克孜尔石窟中涅槃题材图像的专项研究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部分小幅画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贾应逸.克孜尔与莫高窟的涅槃经变比较研究[C]//龟兹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编.龟兹文化研究(三).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赵莉.龟兹石窟“解脱观”研究:以“无余涅槃”图像为中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Ghose R,Wong G S L,郭梦源,等.克孜尔石窟涅槃图所反映的故事和传说概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

[4]李瑞哲.新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与小乘佛教[J].宗教学研究,2006(3).

[5]朱荣英.论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涅槃画的几个问题[J].法音,1982(3).

[6]何恩之,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分期新论补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7]郭萍.从克孜尔石窟壁画看龟兹地区粟特艺术的传播[J].西域研究,2010(4).

[8]刘芳,鲍丙峰,屈钰丽.新疆克孜尔壁画中佛陀涅槃图探讨与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7(3).

[9]李瑞哲.克孜尔“西域式”石窟模式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4.

[10]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

[11]宫治昭,唐启山.论克孜尔石窟:石窟构造、壁画样式、图像构成之间的关连[J].敦煌研究,1991(4).

[12]宫治昭.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M].李萍,张清涛,译.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13]宫治昭.关于中亚涅槃图的图像学的考察:围绕哀悼的形象与摩耶夫人的出现[J].敦煌研究,1987(3).

[14]刘永增.敦煌莫高窟隋代涅槃变相图与古代印度、中亚涅槃图像之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1995(1).

[15]于亮.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16]朱荣英.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新1号窟[J].文物,1984(12).

[17]阳艳华.克孜尔石窟186窟壁画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18]姚律.克孜尔石窟第38窟佛涅槃图像谈[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1).

[19]贾应逸.克孜尔第114窟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4).

[20]雷启兴.龟兹早期壁画研究:以克孜尔117窟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1]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J].敦煌学辑刊,2006(1).

[22]于亮.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3]姚士宏.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阿阇世王题材壁画[C]//龟兹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编.龟兹文化研究(三).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4]周菁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5]于向东.克孜尔第205窟阿阇世王闻佛涅槃壁画与“转变”[J].装饰,2003(4).

[26]姚睿.观者的目光:浅议克孜尔第205窟《阿阇世王灵梦入浴》[J].中国美术,2011(4).

[27]申展桥.六世纪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北齐墓室壁画岩彩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

[28]霍旭初.龟兹乾闼婆故事壁画研究[J].敦煌研究,1990(2).

[29]满盈盈.克孜尔石窟中的游牧艺术元素[J].新疆大学学报,2012(6).

[30]杨淑红.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佛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

[31]万熹,杨波.论克孜尔石窟涅槃佛像的笈多风格[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3).

[32]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新疆壁画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33]周龙勤.中国新疆壁画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

[34]孙大卫.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宝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5]赵莉.西域美术全集:龟兹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6]霍旭初,祁小山.絲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

[37]马秦,范书财.龟兹造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8]冯斐.龟兹佛窟人体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

[39]朱英荣,韩翔.龟兹石窟[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

[40]朱英荣,王建林.龟兹石窟漫谭[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0.

[41]赵莉.龟兹石窟百问[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3.

[42]李裕群.古代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43]陈钰,何奇.克孜尔石窟壁画故事精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云,清华大学博士,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实践与理论研究。

张嘉宁,新疆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石窟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图像
雨伞
无限追踪
A、B两点漂流记
改进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在彩色年轮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MH370痛定思痛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天线、生发剂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