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靖州苗族歌鼟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10-30 03:01徐婧璇田经纬杨丽菲张天华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婧璇 田经纬 杨丽菲 张天华

摘 要:歌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三锹乡的地笋苗寨是其发源地之一,享有“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深山瑰宝”“天籁之音”之誉。文章从歌鼟的历史入手,分析其发展现状,总结保护和传承苗寨歌鼟的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苗族歌鼟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苗族歌鼟;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西怀化是歌鼟文化的发源地,其发展历史悠久,充分展示出靖州这个地区浓厚的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鼟是指击鼓的声响,歌鼟则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它来源于苗民的生活,歌苗民文化,唱苗民生活,是苗族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

一、歌鼟的来源与历史发展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其中苗族群众主要分布在三锹乡一带,占总人口的40%。

歌鼟的唱法来源于大自然。古老的苗族村落环境优美,苗族先民们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谱写出不同音调的歌曲,代代相传,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调的和声。

苗族人民喜爱唱歌,唱歌成为他们沟通思想感情以及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歌鼟文化得以顺利传承下来并经久不衰,苗族人民在歌唱中发扬了互敬互爱、勤劳勇敢的高尚道德,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歌文化。

随着歌曲形式的不断扩展,根据音乐载体的形式,可以将歌鼟划分为饭歌、担水歌、山歌、酒歌、茶歌、款歌、三音歌和嫁歌八种。歌曲大多采用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兴、拟人等,使用丰富的联想,引用民间故事。其内容和题材也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有历史流传的故事歌、有讲述人物行为的叙事歌、也有男女互诉衷肠的情歌等。曲调也因地区而异,演唱大多由低声起,婉转流畅,而后进入中高部,多个声部相互配合。

歌鼟不仅是苗族人民叙事、交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

现如今,歌鼟的发展却呈现出不容乐观的局面。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湘西南地区带来了剧烈的文化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本地文化逐渐衰弱,歌鼟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空间也在迅速萎缩,传承问题也遇到了极大的挫折,传承此文化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面对歌鼟文化发展如此窘迫的境况,相关部门和大众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其顺利传承和发展。

二、歌鼟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歌鼟教学资源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了,同样,会说苗语的人也寥寥无几。要想传承这种文化,就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教师对歌鼟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虽然也想将这种艺术传承下去,但自身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歌鼟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尽管相关部门很重视歌鼟艺术,但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调动教师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歌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缺乏教学资源而不能及时记录、保存文化精髓。

(二)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要想传承传统的歌鼟艺术,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一些社会人士对歌鼟艺术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为什么歌鼟的传承受到了阻碍?因为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会觉得学习这种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接触了其他音乐以后,觉得流行音乐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苗民放弃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也一律从简,这都是因为没有进行积极的宣传。只有社会的宣传力度到位,大家才能认识到歌鼟艺术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文化的传承。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湘西南地区不再是原来所处的封闭状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力量不断推动,致使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使当地文化受到了冲击。当地民众应当充分发扬歌鼟的闪光点,缺乏文化自信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以前,苗族群众的生活比较闭塞,对文化有一定的传承意识,他们只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无论是风格,还是曲调,都没有太大的突破。虽然苗族歌鼟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歌调,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苗族风俗息息相关,但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发展为苗族群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们可以学到以前未接触到的音乐,再加上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从而使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作为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多元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歌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

三、保护歌鼟的原因

(一)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不断变化,文化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审美鉴赏力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将歌鼟传承下来,对歌鼟内容的表达、演唱的方式等进行不断的创新,将具有交互性、传播性等特性的现代多媒体作为歌鼟的新载体,融入现代生活,使歌鼟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与规律

伴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而歌鼟作为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发展空间窄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传承后代对本民族文化学习的忽视等,使其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导致其唱法、形式等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处于濒危状态。要将歌鼟的种类、声部习惯等建成系统的数据库,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素提高到重要位置,同时还需要必要的宣传,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歌鼟文化已经申遗成功。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媒体的储存功能已成为非遗资源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资源共享和互用的平台,通过媒体技术的梳理,整理出歌鼟文化的整体脉络,保留并传承歌曲唱法。因此,要利用网络平台对歌鼟文化要素进行具体的记录,有序整合资源,保护与共享歌鼟资源。

(三)现代化浪潮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标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对于现代文化的冲击,歌鼟文化需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吸引力,这需要管理方、传播方理性地思考、研究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以诚意和敬畏之心深入了解受众心理,对歌鼟文化进行相应的创新发掘,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歌鼟文化发展与保护对策

在多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经济发达、传播能力强的西方国家将文化产品售卖到世界各地。歌鼟文化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

新媒体环境为歌鼟文化扩大了受众与传播空间。在中国,大量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等)音乐文化被应用于音乐创作实践。《天路》等经典作品广为流传;青歌赛上,少数民族歌手歌唱家乡曲调从而获奖等,这些都能说明,少民族音乐具有的风格符合现代听众的口味,人们在民族音乐的回声中,感受心灵的宁静、获取片刻思想和身体的自由,暂时脱离城市的喧嚣,回到大自然中。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表演已得到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在当今时代得以流行并传唱。

(一)完善文化体制管理方式

加强政府层面的管理。在部分情况下,因为相关部门或者地方对歌鼟文化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所以管理和经费的筹措在客观上有一定困难。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当尽快完善相应举措;成立歌鼟保护部门,对歌鼟文化进行系统保护;明确文化保护相关机构的责任和规范。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歌鼟文化发展和保护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必须整合资源,完善管理體制,建立文化垂直管理体制,设立精准负责部门,既可以加强对歌鼟文化事务的发展与保护,也可以有力保障其管理与发展的经费。

(二)建立健全歌鼟文化发展保护的措施、政策以及法律

建立奖励机制,对传承者进行补助;开拓文化市场,帮助歌鼟文化走向全国;设立歌鼟发展基金,鼓励文化创作,创造歌鼟歌曲的经典曲目。深度挖掘歌鼟文化价值,激发民众对歌鼟的传承和保护,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歌鼟的文化价值。

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大力发展歌鼟品牌文化产业,把以代表性苗寨为中心的附近村落规划为生态旅游区,加大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力度,吸引广大苗族村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

(三)加强当地文化传播媒介生态建设

网络时代的媒介传播的信息辐射范围极广,每个人都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信息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这给歌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进一步构建和谐的传播环境。在推广歌鼟文化时,将歌鼟文化和地区的风土人情作为主要内容,制作成不同类型的CD,编辑、出版画册和文集等相应宣传册,将经典的歌曲制作成铃声,灵活多样地宣传、推广歌鼟文化。目前歌鼟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感受其文化氛围,有力地扩大了歌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四)不断推动创新表现形式

创新使用歌鼟文化元素,以适应现代社会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歌鼟文化异彩纷呈,在传承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创新,赋予歌鼟文化元素新的时代色彩,又要善于利用,适当地对其他歌曲的表现形式进行吸收和融合,这样可以使固有传统因注入新的血液而生机勃发,变得更健康,能够增长其文化自信。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传统歌谣苗族歌鼟,发现并挖掘其传承意义和方式。通过民族文化这个窗口,可以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新的时代、新的文化环境赋予人们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承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性的责任,深入了解歌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传承关系,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其在现实社会和历史延伸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