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水画创作中“情”“理”“技”的统一

2019-10-30 03:01陶振兴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技法情感

陶振兴

摘 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道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敬,与自然和谐,以自然作比。山水的含义绝不限于纯粹的自然给予,山水充满了情、思、意、神、魂,是宇宙精神与灵魂世界的统一和谐体。山水画创作中要有“神”的引导,有了“神”的激发,才会有创作的冲动和构想,“技”与“理”是山水创作的基础,为营造山水意境,传达画家的情感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同时山水画创作十分强调精神境界,创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不同,也将决定其艺术作品品味的高低。文章通过对山水画创作过程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展示山水画创作的深层规律和本质特性,挖掘出山水画创作美学和精神思想层面的联系,以期使山水画创作者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创造出既符合民族艺术精神又富有时代感和艺术个性的山水作品来。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情感;理法;技法

一、山水画创作离不开画家真挚、浓厚的“情”

中国山水画不仅描绘山川自然,它更承载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哲学观,山水画家大都喜欢借山川自然来表现自我的精神、情感,表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關系。历代优秀的山水画家无不以个性化的感情,把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合二为一,创作出充满真挚情感的山水画作。不论社会、时代如何变化,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总离不开情感的激发。山水画创作也要有充沛的情感,画家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可能会引发他的思考和创作冲动,每位画家会有不同的精神反射和精神感应,也由此带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作品。只有饱含真情的艺术探索才是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山水画初学者更要专情,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感情最深厚、最强烈的创作素材,然后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表现它。

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他九上黄山,五游九华,四登泰岳,……自嘉陵江而下,观长江三峡,登巫山十二峰,直至香港、九龙等地。正是由于黄宾虹对祖国自然山川的热爱,他才到如此多的地方去游历、写生,并以“浑厚华滋民族性”作为自己绘画追求的最高美学思想,完成了中国绘画古典体制、古典文化向新时期新的文化审美趋向的转变,他的山水画结束了中国山水画坛萎靡不振的状态,开创了独特的、雄浑苍茫、大气磅礴的现代山水画意境,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山水画大师。

山水画大家李可染作为黄宾虹先生的学生,他的艺术与其老师截然不同,但也正是其对祖国山河的深切热爱,使得他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成为了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爱黄山的松云,爱漓江的烟雨,并用自己的画笔将山水之美展现出来。因此,没有画家对自然山川的炽热之“情”,就不会形成画家独特的山水画艺术,更不会创造出那么多情真意切、画面优美的山水画来。在具体的山水画创作中,正是由于画家对某山、某水或者某个山村的热爱,正是因为画家真挚强烈的“情”的驱使、引发,才使得画家有了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二、山水画创作需要“理”的指导

“理”包含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主要指情理、物理、画理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树木生长的规律、太阳升落的规律、宇宙阴阳运行的规律、用笔用墨的规律、画面构成的规律、虚实疏密的规律等。任何事物如果违背了发展规律,违背了“理”,最终必须会被淘汰。山水画创作也是如此,要想画好山水画,就要仔细研究山水画创作的规律,明白情理、物理、画理。研究“物理”,比如,研究树的生长规律,知晓树木如何出枝,树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有何不同,北方的树与南方的树有何不同,树的画法有何不同。我们不能在北方的山水中画上南方的椰子树,更不能把盛开的梅花画到秋景的山水之中。具体到对树木的笔墨表现上,更要区别好树杆的粗细,树枝的长短、聚散,远景的树木和近景树木的大小虚实关系。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情理、物理、画理的熟练掌握。

首先是创作思想要符合情理,艺术表现真善美,而不是宣扬假恶丑,山水创作需要真情实感,要传达画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不要用其他画家的创作思想来代替自己的想法,要深刻剖析自己。其次,要尊重物理,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言:“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可见山川有阴阳之变化,四季之不同。树木有种类不同,山石有质地不同,山水创作中要考虑到山石、树木、溪流、房屋搭配是否合理,创作要把季节、地域的因素考虑其中,使创作符合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符合“理”。最后,山水创作的作品要符合画理,这个包含很多的内容,涉及到山水画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如用笔,有中锋、逆锋、侧锋等;运墨包括各种墨法,如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构图有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平行线构图等。尤其是对画面各种物象的处理要聚散得法、疏密有致、干湿互用,整体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和大块小块的对比,这些画理都是营造好画面的基础。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揭示了自然山川的美丽,也寄托了画家的“情”,山水画创作更加侧重的是对画家独特情感和精神的表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山水画直抒胸臆,传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又要在山水创作中突出自己的个性,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艺术作品,这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多样、灵活表现的“技”。

三、山水画创作中的“技”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风采、博大深厚的内涵,以及它独特的、纯正的东方意味,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山水画千余年来蓬勃发展的历程中,山水画技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而山水画技法的发展不仅是山水画发展的表现,同时更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山水画发展的历史也是山水画技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是从表象向表意写心发展,那么其技法的进步和成熟是山水画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掌握扎实的、丰富的“技”,画家才能在山水画创作中得心应手、笔墨从心,更好地表现自然山川和自己的情感、个性。

中国山水画自五代至宋元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中国画以表现人物画为主发展起单线勾勒技法,但这种技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山川面前显得单薄无力。他们为表现大自然丰富的物象而创造了各种皴法,丰富了单独用线的构成效果。他们用扁阔硬捷的短线组成斧劈皴,来表现北方山石的硬朗、峻峭;用浑厚、平和的中锋线交错成网络般的披麻皴、解索皴来描绘南方山峦的丰茂;用舒卷多变的交错线聚合成的卷云皴,来表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势变化;用圆点集合而成的豆瓣皴来描绘山石的厚重和坚实。前辈大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对不同山水技法的创新和发展,才使得山水画的面貌有了更丰富的韵味和风格。如董源的氤氲、范宽的刚劲、郭熙的润泽、米芾的迷蒙、李唐的厚重、马远的清远、夏圭的淋漓……这些山水大家无不以独特、成熟的笔墨技法,造就了山水画的万千风情。元代文人山水画家,由于更加注重笔墨形式审美的独立性,更加讲究笔墨技法的质量和标准,使笔墨形式被锤炼得更加精致,更加敏锐。其实文人画家所推崇的逸品,也并不是描绘了特别的内容,而是一种新的笔墨人格化的体现,元人改湿笔为干笔,使得笔墨的变化更为细腻,更为丰富。山水画技法的丰富和成熟,才使得笔墨本身的内涵更为丰富,也使得笔墨本身的情感宣泄力、可鉴赏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近现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其独特的、极富变化的笔墨,极度反差的疏密、黑白处理等,共同支撑了他浑厚华滋艺术风格的形成,也直接孕育了后来红满大半个中国的李可染的光感山水。潘天寿先生对画面的单纯化的追求,对于用笔力度的强调,特别是其苦心经营而突出的框架结构,共同促使他成为最具有现代感的国画大师。黄土画派代表画家石鲁先生,借花鸟画的水墨技法作山水,他色墨混合的方法,豐富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力。山水画大家傅抱石先生不拘常规,作画多用泼墨散锋破笔皴,他的画十分注重画面大气氛的挥洒,也是其主观情绪的宣泄。山水画大家张大千得益于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同时也得益于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这种传统的青绿色彩在画面上大面积流动、泼洒而造成新奇刺激的视觉效果,给山水画创作者在对中外绘画的选择和借鉴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李可染先生所创作的光感山水,他严谨厚重的画风,层层积染的墨法,拉开了与文人画山水的距离,成为一种写实主义回归的山水风格,他代表了一代山水画家的努力,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陆俨少先生对山水画中点、线、面的运用及其组合趣味的追求,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技法,特别是点线、皴法等程式的重新审视,她对山水画装饰化色彩的巧妙运用,值得后人关注与研究。例举这些大家是为了再次强调山水画创作中“技”的重要性。只有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勇于创新,探索出新的表现技法和新的审美意境,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风格才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笔法、墨法是山水画创作中最基本的“技”,近代山水大家黄宾虹将创作实践中的笔墨技法总结为“五笔七墨”。“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是书画用笔审美特性及山水画创作的基本笔法的高度概括。墨法与笔法不可分割,“墨法尤以笔法为先,无墨求笔,至笔未有合法,虽墨得明暗,皆所不取,有笔兼有墨,最为美备”。指的是浓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焦墨法。这是画家在长期的山水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笔法和墨法是山水画最基本的技法,如果山水画创作没有具体“技”的支撑,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如愿实现。而没有对山水创作的规律,尤其是对物理、画理的深入把握,山水画创作的思想就难以顺利实现,所要营造的意境就难如愿以偿。当然,山水画创作中的“情”是引导,是导火线,有了“情”的激发,才会有创作的冲动和构想。而“技”与“理”是山水创作的基础,为营造山水意境、传达画家的情感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三者互相影响,缺一不可,所以说,山水画创作是“情”“理”“技”的统一。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技法情感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情感
作品一
台上
秀秀台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