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关键词俄译探讨

2019-10-30 04:19张博雅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克里夫佐夫译本

张博雅

一、《论语》俄译历史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学经典,其中提到的“仁”、“孝”至今都是中国人遵循的价值观。在俄罗斯,《论语》的翻译是从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开启的。这批传教士团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学家,如俄国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等。

据统计,目前《论语》俄译本至少有14种,其中传播最广,备受赞誉的属别列罗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的译本。本论文中,笔者选取五种俄译本比较分析。分别是别列洛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波波夫(П.С.Попов),克里夫佐夫(В.А.Кривцов),戈拉瓦乔娃(Л.И.Головачева),谢梅年科(И.И.Семененко)。

二、学而篇译本翻译比较

1.学而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别列洛莫夫将“时”译为“Своевременно”及时;波波夫与谢梅年科译为Постоянно经常;克里夫佐夫译为“время от времени”偶尔;戈拉瓦乔娃译为“в свое время”及时。

“时”字在周秦时做副词使用,表示“在适当的时候”。[2]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这里波波夫的译本更加准确,符合此解。

别列洛莫夫将“习”译为“претворять в жизнь”应用于生活中;波波夫译为“упражняться”练习;克里夫佐夫译为“повторять изученное”复习学过的内容;戈拉瓦乔娃译为“вводить их в привычку”成为习惯;谢梅年科译为“добиваться совершенства”达到完美。

“习”有两种解释,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2]笔者更偏向于“温习”,古言有“温故而知新”,指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克里夫佐夫的译本“温习”更符合此解。

2.学而篇(二)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歟!”

别列洛莫夫将“道”译为“Дао-Путь”,这里是音译;波波夫译为“законы дл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行为准则;克里夫佐夫译为“правильный путь”正确的道路;戈拉瓦乔娃译为“Норма”规范;谢梅年科译为“Путь”道路。

道在中国古代,有多种含义。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庄子云:“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壁。”“道在屎尿。”(《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二》)孔子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第五章》)

老子说道阳春白雪,庄子说道下里巴人,孔子说道中庸。

这里的“道”指孔子的仁道,是治国做人做事的原则。贝列罗莫夫的“Дао-Путь”,俄语“Дао”多指老子的“道”,因此容易与其混淆。波波夫的翻译,指行为准则,在这里更为准确。

3.学而篇(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别列洛莫夫与克里夫佐夫将“仁”译为“Человеко

любие”爱人;波波夫译为“Гуманность”仁爱;戈拉瓦乔娃译为“Совесть”良心;谢梅年科译为“Челове

чность”仁爱。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深刻而富有内涵。《论语》中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仁”则爱人。这个意义上,别列罗莫夫和克里夫佐夫的翻译可以传达此意。而戈拉瓦乔娃对“仁”的理解不到位,因此译文不准确。

《论语·颜渊》中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在这里“仁”的解释又提高了一个境界,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要求。

因此“仁”的翻译可以使用音译“жэнь”并加以注释,使其更直观地展现给读者,帮助译语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仁”的深刻内涵。

4.学而篇(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别列洛莫夫将“三”译为“ежедневно трижды”每日三次;波波夫与克里夫佐夫译为“в трех отношениях”三个方面;戈拉瓦乔娃译为“трижды в день”一日三次;谢梅年科译为“на день трижды”一日三次。

古人常以三、九表示多的意思。此处正好列举了三件事,与“三省”巧合,不可因此解释为“三次”或“三件事”。[1]这里所反省的三件事,和“三省的”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是指三件事,那么依据论语句法应该这样写“吾日省者三”。[2]

因此,对于“三”的翻译,这几位汉学家的翻译都不尽如人意,在这里应该将多次与反省的三个内容均译出。

5.学而篇(五)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别列洛莫夫与波波夫将“道”译为“При управлении”管理;克里夫佐夫译为“Управляя”统治;戈拉瓦乔娃译为“[Чтобы соблюсти]в Норме”遵循规律;谢梅年科译为“Правя”统治。

“道”这里是动词,用作治理。戈拉瓦乔娃对“道”的理解与第二章中的名词“道”相混淆,因此翻译不正确。其他译本为治理、统治,均符合此解。在翻译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理解原文内容,将其内化吸收,再用译语中合适的词语翻译。

6.学而篇(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别列洛莫夫将“悌”译为“быть уважительными к стар шим”尊敬长辈;波波夫译为“уважительна к старшим”尊敬长辈;克里夫佐夫译为“уважительность к старшим”尊敬长者;戈拉瓦乔娃译为“относятся к людям, как к старшим братьям”以兄长相待;谢梅年科译为“послушны старшим”顺从长辈。

出则悌,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若以此为解释,戈拉瓦乔娃意为“以兄长之礼对待其他人”,便符合这里的解释。

《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弟”已经超越了手足兄弟的血缘之系,因此可以认为“悌”除了尊敬兄长外,还可以泛指其他地位或辈分高于自己的人,克里夫佐夫的译本符合此解。而Семененко“顺从长辈”,原文中并无顺从之意,这里翻译不准确。

三、总结

《论语》的外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的理解译文也不同,在国内《论语》注解就有许多版本。且《论语》的俄译多是俄学者。中国文化的解读,哪怕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也很难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是外国学者。因此,他们对于《论语》的翻译有不准确的理解,不能准确传达孔夫子深刻精神内涵。作为推介中国文化的方式,这也很大程度地妨碍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这也是对我们俄语学习者的动力,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4:1-4.

猜你喜欢
克里夫佐夫译本
给自己切阑尾的医生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漫画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归属感缺失下的悲剧人生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框架下的希刺克里夫和凯瑟琳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