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体育电影的新期待

2019-10-31 09:30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19年20期
关键词:陈可辛女篮郎平

韩浩月

中国女排在国庆节前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38年来第十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为庆祝中国女排夺冠,由陈可辛导演并将在今年春节档公映的电影《中国女排》提前放出预告片,给球迷和影迷发足了“福利”:巩俐饰演的郎平被认为“神还原”,举手投足间都是“铁榔头”的风采;黄渤被传出饰演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冠军的教练陈忠和;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年轻时代郎平的饰演者正是她的女儿白浪。

拍摄一部真正能够与女排成绩媲美的世界一流女排题材电影,以及涌现几部拍出历史感、拍出气势、拍出魅力的体育电影,一直是中国观众的强烈愿望。陈可辛作为在文艺片与商业片领域都有不错成绩的导演,被认为有实力把《中国女排》拍好。除了《中国女排》之外,陈可辛2018年10月还开机了《李娜》,同样引起观众很大的期待。

但在没看到电影全片之前,谁也不敢保证,某位导演的作品就一定能够达到或超出预期,尤其是在体育电影这一块,虽然题材不算非常特殊,但拍摄体育电影要有逼真的现场感,要对竞技运动在银幕上的呈现有独到的技巧,还要有设计精巧的故事烘托气氛、传递价值观,制造更丰富立体的观感。

体育电影是“烫手山芋”,很少有导演愿意挑战这个题材,包括最著名的那几位导演,也没有拍摄体育电影的计划。国产体育电影有过自己的辉煌年代和代表作品,《女篮五号》 《沙鸥》《水上春秋》均在当年有全民反响。这几部电影受欢迎,在于其叙事母题中为国争光、民族荣耀与家国情怀等元素,很容易激发那时观众的情绪,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在鼓舞人、激励人、提升希望感和干劲方面,当年的体育电影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现在再拍体育电影,仍然要参考《女篮五号》等老电影的成功之处。但在继承这些精神遗产的同时,也要考虑观众更新换代以后,对体育电影有了新的消费需求:年轻观众更愿意从小处着眼,看重个体与个性在宏大主题里的分量,在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比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就启用了这种朴素的叙事方式,从上映后的票房和口碑看,可以用“大获成功”来形容。

體育电影的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体育+”早已成为国际影坛体育题材创作的风潮,《摔跤吧,爸爸》中对于女性平等权益的争取,《百万美元宝贝》对人性阴暗与疼痛一面的刻画,《光荣之路》中的反种族歧视,《胜利大逃亡》对纳粹的批判……可以这么说:体育电影好看与否,真正的决定因素已不再只是体育比赛本身,而是后加进电影中的其他社会、政治、人性元素。体育电影不会因为这些元素的融入而变得不纯粹,反而更有助于观众去理解体育运动在不同环境下被挖掘出来的力量之美、精神之美。

目前的中国,迫切需要一部新的全民话题体育电影,我们不缺素材,也不缺人物与故事,缺的仍然是优秀的编剧与导演。

但愿,陈可辛的《中国女排》能在今年的春节档一鸣惊人。

猜你喜欢
陈可辛女篮郎平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
沃疆集团与新疆女篮再牵手 新疆沃疆女篮开始新征程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