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9-11-01 06:16赵莹莹赵如森崔玉忠王永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埃克进展靶向

赵莹莹 赵如森 崔玉忠 王永涛 辛 超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淄博 25540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错过治疗时机,大多数患者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根治。目前,临床治疗晚期NSCLC 的方案较多,但5 年生存率仍较低[1]。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是临床药学研究的新领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本病的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已被证实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明确的晚期NSCLC 治疗[2]。盐酸埃克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3 个EGFR-TKI 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埃克替尼在晚期NSCLC 靶向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6 例晚期NSCL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 例,男19 例,女24 例,年龄54~78 岁,平均(65.7±7.2)岁,Ⅲ期25 例、Ⅳ期18 例;对照组43 例,男20 例,女23 例,年龄52~79 岁,平均(65.3±7.8)岁,Ⅲ期24 例、Ⅳ期19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NSCLC 诊断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经CT 检查明确肿瘤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并行EGFR 基因突变检测;其中,19delete 突变35 例、21L85R 突变47 例、18G719X 突变4 例;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EGFR 基因突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化疗,给予第1、8 天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3 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21d为1 个化疗周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盐酸埃克替尼(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10061),125mg/次,3 次/d[4]。两组均每4 周复查1 次CT,观察病灶变化,并常规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至病情出现进展为止。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肺癌的疗效标准,分为CR、PR、SD、PD 四个等级。客观缓解率=(CR+PR)/ 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5]。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1 年至死亡,记录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毒性标准(NCI-CTC 3.0)判定评级[6],评估有无皮疹、腹泻、胃肠道不适、转氨酶轻度升高、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特征与疗效相关性用r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8.84%、疾病控制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1%、69.7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皮疹、腹泻、胃肠道不适、转氨酶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晚期NSCLC 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但容易产生严重毒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存在较高化疗失败率[7]。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实验证实,TKI 治疗适用于存在EGFR 基因突变的患者,其他未突变患者的疗效敏感性较差[8-9]。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竞争性结合受体胞内部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使自体磷酸化受阻,酪氨酸激酶活性被阻断,抑制下游信号传导,阻碍EGFR 活化,避免一系列细胞效应的发生[10-11]。埃克替尼在2014 年被CFDA 批准用于晚期EGFR 基因突变的NSCLC 一线治疗。它是有个用于治疗肺癌的EGFR-TKI,可抑制肿瘤细胞内血管生成,防止肿瘤细胞远处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12-17]。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8.84%、疾病控制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1%、69.77%(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腹泻、胃肠道不适、转氨酶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埃克替尼对晚期NSCLC 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加快症状缓解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慢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能提高晚期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埃克替尼在晚期NSCLC 靶向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埃克进展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3KI深圳市埃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智能影音室 埃克思WMS-C3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