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我的家风故事”写作指导

2019-11-01 04:00
中学语文 2019年29期

谢 涛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请以“我的家风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角度一: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件事叙述家风的重要性,从而突出良好的家风对自己良好品格形成的影响。

写作技巧:这个角度的素材相对而言比较好选,但要避免记流水账,不能单纯的叙述事情,一定要叙议结合,要能体现家风对自己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性。

角度二:从家风的重要性切入,从而辩证阐释“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写作技巧:选择这个角度切入的时候要平衡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要点出家风的传承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小家风成就大家风。结尾应有呼告的话语,用以升华文章的主旨。

角度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家庭这一小环境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叙写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写作技巧:好家风是要培育、传承的,更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弘扬的。家庭这一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引出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上升到时代的高度来谈。

【经典引用】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马伯庸

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法国·罗兰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

【名家美文】

傅雷家书(节选)

聪,亲爱的孩子!

期待了一个月的结果终于揭晓了,多少夜没有好睡,十九晚更是神思恍惚,昨(二十日)夜为了喜讯过于兴奋,我们仍没睡着。先是昨晚五点多钟,马太太从北京来长途电话;接着八时许无线电报告(仅至第五名为止),今晨报上又披露了十名的名单,难为你,亲爱的孩子! 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也没辜负波兰师友及广大群众这几个月来对你的鼓励!

也许你觉得应该名次再前一些才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美中不足”之感? 可是别忘了,孩子,以你离国前的根基而论,你七个月中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比赛也已经do your best[尽力而为]。不但如此,这七个月的成绩已经近乎奇迹。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华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多少年来,她嘴上不说,心里是一向认为我低估你的能力的;如今她统统向我说明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用多么愉快的心情承认错误: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再想到一九四九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之下相比,不像是作梦吧? 谁想得到,五一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que Sonata [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 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 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回过来说: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对你也许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的帮助的。唯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我多少年来把你紧紧拉着,至少养成了你对艺术的严肃的观念,即使偶尔忘形,也极易拉回来。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护,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做的情绪抬头。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说到“不完整”,我对自己的翻译也有这样的自我批评。无论译哪一本书,总觉得不能从头至尾都好;可见任何艺术最难的是“完整”! 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 [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完美]。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比赛既然过去了,我们希望你每个月能有两封信来。尤其是我希望多知道:(1)国外音乐界的情形;(2)你自己对某些乐曲的感想和心得。千万抽出些功夫来! 以后不必再像过去那样日以继夜的扑在琴上。修养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技巧也得长期训练,切勿操之过急。静下来多想想也好,而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

【点 评】

本文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一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希望儿子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开篇真心祝贺孩子取得的成绩,能感受到作者的强烈的父爱。接着再次鼓励孩子,并大胆的承认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在肯定孩子的成绩的同时,但更多地是勉励他继续前进。严格要求自己,取得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应平常心对待,凡事不能要求太完美。最后提出自己的两点要求,更多是体现了对傅聪的关爱,特别是对他思想修养方面的。

这封信语重心长,浸润着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的家风,闪耀着家国思想的璀璨光芒。文字优美,感人至深,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定会有许多地方引起我们强烈的思想共鸣。

【名言素材】

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 [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 [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片段素材】

素材一

期待了一个月的结果终于揭晓了,多少夜没有好睡,十九晚更是神思恍惚,昨(二十日)夜为了喜讯过于兴奋,我们仍没睡着。先是昨晚五点多钟,马太太从北京来长途电话;接着八时许无线电报告(仅至第五名为止),今晨报上又披露了十名的名单,难为你,亲爱的孩子! 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也没辜负波兰师友及广大群众这几个月来对你的鼓励!

【素材点拨】

在这篇家书里,傅雷对自己孩子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大胆的鼓励,毫不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这也跟我们现在提倡的“鼓励教育”不谋而合。孩子需要鼓励,不能一味地打压,傅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可以适时鼓励,让其品尝获得成绩的喜悦。

素材二

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做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素材点拨】

傅雷在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肯定的同时,又告诫他要戒骄戒躁,要有忧患意识。这何尝不是对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可谓用心良苦。

素材三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 [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 [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素材点拨】

傅雷在谈到人生追求方面时,要求傅聪不必事事追求完美,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因为我们的追求是无限的,但是能做到的却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正确面对得失,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淡看人生。

【佳作展示1】

家风代代桌上传

刘雨彤

在我们家,吃饭是一件极富仪式感的事。(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照例是由最小的孩子摆碗筷,大一点的孩子端菜。所以即便是我那才满5 岁的弟弟,也责无旁贷的担当起摆碗筷的任务。一开始他还很不情愿,过几个月后就俨然成了熟练工,完美地“继承”我的衣钵。当然端菜就成了我的活了。忙了一天的父母就坐在桌边,看我们两个孩子张罗。等到全家都在桌上坐定,才是开饭的时间。如果谁提前动了筷子,是要罚洗碗的。另外还有很多琐碎的规矩,比如吃饭不能出声,碗里不能留剩饭等等。(直接点出家里吃饭时的规矩,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家风具体是什么,简洁明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家的饭桌,一直都是一个暗红色的木桌子。方形桌子角已经磨得呈圆弧了。搬过两次家,这张桌子却一直如影随形。时光已经为它刻上了斑驳的痕迹,重新刷上了漆。也改变不了它的衰老。轻轻一推,隐约有吱呀声。曾问爸爸为什么一直带着这张桌子? 爸爸掩口而笑,后来问得急了,才说这桌子是爷爷送给我们的传家宝。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流出柔情,好像陷入深深的回忆。(以一张桌子展开对过去的回忆,以小点切入,这点值得借鉴。)

爷爷幼年丧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在老家相依为命。一边在在生产队里种地,挣工分,一边忙里偷闲学认点字儿。爷爷告诉我,他像我这么大就去做河工了,肩膀因此拉伤了,到现在抬胳膊,还隐隐作痛。爷爷讲到这时脸上挂着笑,淡淡的一抹笑。语调平静,仿佛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似的。(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刻画爷爷形象,显得亲切,如见其人。)

后来爷爷到了县城读书,再后来做了一名医生。一开始工资只够吃饭,不过对于来自农村的爷爷来说,这也是莫大的幸福。时代,在爷爷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那时爷爷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张很大的木桌子。贫穷从未击垮过他,即使是简陋的饭菜,他也能吃有滋有味。我一直喜欢吃爷爷做的饭,他总能让食材碰撞出美味。他经常摸着我的头,极为郑重的告诉我:把饭做好,把饭吃好,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尊重食物,恐怕只有爷爷这代人才会说出的。爷爷定下了许多饭桌上的规矩,尤其不许我们挑食。正是爷爷告诉我,纵然是淡淡的白米饭,也能品出淡淡的甜味儿。(提到尊重食物是关键,点出家风形成的来源,再次点题。)

每年春节,一大家子就围坐在那张饱经风霜的大木桌子旁吃饭。爷爷宁肯自己忙活几天,也不愿意去下馆子。后来爸爸结了婚,爷爷只送他一张小点的漆成红色的木桌子。这也成为我们这个小家最珍贵的物质财富。就连我那幼稚的弟弟,也懂得认真吃饭。现在,无论我们家里人有多忙,都必须在这桌子上吃饭,恪守着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指出木桌子是家风传承的标志。)

这张桌子上,流传的不就是最朴实的家风吗? 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他教我们尊重食物,其实也是教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直接点名家风的内容,再次点题。)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们家的饭桌,就是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我将谨记爷爷的谆谆教诲。而且不论如何,都会好好吃饭。(引用名句,强调了饭桌的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家风的重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张被岁月斑驳了的木桌子,依然在记忆的一角,低声诉说着我们家风的故事。(结尾点题,再次强调饭桌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强调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点 评】

本文以家中暗红色的木饭桌为线索,叙写了家风形成的来龙去脉,强调了一家人在桌子上吃饭,恪守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这其实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此来表达一家人应谨记“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的家风。内容充实,主题厚重。

本文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家风形成的来源,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结构富有变化,显得跌宕有致。

【佳作展示2】

我的家风故事

马鑫晨

小时候我问过奶奶一个问题:什么是家风? 奶奶说:家风是一家人祖上传下来的优秀品质。虽说你祖上靠种地生活,但家风也是有的,比如孝顺、坚持、知耻等等。(开篇点题,引出家风内容。)

孝顺,家风流传之根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分量。自我记事以来,父母就一直教导我要孝敬长辈。而他们更是身体力行。记得那年端午节,我家小麦熟了,颗粒饱满,十分喜人。奶奶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回老家,张罗着收麦子。然而没过几天,母亲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就火急火燎地拉着父亲回老家了。原来奶奶干活时闪到腰了,爸爸车子开得飞快,平时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回来时已是晚上7:00。父母从家里拿钱后,又心急如焚地将奶奶送到医院。我在家里等到夜里12:00 也没人回来,第二天早晨5:40 左右,“闺女,起床,上学了。”母亲的声音准时将我从梦中拉起来。我发现母亲的脸上满是焦急,眼圈也是黑的,眼睛里的血丝像蜘蛛网一样分布着。“妈,今天是个周末啊。”“哎呀,看我这记性。算了,你继续睡吧,我去给你奶奶送鸡汤去。”不过一刻钟,母亲便走了。下午父母带我去医院看奶奶。在病房里我看到奶奶慈祥的笑容,我们也都笑了。(叙写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的事例,点明孝顺是家风之根。)

有风吹过,吹响了众人的心弦。我知道,那是我们家的家风——孝顺之风。(总结,点题。)

坚持,家风成长之干

我家祖上几代都是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便形成了我们家做事坚持不懈的家风。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尽管长辈不停的教导我,滴水穿石呀,绳锯木断呀,但我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坚持。直到我初学自行车时,我才真正理解坚持不懈的真谛。那时我才七岁,第一次上车子就摔个嘴啃泥,暂时失败激起了我的斗志。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斗志渐渐磨平了,我也就想放弃了。正当我推着车子回家时,我想起了父亲的话,想起了我们家的口头禅“坚持就是胜利”,又想起我为学自行车留下的汗受过的伤。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我迈出的脚步收回了。我咬咬牙跺跺脚,跟它拼了。然后带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继续练习骑自行车。(七岁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很好地表明了成功在坚持的道理。)

我再次接受赤日和大地的考验。最终,我征服了自行车,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自那时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我懂得了家风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坚持就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拼命精神。(议论抒情,点明坚持是一种家风精神。)

知耻,家风绽放之花

书上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奶奶常说,人要脸树要皮。人生在世要知廉耻,懂荣辱。虽然祖上没能留下大富大贵,但“知耻”这一财富传下来也就足够了。(引用书上名句和奶奶的话,引出知耻这一家风。)

曾经,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天下大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我们便约定第二天上午去公园玩,而第二天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我躲在床上不想出去。于是我放了朋友的“鸽子”。当天下午,父亲知道了,把我叫到一旁说:“你的朋友因为等你而感冒了,你却好好的,可真是幸运啊。有个成语叫 ‘食言而肥’,你去查查啥意思。”我听出了父亲的言外之意,脸一下子红了,为自己的失信而感到耻辱。直到晚上睡觉时,脑海还一直浮现着耻辱两个字,真可谓寝食难安。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我就去找他,并向他道歉。(因天气恶劣而失信,可谓“耻”;主动道歉可谓“知耻”。场景设置合理,叙述流畅。)

我终于明白“知耻”的深层含义。而家风知耻是指不做可耻的事。如果做了,那就立即改正,并以此为戒。(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并要知耻而改。)

作为亿万中国家庭中普通的一家,我的家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我的家风故事,让我理解做人的道理,并因此受益无穷。(再次点题,强调家风给自己的影响。)

【点 评】

本文精心选取三个关于家风的故事: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自己七岁学骑自行车,与朋友约定玩耍而失信。三个故事富有生活气息,亲切有味,且分别照应家风中孝顺、坚持、知耻三个关键词。全文构思精巧,写得不蔓不枝,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另外,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易于进入“我”这个角色,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我”的心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更生动形象。

【佳作展示3】

家风,一笔一划皆学问

何修文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只会说“不”,不准挑食,不准浪费,不准乱丢东西,不准大呼小叫,不准对人没礼貌……小时候总觉得爷爷太凶了,一点都不和蔼可亲。直到有件事情让我对爷爷有了新的认识。(开头交代爷爷说“不”的内容,设置悬念。)

刚读二年级的时候,爷爷就让我跟着他一起练习书法,爷爷先在旧报纸上写一遍,然后为我讲解起笔的要点,手腕如何用力。刚开始我也在旧报纸上练字,但后来我就不愿意了,觉得在旧报纸上练字一点都不好,想在宣纸上练习。我就和爷爷商量了,能不能给我买一些宣纸用来练字。爷爷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第二天就为我买来了宣纸,我开心坏了,在宣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爷爷在旁边看着也欣慰的笑了。(交代宣纸的来历,为下文写我在宣纸上乱画埋下伏笔。)

有一天,我在练字的时候,爷爷不在身边,我就开始偷懒了,在宣纸上画了很多小乌龟,一会下来,几张宣纸就被我画满了。当我正沉浸在自己的“大作”中时,爷爷推门进来了,他看到我在宣纸糊涂乱画,什么也没说,就直接让我在书房里把“节俭”写满一百遍才准出门。我虽极不情愿,但只能照做,心里难受万分,觉得爷爷小题大做,不就浪费了几张宣纸,再买不就好了吗? 事后,爷爷找我谈了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今天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它不是。你愿意练字,我就买宣纸给你。但是你不能浪费,你知道你浪费的宣纸都够贫困地区的一个孩子一天的饭钱了。你要知道,很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他们根本就吃不饱饭,更别提像你一样可以练字,而你,却没有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还在浪费。你自己想想,你做的对吗? ”(我的浪费,爷爷的教育,很好的表明了“节俭”的重要。)

听完爷爷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是的,我做错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了爷爷的各种“不准”,那不是铁石心肠,不是冷漠无情。爷爷是在对我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就是家风。(呼应了开篇,肯定了家风的重要性。)

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而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运用议论点明勤俭的重要性。)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继续议论,点出了“小家”与“大家”的联系,强调家风的重要性,升华主题。)

弘扬家风,从我做起;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结尾点题。)

【点 评】

本文围绕爷爷教“我”练习书法,而“我”浪费宣纸一事展开,生动地叙写了勤俭的重要性。“我”在宣纸上糊涂乱画时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符合幼年的年龄特点,有亲近感和认同感;而爷爷采取的惩戒措施和语重心长的话语也符合长辈的身份,虽威严,但合理,让人易于接受。文章结尾由家风谈到民风再谈到社会风气,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深化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