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2019-11-02 06:58魏林志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邓石如篆书书法艺术

魏林志

(广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 510006)

清朝时期对邓石如的书法艺术评价极高,称他的书法艺术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邓石如的书法主要以篆隶最为出色,篆书的成就就在于小篆,邓石如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邓石如的优秀作品和精辟的见解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值得去深入研究和学习。

一、邓石如篆书艺术发展的历史环境

邓石如生于乾隆八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清朝时期文字狱盛行,文字狱就是统计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从知识分子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兴文字狱,主要就是为了压制汉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从而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清朝的文字狱作为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慌,文化凋敝,禁锢了文人的思想,摧残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在清朝的乾隆皇帝时期最为严重,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达到了更加疯狂、残酷和荒唐的地步,邓石如就处于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之下。

邓石如出生于书香门第,邓石如的祖父和父亲都很酷爱书法和绘画,邓石如淡泊名利,常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卧,完全不在乎名利。邓石如9岁时跟随父亲学习,得到父亲的夸赞,认为邓石如天资聪颖,日后必定不凡。邓石如在14岁的时候家道中落,因为贫困的原因就不能继续读书了,但是邓石如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父亲的教导下,有很大的进步。在邓石如17岁的时候就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从这个时候起,邓石如的书法艺术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鼓文,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秦朝所采用的小篆,在这段时期内,篆书种类繁多,而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汉人的统治,大力提倡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清朝中期的文化便有了新的发展。

图1 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又被称之为《庐山草堂记》,这是邓氏篆书的代表作。

二、邓石如的篆书艺术

(一)邓石如的书学思想

清代的书法家,邓石如第一。邓石如的文学天赋非常高,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当代,都有很大的影响。邓石如之所以能在书学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性格天赋和后期的努力。

首先就是邓石如的个人性格,邓石如待人不卑不亢,邓石如无论是成名前还是成名后,都保持自己一贯的待人接物方式。邓石如在小的时候,就因天资聪慧常常受到父亲和众人的赞扬,但是受到赞扬的时候,邓石如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更加勤苦地读书,常常因为读书而废寝忘食。邓石如成名之后,结交了很多当时的富贵公卿,著名的有曹文植、毕沅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有名的朝廷官员和封疆大吏,邓石如在与他们交往的时候,没有对权力的向往,毫无趋炎附势的打算,对朋友只有真心实意,没有阿谀奉承。记载有一次曹文植想邀请邓石如进宫为乾隆皇帝祝寿,进而获得封赏,以谋得一官半职,没想到邓石如断然拒绝,曹文植被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所折服,对他愈发敬佩。毕沅与邓石如的交情也很深,邓石如曾经做过毕沅的三年幕府,在这三年里,邓石如对毕沅的帮助很大,但是随着毕沅的官职不断高升,趋炎附势的人愈来愈多,邓石如向来不喜欢也不擅长趋炎附势,就向毕沅辞行,毕沅再三挽留,终不能改变邓石如的决心,于是忍痛让他辞行,辞行时毕沅送给邓石如铁砚,并且称之为“清凉散”。邓石如的淡泊名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甘愿,因为在邓石如的心中,有其他的高大志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非做官,志非财货。邓石如的一生都是在布衣中度过,不求闻达,只求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

邓石如刻苦读书,经常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邓石如的一生执着于书道,勤奋学习了古帖,遍交好友,有很多的良师,邓石如的书法不同于一般文人的书法,邓石如的书法是在学习了其他优秀的书法文化之后,形成自成一体的邓氏书法,邓石如的书法精髓就来源于邓石如喜欢浪迹游历,“书数日必游,游倦必书”,习书和游历从来都是两不耽误,行万里路,习万种帖,这就是对邓石如一生最好的评价。刘熙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就是对邓石如的实际评价。而且邓石如学习书法的同时,不单单是对前人书法的继承和发扬,主要是志在开新,汲古化今,碑学的起源由来已久,但是却是从邓石如开始走向成熟的。邓石如的出现,开启了笔墨碑体的时代。碑体从刻石技艺到宣纸的转移成熟都标志着书法碑学时代的到来,原先朴拙的碑体字开始有了更多人的情感在里面,写出来的字也更加生动,具有很浓的韵味,邓石如的书法打破了单纯的以中锋写篆的惯例,参以侧锋,写出了方圆兼备、动静和谐的篆隶神品,邓石如的书法,注重务实,他的书法打破了“帖学”颓靡单调的刻板习惯,大力奉扬了高古质朴的阳刚书风,邓石如实践上的开新,让碑学风靡天下。

(二)邓石如的优秀作品

邓石如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所不工,其中以篆书最为出色和被人所称道。邓石如的篆书汲取了汉代和唐代等篆体的体势笔意,得朴厚沉雄的韵味。针对宋明时期以来篆书的刻板和拘谨的书风,邓石如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以来的玉筋篆的樊篱,极富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到篆书的写作当中,大胆的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用笔。尤其是邓石如到晚年的时候,他所写的篆书线条更加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也因此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邓石如对篆书书艺的发展有不朽的贡献,所保存的遗作也争相被当代书法文人奉为经典和学习的模版(图1)。这是邓石如62岁的时候所写的《白氏草堂记》,这是邓石如谢世前一年所写的,这个时候的书法,书风盎然着浓浓的古气,但是又不缺阵阵新意,书风之中可以看出邓石如的老成持重和清秀洒脱,这个时候的邓石如超然自得,内心更加地无欲无求,功与情并重,整篇体势森严刚毅,很有韵味并富有观赏性。

邓石如的作品很多,篆刻作品比较出名的主要有《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我书意造本无法》《淫读古文甘闻异言》《家在四灵山水间》《太羹玄酒》《意与古会》《笔歌墨舞》《疁城一日长》《灵石山长》《燕翼堂》《半千阁》等作品。主要的书法作品有《谦卦篆书轴》《沧海日楷书长联》《赠肯园四体书册》《周易说卦传篆书轴》《张子西铭隶书册》《西都赋隶书八屏》《敖陶孙诗评隶书十屏》等作品。总的来说,邓石如的作品用笔灵活而且充满变化,骨力坚韧,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艺术构思最忌怕平均呆板,邓石如在书法理论上曾经提出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使刀如笔,宛转流畅,刻画出书法的刚健婀娜的风格。篆书从隶书中来,隶书又从篆书中而去,成一家风范。清代以后的书法家无不受邓石如的影响,二百多年来篆书艺术风格丰富多彩,大家辈出,这辉煌的文学景象都是邓石如作为开端开始的。

三、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一)鉴古察今

纵观我国的书法发展史,书法的发展也是我国文字和文化的发展,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探索和革新人物,这些人物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邓石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邓石如将原本已经沉寂的篆书艺术推向了新的发展平台,并对传统的篆书书法加以革新,形成了自成一家的“邓派”篆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现代书法家想要去学习篆书,几乎都是通过现存的邓石如真迹去学习和研究,邓石如的篆书书风,引领了篆书的复兴,从此让篆书的发展有了一条更加宽阔、更加崭新的道路。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理论教研室主任戴家妙老师,数年来一直从事书法教育和创作,他就十分喜欢邓石如的篆书,通过开展教育事业,让更多的篆书爱好者有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推动了篆书的发展。戴家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篆书在写法上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篆书书写的笔法,第二就是篆书的字法。篆书在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辅以提按与捻管,“二李”篆书笔法的起、收笔为圆起圆收法,行笔为平移法,转笔用捻管法。清代的邓石如开创了以隶书笔法入篆书,篆书的起、收笔和行笔、转笔都引入了提按的笔法,增强了篆书笔法的书写性。篆书的书写首先就要研究和学习历代篆书家名帖的笔法和写法特点,具体的方法就是经常进行比较,邓石如的篆书,是在集百家篆书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所取得的成果,因此现代篆书爱好者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也要以邓石如的篆书书法为主,进行自我革新,领悟到邓石如篆书书法的精髓,再加以学习,通过不断地临摹邓石如的篆书技艺,持续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要将篆书的学习技艺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成一派

邓石如的篆书体系是自成一体的,是自我革新之后产生的优秀篆书书法。不但邓石如的篆书书法值得现代每一个篆书爱好者去学习,而且邓石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值得现代每一个篆书爱好者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进行模仿,而是要时刻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来补齐自己的文化短板,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成果,只有始终坚持走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才能有自己的特点。邓石如的篆书无论对于清朝,还是对于现代,在篆书书法体系中都有其先进性,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

(三)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邓石如的篆书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但是邓石如的篆书也有其局限性,邓石如所处的历史环境就表明书法艺术不能得到最根本的发展,篆书书法的发展只是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而进行的一项文学运动,说到底这项运动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因此当代篆书爱好者在学习邓石如的传世篆书作品时,要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精华和糟粕,利用精华来学习和研究,让自己的篆书技艺达到新的高度。

(四)富有革新意识

邓石如的篆书体系是经过长期的自我努力而产生的,邓石如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原有的篆书书法大家进行学习,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并且加以发展和推广,逐渐形成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篆书体系。邓石如的学习经历告诉当代的文学大家们,对于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借鉴意识和发展意识,借鉴意识就是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弥补自己;发展意识就是要不满足于当前,要富有创新的意识,文化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时刻有文化革新意识,当代的文学大家要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学才能,文化只有百家争鸣,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满足自身发展,这样的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特色,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

(五)坚持自我创新

邓石如篆书的发展有平坦,也有曲折。对于当代的学习者来说,要认识邓石如篆书体系的发展不易,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戒骄戒躁,把自己的心稳定下来,认认真真地搞文学创作,而不是借着文学创作的幌子,进行欺骗,不做文学创作的小丑,在创作不如意的时候,也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才能,坚定不移地走自我创新之路,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要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四、结论

邓石如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清代和整个书法史研究的一个支点,通过对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的究,可以折射、引申和梳理出来许许多多重要的书法理论。邓石如的篆书完成了一次开创性的变革,他的创造性不论是在书法发展史上,还是在当代文学书法的创作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并加以发展。邓石如新一代篆书风格的开启,将篆书成功推向了书坛的至高点,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书家及广大学者,他在篆书艺术方面的创新作风及孜孜不倦的学书精神值得我们反省与深思。

猜你喜欢
邓石如篆书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图说书法(185)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本是书生却性如豪侠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沉雄朴厚 古趣盎然
——邓石如《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赏析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所谓书法艺术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