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探究

2019-11-04 03:38林美燕
文学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教育

林美燕

教育直面人的生命,它关注生命质量,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当下体验,教人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内涵,理解活着的意义,逐步提升生命价值,并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教育,显示了教育的终极关怀。

语文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这无形中赋予了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在教学中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呈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可替代性,并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与珍爱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人与物的生命。部编版初中语文选编的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有着丰富的显性、隐性的“生命情感”的信息,六册书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生命信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只有教师学会了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地位,使学生努力把握生命,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从而懂得奉献于社会,这就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的社会需求,是语文教学中建设开放而有张力的课堂的重要举措。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0个重点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此外,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我们得知,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生命意义的迷失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授具有“人文精神”学科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语文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实是责无旁贷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当关注和思考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是传播生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教学内涵更加丰厚,学生的生命意识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得到增强。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育就真正焕发生命活力,逐步走向成功的巅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体系完善,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不二之选。学生可毫无障碍地阅读好课文,但有些内容,若教师不加引导、分析,学生可能始终无法意识到其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涉及生命内容部分,可作为一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面对生命中的挫折、磨难时,要仍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逆袭。

我们生命中的一些时刻,在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遇到令人畏惧的情境时,总会容易感到迷茫或惊慌失措,我们可想起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在大雨中小桃树千百次地挣扎,横遭风雨袭击后竟还保留一个欲放的花苞,它在风雨中依然努力抗争,时刻准备绽放自己。其实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也是平凡中的你我,在生活的风雨中挣扎、不屈。生活中不只有挫折,可能还有磨难,那又该如何面对?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遭贬谪,在困境中依然留存希望与斗志,依然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黑暗过后必迎来黎明!史铁生年轻时不幸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在经历长时间的自我煎熬、自我疗伤后,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朝阳。他作品中渗透的向上思想可激励千千万万人在泥泞中砥砺前行……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每一册书中的生命素材,细致、系统地进行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生活的不易,学习作者在逆境中如何“转舵”,长此以往,学生的生命意识还会如此淡漠吗?

除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途径地了解生命,领悟生命内涵。平时教授完新课后,笔者一般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学生能更深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在学生阅读完相关文章后,次日课堂上笔者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思想与思想碰撞,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学生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还在交流中吸收了作者的正能量,决心积极地完善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二)在自由讨论中理解生命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活化语文课堂,尽显语文学习的张力,还可在学习交流中加深对生命的认知,在讨论和感悟中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学生对新近发生的事件总是更感兴趣,更喜欢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基于对学情的了解,每隔一段时间,笔者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频于课堂上播放。如2019年10月,重庆万州长江二桥,一位女乘客因坐过站而与司机争吵,抢夺方向盘,最终导致公交车坠入江中……这一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再次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案发后学生对这事件也多有关注,但个人看法较为片面。当笔者在课堂上播放完视频,学生踊跃地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任何人都应珍爱生命,不因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巨大的灾难;在面对危急情况时,作为牵系一车生命的司机,从方向盘被抢夺到坠江前的数秒钟内,应当力挽狂澜;我们都要重视群己关系与公共道德,共同创造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虽然面对这类事件时,学生的心情是沉痛的,但在沉痛中获得启发,加深对珍爱生命这一命题的理解,明确了我们要“活着”,“为何活”,还要明白“怎样活”。事实上,当教师善于整合资源,用心打造生命化课堂时,学生能多角度地感悟生命。看到“前车之鉴”,学生能更发自内心地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如此,语文教学便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升华对生命的认知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思想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教学,旨在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尽情释放其灵气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对人、事物、生活的认识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感受的机会,引导学生直抒性灵,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写作中升华对生命的认知。在《不怕,前方有路》写作教学中,笔者给学生一段导语:“孔子周游列国,屡次碰壁,他告诉自己:‘不怕,前方有路!’而后转为著书立说、广为施教;苏轼为官正直,却屡遭贬谪,他告诉自己:‘不怕,前方有路!’在逆境中依然砥砺前行,为民谋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都曾屡遭困厄,但最终都能自行转舵,找到前行的路。”解读导语时,笔者引导学生领略先贤的勇气、智慧,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尊重学生的情绪、意愿和生活体验,学生就成为自己习作的真正主人,自由地表达思想,畅谈对生命的认识、理解。

写好作文仅是一个开端,如何让作文评点成为升华对生命的认知却是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评价,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地肯定学生的创作,努力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充分利用班级、年段的优秀习作园地,以身边人艳羡的目光,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并以此产生辐射效应,带动身边的同学爱写、乐写,自发地表达生命诉求。而且,对于优秀作品,还可以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当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促进,自此写作变成了生命自发的需求。

(四)以生命影响生命,让生命教育之路长盛不衰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若单纯关注学生的成长,而忽略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那么这样的生命教育必是苍白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要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首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新时代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一群生命体,更是一群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命群体,承认每个学生的独一无二,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群体与个体特征,在教学中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具有灵活化、人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以适应学习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当今语文教学,语文教师除了关注传授知识、技能的多少外,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是否得到成长,这是语文教学给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循序渐进中构筑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注重自身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有了自我感知,学生解读生命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只有教师的生命意识觉醒了,真正领悟了生命的内涵,教师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学主体。一个精神饱满、激情飞扬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带出一群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热爱生命的学生群体。唯有此,才能让生命教育之花长开不败。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宗旨。语文课堂不仅满富生命色彩,更是世间生命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和渴望。真的语文,用生命呼唤生命!所以语文教学,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