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研究评述

2019-11-04 03:38周梦竹万四光
文学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生字写字识字

周梦竹 万四光

一.概念辨析

近几年以来,教育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而语文教育的大方向转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样这样的背景下,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的出现。在本篇文章中所论述的新课改,就是基于部编版教材而产生教学和学习上的变化的改革运动。

而小学语文低段,则是相较于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侧重点的不同,而进行的一个学段的划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被称为低段,三四年级被称为中段,五六年级被称为高段。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自控力差,自我约束力低,但是对图画和游戏等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是及其需要兴趣激发的阶段。

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人们对之前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为了培养出更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场语文届内的新课程改革运动才会被催生出来。那么,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在王晓轩老师的《浅析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其他几篇相关文献中,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受,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目标的缺失。语文识字教学要让学生会认字会写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不能够孤立识字,简简单单让学生会认知,不晓字。而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地区受限于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出于应付考试等目的,仅仅教授非重点字的读音,而不进行含义的拓展。这样不能够深化学生对这些汉字的认知,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种现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节省语文教学的时间,有不少的老师将识字课与写字课割裂开来。出现了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字”时,也是会根据自己习惯的学识安排,将要学会写的字集中放在写字课上教授书写,而不是在第一次出现这个字时,就进行读——认——用——写的连贯教学。这种种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写字教学的目标缺失所导致的。

(二)识字教学“舍本逐末”。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讲好识字教学,是为后面的词句运用,篇章学习打基础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词句运用,含义拓展,情感营造是很有好处也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割裂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性,而舍本逐末,仅仅认识字音字形,通过反复抄写生字以及做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生字。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效率低下,虽然短期内看,是让学生会写大量的生字,但是与之后更高一个阶段的教学割裂开来,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残疾”的。

三.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出现的变化

正是由于新课改之前的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学习的变化,主要变化在以下四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编排特点

1.识字放在拼音之前,重申识字教学目标。一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拼音单元之前,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识字单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教师及学生意识到,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而除了拼音识字之外,还有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等等。教材的改版,考虑到了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大多在上小学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而进入小学,先结合生活经验学认字,再学拼音,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同时,教材的这种编排方法,也明确了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再次强调了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2.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识字量大大加大,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一直到二年级,每篇课文的识字量从最少十二个,一直到后来的二十多个,识字量相较于以前的课本大大加大。这样大量的识字,就是为了后续的阅读及写作做准备,充分说明了新教材对于语文能力要求的提高。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体力不足,耐力不够,能够接受识字量提高,从学习能力上来说,还不能够进行大量的写字,所以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多认少写”,每篇课文后只有几个生字,强调精学精写。同时,有一定需要注意,小学语文低段的多认少写,并不是说对于写字教学不重视,而是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力,以打好写字基础,掌握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规范笔画,强调观察为主。多认少写,正是为以后的多认多写打基础。

(二)识字写字教学意识

基于以上部编版教材的变化,那么教师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要具有哪些教学意识呢?

1.教师应具有归类教学的意识。语文书上的课后生字是按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编排的,教师一方面可以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同时,还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可以将课后生字按照偏旁、结构、甚至是读音,例如前鼻音、后鼻音、平舌、翘舌等进行分类,组织教学。这种归类教学的意识,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识记大量具有同类特点的生字;同时,这种归类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似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有恰当地进行组词造句的训练的意识。识字教学是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起来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应该将识字孤立开来,应该意识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识字教学与组词和造句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意识,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四.新课改对于语文识字写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并重

总的来说,新课改十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并重,反应到小学语文低段的识字写字中也是如此。一方面,部编版教材强调大量识字,要求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地方方式,并且能够运用生字,会组词会造句,强调了识字教学的工具性属性;同时,部编版教材也十分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字源,传播情感,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部编版对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取向,也启示着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之中,第一要点就是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的根本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兴趣,交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同时灌输相应的情感教育,为学生后期的持续性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钻研教材,运用合适的方式教学,例如归类教学、情景化教学、交流识字、阅读识字等等;同时,还需要结合低段学生的特点,采用趣味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为精彩而完整的识字教学做准备。

纵览新课改以来的识字教学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有不少一线工作者已经逐步有了对识字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教师水平、课时、学生水平差异、教学资源等等,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的呈现依然不尽如人意。理论先行,下一个阶段,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这场新课程标准改革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后一生的学习打基础,是我们亟需研究的内容了。

猜你喜欢
生字写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生字辨识大闯关
我学写字
学写字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写字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