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对pentacam生物测量的影响*

2019-11-04 09:45郭家箭杨根兰吴克雄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容积角膜厚度

郭家箭,杨根兰,饶 丹,吴克雄

(赣州启明星眼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Pentacam是全世界第一台应用Scheimpflug光学原理,360°匀速旋转扫描技术的断层地形图系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单一角度扫描所带来的鼻侧阴影误差,在不足2 s时间内,测量和分析25 000/138 000个角膜数据点,不断精确重复,从而获得精准的眼前节三维立体图像。被眼科医师们誉为“眼前节断层图像学的金标准”,在圆锥角膜筛查方面能准确有效地排查各期的圆锥角膜,独有的早期圆锥角膜筛查软件,通过综合D值回归分析,可提前预警,在ICL手术时可以提供所需的参数,在白内障手术时可以解决高端晶体优选和晶体度数计算的问题,可有效评估角膜混浊,还具有多指数的快速筛查功能,可评估患者是否有青光眼相关表现,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要进行散瞳检查,为进一步了解散瞳对pentacam各个参数的影响,拟于2018年7月于我院拟行准分子激光或飞秒激光手术的患者散瞳前后行pentacam检查,行比较分析,以提供近视人群的检查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于我院屈光中心预行准分子激光或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8眼,男48眼,女10眼,平均年龄20.3岁,近视:-1 DS~8 DS,散光:0~2 DC,由pentcam系统操作技师对每只受检眼行散瞳前后眼前节分析,所有患者近期均无接触镜佩戴史,前房轴深及周边前房深度均正常,并排除除屈光不正外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对每一患者的pentcam检查均由操作熟练的同一技师完成。

1.2方法本检查不需要表面麻醉,不接触角膜, 散瞳前检查为避免外来光源干扰图像扫描和摄像,数据均为自然瞳孔状态下,在暗室采集,利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大小至7~8 mm,在暗室采集数据。按照仪器的说明,只接受成像质量合格的检测结果。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散瞳前后各组数据均值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前表面K1、K2,后表面K2,角膜散光,房角散瞳前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K1、角膜顶点厚度、角膜体积、前房容积、前房深度散瞳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散瞳对pentcam测量眼前节各参数影响结果

注:角膜体积=角膜表面积*角膜厚度;

前房容积:即前房的容量。

3 讨 论

临床所用复方托吡卡胺由0.5%托吡卡胺与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组成,其中托吡卡胺可以引起瞳孔括约肌松弛,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还具有较弱的调节麻痹作用,悬韧带紧张,该悬韧带分别与睫状肌和晶状体囊膜相连,晶状体在悬韧带的牵引下,形态发生变化,相对变得扁平,此时角膜内表面到晶状体前表面距离增大,前房加深,本研究显示散瞳前前房深度(3.17±0.28),散瞳后(3.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这与谭肖娟[1]及王薇[2]的研究一致,散瞳后前房变化有研究报道,每改变约720 μm 的前房深度,白内障手术后产生1.00 D的屈光度误差。Nawa Y等[3]认为,前房深度每改变1 mm,对于不同长度的眼轴,屈光度数可改变0.8~2.3 D。罗书科等[4]发现Lenstar 和 A超各自测得的中央前房在散瞳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散瞳后中央前房值增加。朱梦钧等[5]用美多丽对23眼扩瞳后以pentacam 测量也发现前房中央点、中周部、外周部区域深度加深,前房容积增加,有统计学差异,我们的研究显示散瞳后前房容积较散瞳前减小,散瞳前前房容积(208.06±37.02),散瞳后前房容积(201.94±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推测虹膜向周边收缩,前房空间减小,前房容积也减小,这与谭肖娟[1]的研究散瞳后较散瞳前前房容积增大相反,与杨玉焕等[6]研究散瞳前后前房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不一样。

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接受,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矫正,其安全性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为防止术后角膜扩张形成圆锥角膜,要求角膜基质层剩余厚度大于250 μm,故术前角膜厚度决定了角膜允许切削的最大值及术后角膜安全厚度的保留量。因此准确的测量术前角膜厚度直接关系到激光手术安全,而临床上虽然我们常常是散瞳前测量角膜厚度,再进行散瞳检查眼底,但有时患者太多,我们也会让患者先散瞳检查再倒回来检查角膜厚度,而散瞳是否影响角膜厚度的准确测量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发现,散瞳前角膜顶点厚度为(542.00±25.32),而散瞳后则为 (549.31±25.28),散瞳后较散瞳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这与金玉梅[7]、殷鸿波[8]及朱梦钧等[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角膜氧气80%来自于空气,而散瞳后闭眼会引起角膜上皮供氧量减少,缺氧会使局部乳酸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引起角膜上皮水肿[9],潘红飙等[10]认为闭眼缺氧是角膜厚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与散瞳药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长时间闭眼也容易使泪液蒸发减少,眼表水分囤积增多从而加重角膜水肿。其次是散瞳滴眼液自身的药物毒性及所含反腐剂直接或间接的损伤角膜上皮,破坏角膜上皮屏障功能.另外散瞳后虹膜向房角移位并堆积于前房角,房水引流受阻,再引起眼压的升高,同时有药物与角膜内皮接触的时间也可能增加,这些都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内皮屏障受损,使角膜水肿,角膜变厚。由于散瞳后角膜厚度的增加,我们就很好理解散瞳后角膜体积也是增加,这与我们实验测的数据也是相符合的,散瞳前角膜体积(60.94±2.46),散瞳后角膜体积(61.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人眼在通常状态下睫状肌都存在一定的张力,睫状肌收缩时可使脉络膜前部向前移动,散瞳后睫状肌麻痹,失去牵拉角膜力量,角膜回弹收缩,厚度增加,我们的研究显示散瞳前后表面角膜曲率K1(-6.00±0.25),散瞳后后表面角膜曲率为(-6.02±0.24),散瞳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因此我们认为散瞳后角膜后表面角膜曲率的增加,在筛查圆锥角膜时更被容易发现,提前提高预警。

理论上散瞳会使得虹膜皱褶推挤在房角处,使得房角变窄,但本研究发现散瞳前(39.78±4.67),散瞳后(39.50±1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与谭肖娟的研究不一致,我们分析的原因可能是pentacam测量前房角是在三维模型下对数字的拟合值,在测量中重复性不佳导致的[11],它在分析前房角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我们的研究看出,前表面K1,K2,后表面K2,角膜散光的值在散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散瞳后运用pentacam测量这些数值时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后表面K1,角膜顶点厚度,角膜体积,前房容积,前房深度的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建议最好在非散瞳的条件下检查,如确需在应用散瞳下测量的结果,建议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具体分析,选取对测量参数无影响的数据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容积角膜厚度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变形的角膜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深耕,才会有报道的温度和厚度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巧求容积
加权平均厚度法计算变厚度钢壳体在均匀外部压力作用下的屈曲应力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