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2019-11-04 02:49韦兵余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初中物理

【摘 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提问意识和能力的现象,提出应该构建从教师示范引问、预设导学问题、巧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入手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学会提问方法,锻炼提问能力,提升提问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意识;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7-0056-03

【作者简介】韦兵余,江苏省连云港市塔山中学(江苏连云港,222123)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学名师。

初中物理课堂应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好的问题能指明思维方向,提供思维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挑战困难的勇气。课堂是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构建物理有效问题型课堂,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效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构建物理有效问题型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给学生有效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做好“以问引问”的榜样示范,教会学生模仿提问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初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理科教材大多是提供例题解题示范,学生尝试模仿便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课堂上学生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提问。如果教师课堂上总能通过自己缜密的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则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向教师学习提问方式,久而久之,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螺旋式地提升。

教师应该根据学情适时诱导、点拨,从文字、方法、矛盾等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经常仔细研究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说明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假如这个问题由你来提,你应该会从哪个角度提出哪些问题……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1]例如在“探究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教学中,有教师作了如下教学。[2]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到定滑轮的特点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动滑轮是否一定能省一半力?要省一半力的话,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生:刚才用动滑轮做实验得出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是在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的情况下。

师:只需要忽略滑轮的重力吗?

生:我觉得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摩擦力偏大,会影响判定。

生:老师,我觉得绳子的重力也应该考虑,如果用很重的绳子,吊起的物体又不够重的话,是不是就不能省一半力了呢?

师:问得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想法?

生:被拉的物体必须处于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否则,就不能省一半力。

师:前面几位同学的回答让老师感到惊喜和满意,说明他们是在认真思考,不思考是提不出这些问题的。还有没有同学发现其他条件的?请注意动力与阻力的方向。

生:动力的两条绳要平行,不平行,动力就要大于重力的一半。

师:回答得非常好!不过要修改一下表述方式,其他同学有没有疑问?

生:我觉得,这个表述不够严谨,这个条件最好说成,动力作用线与阻力作用线平行。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節课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正确。

此案例中,学习“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时,教师的一系列提问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潜移默化地从教师那里学到质疑问答的思路,从而步步深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提升能力。

二、预设“以问导学”的预习问题,锻炼学生提问能力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提问其实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学后有思,思后有问,学思并进。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提问的一般方法。

从思维层次上来讲,提问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低级思维层次的提问,通常表现为描述现象法,即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概括描述后,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如学生在“光的折射”一课中,观察到筷子在水中弯折,继而提出问题“筷子为什么在水中弯折”。这类提问方法只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实验现象、切身体验中应用,但因为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只能算是思维的一种层次较低的提问方法;二是高级思维层次的提问,表现为科学表述法,即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思考并提出明确的物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维再加工,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七要素提问法”对物理概念进行梳理。“七要素提问法”是指对事物产生原因与发展趋势的七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样?多少?实际运用时可只针对其中的某些要素提问。

例如,在“压强”课的课前预习学案上,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在完成“压强”预习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七要素提问法完成学案。

(1)为什么要引入压强的概念?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的因素是什么?

(3)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是谁?

(4)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研究压力作用效果?

(5)我们怎样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6)我们如何定量计算出压强的大小?

让学生积累此类经验,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与学习,随着物理知识的增长,他们就能够用物理语言对问题进行科学表述,逐步提高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锻炼提问能力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尝试在复习过程中,与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自己出试卷,再相互答卷、阅卷、答疑解惑,既复习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能力。

三、巧设激发矛盾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提问品质

初中学生正处于似懂非懂、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由来有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巧妙设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认知矛盾,促使他们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新知。

下面以“流体压强”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是如何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

情境1:教师出示漏斗,大端口朝上竖直放置,在上口放置一黄色乒乓球,让学生从底部用力吹起,先让学生猜想乒乓球是否会被吹走,并说明原因。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吹就走,因为乒乓球太轻,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走;吹不走,因为乒乓球受重力作用。接着学生做分组实验,结果是乒乓球没有被吹走,似乎是应验了第二种猜想的说法。

情境2:如果将漏斗倒置,再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学生观点一致,乒乓球肯定会掉下来,因为乒乓球受重力,气流往下,二者作用一致,会导致乒乓球落地。但实验现象与判断大相径庭。学生会认为我们的分析没有错误,但为什么实验现象却与想象完全不同,是不是乒乓球底部还受到一种向上的作用?事实上,在学生自信满满地得到结论后,却看到了似乎有悖常理的事實,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了有价值的质疑并期待进一步展开探究,将思维品质提高到新的层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流的速度有大小,导致了气体的压强有变化,进一步分析得出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

总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所在。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ysc02\工作盘 (D)\邱\江苏教育\中学\06\KT1.TIF>

【参考文献】

[1]吕文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刘志升.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参与的策略[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探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