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2019-11-04 03:50黄灿军
读写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动笔朗读

黄灿军

摘 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为目标。“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规律。语文素养的提升应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心动”,在“写”中“行动”,读与写有效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才是语文课堂的真谛。

关键词 朗读;激发心动;动笔;有效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65-0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研活动中听过许多教师展示的语文公开课、示范课,很多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课”,外表光鲜,内容空洞。有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个人才艺展示课,有的变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有的只重课文内容的讲述,上课变成了“教教材”,忽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就必须让读寫重回语文课堂,通过读写技能的训练,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在“读”中“心动”与文本共鸣

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指导学生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为可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的“吟咏”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朗读的形式体现。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集妙词、佳句、锦段的美文,很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鉴其中词句。笔者在教学中将本文以文学欣赏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春的美,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将文章内容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部分,先分小组朗读,之后再个别朗读,两种方式交叉,最后全班齐读收束全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整个课堂学习以学生的“读”贯穿始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也能够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这样的品鉴课无疑会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二)引导学生品读,培养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与感悟,品读必须要进行有效精读。只有在逐字逐句深入研读的基础上,用心去揣摩语言文字,才能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怀念》一文,史铁生在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人物细节描写的角度,体会深沉的母爱。课文第一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一句中“悄悄地”“偷偷地”“眼边儿红红的”这些细节描写传达着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关心。“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着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句中“扑”“抓”“忍着哭声”我们读到了一个强忍着悲痛、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伟大母亲,也能从这些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中读到深沉的母爱,通过这样的品读,语言鉴赏和情感体验会得到共同提升。

(三)加强默读训练,提升阅读速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提升阅读速度。《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由于课文篇幅相对比较长,教学本文时可以结合课后习题一设计的表格,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表格提示在文章中勾画出标志情节发展的语句,这样学生默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也能够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四)引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是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语文能力要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样学生会更好地了解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回忆性散文也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学习光未然《黄河颂》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光未然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并且组织一场专门的“黄河大合唱”主题朗诵会,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缅怀先辈的家国情怀,激发浓厚的爱国之情,达到公民教育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每月或一学期举办一次阅读交流会(介绍一本好书或好杂志),进行阅读竞赛,进而带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在“写”中“行动”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读,更要注重规范学生写。很多学生课堂表现看似积极,但从动起笔来却让人大跌眼镜:书写潦草难以辨认,阅读题不能动笔,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字数不够。这与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对“写”的训练不无关系。

(一)训练赏析,提高鉴赏能力

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动口读,开口说,还要动手写,要给学生动笔写赏析的时间和机会。在学习《一课小桃树》时,笔者引导学生赏读“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一段文字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写出这段文字的赏析,有学生这样写道“本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苞比作指示灯,体现了小桃树对作者的引导和启示,它顽强的生命力鼓励了‘我,使‘我有了希望和坚定的信念。”还有学生抓住一个“竟”字来赏析:“‘竟是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一个‘竟字,写出了作者看到花苞时的惊讶和感叹,小桃树在风雨中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强化这样的课堂动笔训练,无疑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是一种提升。

(二)仿写佳句,夯实作文基础

仿写在写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仿写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真正把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仿写既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在不断模仿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春》一文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用三个比喻句来赞美春天的“新、美、力”来结束全文,学生可以仿照这样的修辞方式写一段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连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言流畅。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形式写一段文字,这样的训练积少成多,可以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文字功底。

总而言之,读与写才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让学生在“读”中“心动”,在“写”中“行动”,真正把读与写的训练有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语文基础得到了掌握、基本技能得到了训练,语文素养才会在扎实有效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动笔朗读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毛毛雨
打扮春天
夏天的雨
寻找丢失的物品(上)
春天的雨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