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2019-11-06 09:53王志永史昊天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专业

王志永 史昊天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可能,媒体生存环境带来了地覆天翻的变化。新闻工作者想要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就得学会熟练运用各类新兴技术。而传统的新闻教育,已不再能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如何适应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全媒体人才,是新闻学教育亟待探索的问题”[1]。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必须进行相应变革。

一、新闻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

媒体生态环境也就是传播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媒介生态环境由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力推动了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新闻媒体资源环境悄然发生改变,不同形态的媒介为谋求新生,开始重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不断加深,一个全媒体时代已悄然到来。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传播发生巨大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技术也越来越智能。4G网络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渠道发生了巨变,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只局限于广播、电视与报纸等传统媒体。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手机等网络移动客户端获取新闻信息。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人在家中坐观天下事,这也使人民群众对于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人民群众处在一个巨大的新闻传播的环境中,能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与想法,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各类新闻APP(如今日头条等),在海量的新闻内容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了解与互动[2],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的表达欲和好奇心。

与此同时人民大众阅读日渐碎片化,大众传媒飞速发展,各种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微博营销号等自媒体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又一个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在这种迅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不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新兴科技对新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传统媒体受到剧烈冲击。

各类传统媒体为顺应时代发展,纷纷开始创新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主体与渠道,以求在变革之中谋求新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者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发展;各类以传统媒体内容为基础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微信公众号、百家号、新闻APP等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民群众开始更大步地踏入电子阅读时代。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的巨大冲击

传统纸媒等在进行新闻作品发布时,需要通过繁杂的审核手续,这一过程可减少大部分的错误,尽管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的,但是这一系列的审核也耗去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新闻的时效性。对突发性事件这一类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来说,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时效性远比不上新媒体,新媒体在“保鲜”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比如某一突发性新闻事件出现后,新媒体记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信息进行粗加工,简单审核之后,就可以将新闻作品通过多元载体发送给大量用户,因此,新媒体也日渐成为突发性新闻等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获取方式较为单一,范围也相对狭小,受时间地域等限制较大,多半通过人际传播与读书看报等方式来获取新闻,纸媒等传统媒体为主要的信息源。时至今日,自媒体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可以很好地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抖音等短视频与微博短消息等更是广受年轻人的喜爱,新媒体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媒体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推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另一原因即是其自身的高度开放性。借助拥有高度开放性的互联网,每一位网民都拥有了“麦克风”,他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天各一方的人聚集互联网在一起讨论新闻事件。互联网自带的匿名性也让更多的人勇于发声,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欲,让更多不同的声音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大众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性阅读,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声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人人都是一个信息源,人人都有可能做“记者”,这样高度的开放性“掠夺”了大量传统媒体的用户。

多种复制因素掺杂在一起将传统媒体死亡名单越拉越长,许多传统媒体人被迫转型,开始接触媒体方面的知识,带领传统媒体在探索中谋求新的“生路”。

(三)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在全媒体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传统媒体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关人才的匮乏。媒体的内容发布平台改变,采写机制也不再与从前相同,单纯只会写稿或只会拍摄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更多的是需要能满足全媒体工作任务的多元化人才。

全媒体的发展拓宽了传播的渠道,使每个普通大众都可以像新闻记者一样传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的专业记者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媒体人在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要学会迅速接受新事物,不一定要求立马掌握相关技术,但也要有一定了解。

如基础采编人员,在具备生产传统纸媒作品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生产“两微一端”内容的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新闻报道[3]。

二、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一)扎实的基本功

现如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很多,传统媒体人也好,新媒体人也罢,扎实的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媒体说到底是新媒体的母体,是新媒体汲取养分的土壤,新媒体人不应当与传统媒体“决裂”,而是应当“扬弃”地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人扎实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敏感性、良好的职业操守这些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新媒体人要对传统媒体人身上的这些优点进行有选择性的继承,创新发展。

(二)新媒体运营能力

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各类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大数据算法的进步,需要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运营,这就需要专业的运营人才。

新媒体运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字排版能力、分析数据能力、文案策划能力与活动推广能力。

新媒体运营者首先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确定受众的喜好,对于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再有针对性地生产受众所喜爱的内容。不同定位的内容,需要搭配不同的排版样式。新媒体的电子版面比传统纸媒的排版更加灵活有趣,一系列的文字排版就像对产品的“二次加工”,如文艺小清新的文字内容,就需要版面清新大方,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好的排版甚至可以让消费者忽略产品的小瑕疵。

与传统的文案能力要求不同的是文案策划能力,它并不是考验从业者的文案写作功底,而是其策划能力,即如何策划方案。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脱颖而出被人关注,十分考验运营者的创意能力,言简意赅又与众不同,要能紧紧抓住受众的眼球。

有了优秀的策划,再就是需要将自己所策划的活动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吸引更多消费者,这就要求运营者有良好的活动推广能力,知晓通过多元的手段推广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促使活动更成功。

(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时代必然要求专业媒体人具有互联网思维。知晓利用互联网来查询资料,获得各种自己所需的数据等。但互联网思维并不单单是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等,还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精准知晓受众所感兴趣的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来吸引受众,创造更大的传播价值。

互联网开放性、平民化与包容性致使传播主体逐渐多元化,媒体人的门槛降低,人人都能做“新闻”,传播主体良莠不齐,网络新媒体传播需要合理科学的把关,才能让媒介环境健康发展[4],这就要求新媒体人要具有良好的“把关人”意识。

但全媒体时代的专业媒体人要如何扮演好“把关人”这个角色,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自媒体人的把关意识缺失,容易被诱导散布不实内容,或为点击量发表煽动性言论,宣扬错误的三观等;再加上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开放性,一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散布开,可能会给居民生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如“塑料颗粒制作大米”之类的假新闻,就在多个社交平台被快速转载,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一个合格的专业媒体人,在网络发言时,要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积极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三观导向,不为了博人眼球发布低俗的危言耸听的言论;为人民群众还原事实真相,解读社会现象,把好舆论的关口,承担起属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四)运用全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

大数据算法时代,融媒体几乎是传统媒体的标配,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的发展。依托先进技术,搭建优秀的信息发布平台,新媒体从业者需要学会利用多种形式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根据媒体定位,自主选择所需的内容进行“加工生产”,最终将这些新闻内容发布至多个信息平台,精准推送给消费者。

信息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分析客户群体并精准投放广告,这在新媒体统计分析与产品销售也起到了非凡作用。

部分专业媒体人还会通过信息技术针对不同新闻题材进行多层面分析,例如薄熙来相关报道中就有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展现其负责的关系网。

(五)数据运用能力

全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在要求媒体人需要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外,也让部分对数据敏感的媒体人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数据新闻的第一步自然是获取数据。大数据时代的专业媒体人可以不知晓如何抓取数据,但一定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有更大价值的数据。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最主要的信息源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企业、政府和媒体;媒体人可以在这三大类主题的数据库之中找到大部分所需的资料[5]。同时,媒体人自身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数据,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库”。

获取到所需数据后,就要对该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整合出有价值的信息,在枯燥的数据中找寻到一定的规律,解读数据展现的故事,是当代媒体人需要具备的新技能。媒体从业者要能够做到独立过滤和分类数据,甚至在完成分析后能正确检验所得结果的合理性。

在获取数据并分析完数据得到正确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之后,所必须面对的就是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直接可观的新闻作品。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图表、文字与视频等手段来呈现数据,大数据时代已不再局限于这几种手段,而是通过相对应的可视化软件来完成数据可视化,这就要求相关从业者需要具备应用这些软件的技能。

“作为新媒体工作者,数据新闻是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加快转型,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5]。

三、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针对目前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计划不合理且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也致使部分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到用人单位后还需进行再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新闻传播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脱节

媒介融合的加深,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影响无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事业很难紧跟传媒的实际发展而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对陈旧,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

大部分的高校的新闻学课堂教育理念还依旧停留在传统纸媒阶段,重视理论教育,以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学校教导的知识内容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完美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学生对自己所学也懵懵懂懂,这就造成学生进入媒体后并不能立马投入工作,还需在工作岗位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相对应的技能。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新闻学院教师最初是以中文为主,逐步地丰富为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核心,以其他社会科学类专业的老师为辅[6]。这一结构十分有利于向传统媒体输送优质的新闻编辑人才,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优质的新闻编辑,而是需要以技术为支撑的复合型人才。

就目前而言,技术专业相关的教师资源相对稀缺,相关技术人员的新闻专业素养也可能不足,技术应用和新闻理念依然存在着对接不上的问题。想要培育出满足新媒体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多可能是有心而无力。

(三)相关硬件设施缺失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流程,新兴的传播技术在不断发展,高校新闻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老旧,跟不上时代变化。相关硬件设施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单一,依旧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较单一。

新闻传播类高校一般都会开设摄影摄像课程,学校所使用的摄影摄像设备相对老旧,甚至一些已被业内淘汰的设备还依旧在使用,这也致使学生对于一些新设备感到陌生,遇见新设备时无从下手。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础软件操作与工作时所需要用到的办公软件也可能完全不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直接开始办公,而是要再进行培训才能开始“创作价值”,如部分高校的剪辑课程所教导的软件为Adobe Premiere或Vegas,但电视台与影视后期等公司的剪辑软件一般为大洋非编或苹果系统自主开发的Final Cut Pro等软件。

(四)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新闻专业学子在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时,过度注重娱乐新闻消息,利用媒介学习的动力不足,多半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媒介娱乐放松。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大把时间花费在手机与网络游戏上,对媒介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电脑,基本没有什么学习的动力,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到期末就开始采取突击复习,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强行“学习”一个学期的内容。对自身的专业一知半解,对自身发展既没有一个短期目标,也没有一个长期规划。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传统媒体做网络直播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传统媒体如何“说”好网络语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