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出国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研究*
——基于南京大学问卷调查研究

2019-11-06 09:14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沈 艳

(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进程的日趋加深,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海外交流比例或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长。以南京大学为例,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国际化工作,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本科生每年的出国交流达到1000余人次,境外交流率达35%。学生国际交流率的提高一方面给高校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乃至工作内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高校尚未形成一套“完善规范,系统配套”的出国党员的管理制度,造成学生出国期间的党建工作基本是空白状态。如何直面新的挑战,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出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面理论研究的成果颇丰,但关于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制度创新、党建资源、思想建设等理论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如王尧骏等(2014)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角度提出了优化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应对策略。江山(2017)探索了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建立“海外留学生党小组”的工作模式。苏大鹏(2018)分析了留学党员面对着政治信仰的冲击和洗礼,如果政治鉴别力不完善,很难抵御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侵袭。提出了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沟通机制,夯实思想基础,做好出国前教育和回国后评议。以上一些研究大多数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化的比较研究。

为此,本文从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出发,设计调查问卷,在全校范围内发放,了解归纳目前我校出国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的问题,继而探讨可以开展的工作的可能途径和方法,为完善和改进高校基层的党建工作建言献策。

二、调研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以实证方法的分析现阶段出国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我校对出国党员学生党建工作现状。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制,选择了我校在校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在校大学生正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在较易动摇的阶段。而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让他们直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意识形态的渗透可能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集体主义价值观等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建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敌对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考虑到样本的全面性,在被调查者的选择上,本次问卷发放对象包括了本科、硕士、博士,其中包括了党员和非党员学生。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学生发放,共收回283份问卷。

(一)问卷说明

本次问卷的调查内容由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学生的个人信息、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学生的政治态度,第三部分调查学生海外留学期间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情况。

(二)调研对象与数据收集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此次被调查的283名学生中,本科生有152人,占53.7%。硕士和博士分别占31.1%,15.2%。就专业来看,理工类占35.8%,人文社科和语言类占52.65%。就政治面貌看,党员占比最高,约为59%,其中正式党员占41.7%、预备党员17.31%(详见表1)。

此次被调查对象中有116名非党员学生,我们对他们的入党意愿也进行了统计,其中68人表示有入党意愿,占比58.62%。这说明在本次被调查对象中党员以及愿意入党的学生占大多数。

在283名学生中130人有出国经历,出国次数基本在3次以内。其中出国时长3个月以内的43.85%,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29.23%,1年以上的有10.77%。

表1 被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

2.学生的政治态度及出国经历的影响

(1)学生入党动机存在一定功利性和盲目性。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的思想和社会实际的影响,在入党动机方面,往往产生了多重的考量。因此在问卷中,我们专门就“入党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68.58%)表示是出于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或“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但是也有12.38%学生是出于“为了将来好就业,谋求仕途发展”这类比较功利的目的。还有19.04%同学还不是很清楚入党的意义,仅仅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或者从众心理。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2)出国经历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有学者的调研结果显示拥有宗教信仰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次调研,我们也对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并不多。在本次参与调查的283人中只有7人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30人有出国交流学习经历,而其中有28人表示出国经历对宗教信仰的改变有部分甚至较大影响。事实上在国外的大学校园里常常活跃着以留学生或访问学者为招募目标的传教队伍。他们往往为宗教组织的雇员或志愿者,以“交朋友”、“学外语”、“家庭聚会”等形式为诱惑,宣扬教义,培养和发展信徒。而年轻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往往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好奇心、心理需求和精神依托等原因,愿意参加这类教会活动,乃至被发展为信徒。本次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国外宗教势力频繁的传教活动对我们的年轻学生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3.调查学生对海外党建工作的态度和建议

在被问到“在国外期间,是否能够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70%的学生党员表示能够坚持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党的知识、国内外新闻与时事政治。但由于时空的分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通过网络、电视的方式学习,部分较为活跃的同学积极参加了类似海外学生联合会、使领馆活动等团体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在国内党组织指导下学习。在无法坚持学习的学生党员中有55.26%的学生表示,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的学习途径和资源,或缺乏相关指导,不知如何开展学习。

4.调查我校目前海外党建工作的现状

当问到“在国外学习期间,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定期与党组织保持联络?”时,被调查的273名学生中,213人表示在国外期间,有必要甚至非常有必要和党组织定期联络,占比78%。在有出国学习经历的学生中,有70.08%的学生表示在国外期间能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理论、党的知识、国内外新闻与时事等。

可见学生对于组织学习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觉悟,认为有必要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并且能坚持自我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新闻等相关知识。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对海外学生的党建工作做的还很不够。当问到“在国外期间,您日常和党组织的联络情况如何?”时,只有27.35%的学生表示在国外期间频繁或较为频繁的和党组织保持联系。其余学生均表示较少甚至基本没有联系。有58%的学生甚至表示从未参加过党组织活动。

三、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分析

从以上实证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对出国学生的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出国学生的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党建工作流传一句名言:“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句话说明了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要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党建工作。但目前对出国党员教育管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出国党员的定期联系和汇报机制较为松散,教育效果很难保证。行前教育、党籍管理、组织生活会、党费收缴等基础性工作方面缺乏管理和跟踪,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可以说有些院系对出国党员教育管理还是“盲区”。

具体表现就是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紧,虽然有时会给出国学生党员发送一些电子学习材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缺乏评价和考核机制,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党员之间也缺乏紧密联系,导致出国学生缺乏组织归属感和凝聚力。党组织无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更无法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最终出现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与党内事务的“三不”党员,甚至与组织彻底失联。因此如何加强海外学生的制度化的组织建设,使海外组织生活常态化是我们迫切要思考的。

(二)教育管理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当学生到达一个陌生的国度生活学习,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适应环境独立生活的问题。失落、孤独和无助是学生普遍容易产生的情绪。另一方面海外学生身处新的文化环境,接受到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直接冲击,这对学生固有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地域、宗教和政治环境较为复杂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容易受到各类思潮的干扰和影响,如果思想不坚定,政治信念不牢固,容易出现信仰模糊、立场动摇等现象。

但目前我们的党建工作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内容都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管理模式方面,高校的党建工作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包括组织手段、纪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而出国学生党员受组织、纪律等手段限制的影响力较小,仅仅依靠传统管理手段,难以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在管理内容方面,也缺乏根据出国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特点开展的针对性教育,和在思想上针对性的组织活动。例如及时的关心学生心理状态,帮助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疏导他们的情绪,做好出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他们找到组织归属感等。

四、加强出国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出国学生的党建工作体制,实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在国际化背景下,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出国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国际化进程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制度建设应该贯穿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出国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和党费缴纳等各个环节。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出国交流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建立分类指导的教育机制,系统化的联系谈话培养制度,完善党员国外学习制度,对出国党员进行持续教育。及时了解、评估出国交流党员的情况。使出国党员管理能够“有规可依”,不让任何一个党员脱离党的组织。通过制度体系约束实现党员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内部发展与外部约束的统一,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促质量。

把建立和健全出国学生党员管理制度放在首要位置,在提高出国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实效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加强管理责任,做好出国学生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

(二)加强出国学生党员的行前教育

在出国前,可以通过召开留学党员行前学习教育会的方式,以重温入党誓词、专题讨论、组织行前培训会等形式,一方面提升学生在国外的安全意识、学业和生活适应能力,拓展国际视野与文化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留学党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加他们对国际政治环境复杂性的认知,明确提出境外自主学习要求,增强留学党员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利益的意识。

当然行前教育要注意形式多样,避免简单的说教。青年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于传统的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简单接受,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甚至有时会对学习内容产生质疑。因此需要开展有深度、有实效的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坚定出国党员的党性意识,使出国党员在纷繁复杂的国外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方向。

(三)建立海外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在国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对在海外留学的学生,高校可以地区或国家为单位,根据学校留学党员的分布情况,在人数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临时党支部。建立海外党支部,为流动党员进行思想交流、组织生活提供便利。通过建立海外临时党组织,跨地域延伸,在全球范围内辐射,实现对海外党员的有效管理。在国外开展正规的组织生活有诸多困难,但可以开展非正式的交流活动。以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的方式,实现互帮互助。通过留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海外党支部负责人可以主动关心其他党员的思想波动,及时向国内的党组织进行汇报,保持党组织在留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体系

海外学生党员由于时空限制,且过于分散,无法采用传统的集中活动形式,为保证足够质量和数量的组织生活,可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将网络平台与传统教育阵地相结合,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海外组织生活的常态化。

新媒体具有快捷的群体传播和社会动员能力,既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拓展了新载体。在本次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4%的学生表示在国外期间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获取信息,开展自我学习。有88%的学生建议对出国党员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学习资料,网络会议等形式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开展专题教育。

因此要充分应用网络新媒体,拓宽教育渠道与空间。要善于借助多种网络媒介工具优势,建立网上党建体系,利用网络载体对学生党员的“黏度”,例如利用“学习强国”手机软件以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保持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利用主题网站进行内容的展示和分享;互动性强的社交网站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则既可发布内容,又可实时互动。通过网络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对于流动党员尤其是在海外的学生非常有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