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研究

2019-11-06 02:57陈瑾符于晨聂晴廖乾超王恩民王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可持续性精准扶贫

陈瑾 符于晨 聂晴 廖乾超 王恩民 王豪

[摘要]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精准扶贫”在帮助贫苦户快速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等地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可鉴之资。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可持续性;大湘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家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扶贫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以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多年的努力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由于存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绝对贫困现象仍然是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难题。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内容包括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增加资本积累能力。有效的产业扶贫能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提升人力资本,使其积极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完善贫困村的产业链。湖南湘西地区位于武陵山贫困片区,为国家精准扶贫的关注重点,地形崎岖,交通极其不便,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湘东、湘中地区。此次调查,我们选取了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下的金厂坪村、小鱼溪村、木叶溪村、三道坑村四个村落,其贫困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5,贫困发生率较高,为典型的贫困村,对其产业扶贫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2 产业扶贫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金投入盲目,产品定位偏差

政府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事先未做风险管理预测,照搬其它地區扶贫产业应用到本村,后期发展风险较大。以湖南省X县金X坪村为例,资金投入的盲目性与局限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产量、品质、销量三方面。该地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自身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此外,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小孩居多,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该地照搬其他地区的产业模式,发展了多类产业,且这些产业间相互影响,要求有强大的资金与技术力量支撑,但该地实际情况却是本身劳动力少,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与技术缺乏。以上这些产业的发展没有考虑到金X坪村的各种实际情况,从而使定位的产业模式在该地区未发展起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力小。

2.2 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链不完善

一个好的扶贫产业发展不仅要依靠产品的生产、供应,还包括产品之后的加工、销售。在我们考察的湖南省某县的连片特困区中,我们发现,贫困村中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成效不高,收益不好。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人问津,回报率低下,使贫困户越扶越贫。这是由于大部分贫困村都把重点放在了生产产品,而忽略了后期的产品加工与销售,产品大量生产而没有销售渠道,导致产品大量滞销。从干部的扶贫工作上来说,管理层既没有联系对口的公司、集团直接收购;也没有创建有效的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销售。从村民来说,村民文化程度低,不会利用网络推销自己的产品。产品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产业链断层现象严重。生产成本与收益不能成正比,产业扶贫的矛盾日益增长,进而农村扶贫的压力越来越大,产业扶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贫困问题。

2.3 贫困户参与少,脱贫意识保守

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形成两大矛盾阶层,少数贫困户在政策优待中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村委宣扬上进并树立典范,但并未批评懒散行为,针对扶贫资金的分配结果,非贫困户易产生排挤心理,不利于团结集体力量共同发展产业。贫困户认为产业扶贫只是政府政策的下达,无论实施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都有政府的庇佑,并未将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贫困户中多为留守老人及小孩,拥有劳动力人群的文化程度80%都是在初中及以下,“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村委有意搭建电商平台,却受限于技术水平,政府提供的相关培训,农户常常因听不懂专业术语,学习积极性低,无法掌握到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弱鸟先飞”,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村干部需先从精神上充实贫困群众,扶贫工作不是政府和扶贫干部的“一厢情愿”,既需要扶贫干部有所作为,更需要贫困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2.4 村干部素质低,引导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农村干部选举中,能当选村干部的,都不是专业的治理人才,扶贫干部亦是从政府分配下来,他们的学历水平、年龄结构、专业性知识、治理手段等都很难满足扶贫工作灵活性的要求。在我们调查走访的很多贫困村中,村干部大多数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他们只是照搬国家政策,依赖农村中的传统规范,仅照着自己的意志办事,未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整个过程贫困户都较为被动,以致于在产业模式选择及后续的整个过程中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主要工作分别是决定产业类型、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成果的销售问题,二者都不曾引导贫困户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模式,也未曾考虑到选择该产业的影响因素及效果,从而导致对贫困户的产业选择及后续发展的引导作用极弱,贫困户的产业经济效应低。

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3.1 综合应用资源,因地制宜开发

通过深入探讨、挖掘当地农村发展特点和地方特色资源,分析和整合资源特色,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创造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业。各级政府在实施扶贫工作中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鼓励农民正确、科学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

例如,怀化市芷江县金X坪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发展绿壳鸡蛋、红心猕猴桃、荷花养鱼等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每一个村民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致富之路。

3.2 建立电商平台,完善产业链条

注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当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管理者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同时,可以整合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资源,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引进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大力推行电子商务服务机构的系统化、规模化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着力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打造出有本村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普及度,进而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展。

3.3 加强扶贫攻坚,拆除依赖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彻底与贫困斗争,战胜贫困,只有通过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根除。政府与社会应实现贫困户精神上的帮扶,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创业的热情,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想要实现精神扶贫,必须把“治愚”与“扶智”结合起来,既要让贫困群众“站起来”,又能夠让他们在脱贫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还需改变贫困的“底层封闭,一代又一代”的局面,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途径,物质贫困的缓解虽然可以长期解决贫困问题,但精神贫困的缓解才能长期有效。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物质支持,还要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有针对性的村民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学习技术,寻找出路,用自己的双手脱掉贫困帽。

3.4 提高干部素质,引导农户参与

扶贫干部是扶贫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村干部是扶贫政策的辅助者,二者的工作内容繁杂,面对的都是广大贫困群众,因此提升干部素质刻不容缓。村干部和扶贫干部自身需要加强有关扶贫政策理论学习,结合贫困户具体情况付诸于实践。同时改变自身思维方式,深入农户内心,站在贫困户的角度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学什么”,“强什么,干什么”的原则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与此同时,对农户授之以“渔”。在扶贫开展过程中,对农户进行培训,通过“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农户一户一人培训计划”等各种培训资源的融合落实,不断提升农户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引导他们对扶贫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产业扶贫的工作中来,共同商讨扶贫产业模式的选择及后续发展。(指导老师:吴雄周)

[参考文献]

[1] 常辰晖,郑屹.产业精准扶贫价值链构建及其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0):104-105.

[2] 陈庆辉,罗云.产业扶贫对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效果研究——以广西河池市核桃产业为例[J].当代经济,2018(17):18-21.

[3] 沈世华,彭献军,段瑞,等.科技引领创新 产业助力扶贫――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在山东菏泽的成效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9):979-986+886.

[4] 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4):66-73+190.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可持续性精准扶贫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